本報記者 鄭 娜《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2年02月17日 第03 版)這兩天,福建平潭再度成為海峽兩岸關注焦點。繼2011年年底國務院正式批複《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後,2月14日,國家發改委和福建省部分官員聯合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此進行詳細解讀。平潭綜合實驗區如何探索「兩岸區域合作」新模式?目前取得哪些進展?比特區還要「特」按照國務院批複的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為了鼓勵其先行先試,中央明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通關、財稅、金融、土地、對臺交流等各個方面。國家發改委地區司司長範恆山介紹,所有政策中,最重要的是通關政策。平潭綜合實驗區將採取一線放寬、二線管理、人貨分離的更為開放、便捷的通關模式。這種模式目前只在珠海橫琴新區有,但因為平潭的面積更大,所以更具有示範性。為了吸引更多的臺灣居民前來工作,平潭將在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方面採取優惠措施。企業所得稅減少15%徵收,個人所得稅按內地與臺灣的差額,由福建省政府補貼,補貼免徵個人所得稅。此外,平潭島內將實行雙幣制、設立口岸離境免稅店、容許臺灣牌照機動車行駛、容許相關服務機構以及從業人員開展相關業務等。「很多政策在大陸都是第一次,是突破。可以說是高於特區的特殊政策。」範恆山說。而對於這些「特殊政策」,國家多個部委顯然已取得共識。2月13日,在貫徹落實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的座談會上,包括中組部、中編辦、發改委、財政部、商務部在內的近20個部委一致表示,將大力支持平潭的「先行先試」和「大膽創新」。高薪引進千名臺灣專才為了構建兩岸同胞共同生活、共創未來的特殊區域,平潭綜合實驗區未來將實現「五個共同」:共同規劃、共同開發、共同經營、共同管理、共同受益。在這五個共同中,福建省省長蘇樹林說,最核心、最難的是共同管理。「共同管理的關鍵和突破點在於『放』,我們在考慮下一步實行放地、放權、放利。」蘇樹林表示。放地,就是在平潭劃定一些區域,由臺灣的市縣或者機構按照總體規劃進行開發;放權,就是在放地的區域裏由臺灣同胞來進行管理,在其他一些區域請臺灣同胞參與管理;放利,就是要讓到平潭來的臺灣同胞和臺灣企業以及和平潭合作的臺灣市縣和機構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為了真正實現「五個共同」,平潭計劃在5年內引進1000名臺灣專才。重點引進高新技術產業人才、現代服務業人才、現代農業人才、社會事業人才和管理人才。記者看到,在臺灣專才招聘目錄裏,今年有20個管理崗位,其中包括實驗區管委會副主任等政府部門領導崗位。「我們要逐步增加臺灣的一些專門人才到平潭做管委會的領導,共同參與平潭的開發建設。」福建省委組織部部長姜信治表示。他強調,凡是引進的臺灣專才,待遇要適當高於臺灣標準。他還表示,關於臺灣專才享受醫療、養老等保障的具體細節正在制定中。平潭模式意義深遠在參照珠海橫琴、深圳前海等粵港澳合作的模式後,平潭的兩岸合作模式顯然令人更加期待。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2年多來,已經從神祕的對臺前線轉身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特區。過去一年,臺灣有近200批次、2000多人次到平潭考察,臺商初步達成投資意向200多項,投資額1000多億元人民幣。正如國臺辦主任王毅所說,平潭的特殊性是對臺,機遇是對臺,前景也在於對臺。在對臺優勢之外,平潭還有政策優勢和體制創新優勢。正因如此,平潭不僅被賦予探索兩岸合作新模式的意義,同時也被賦予「開闢新時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新路徑」的意義。總規劃已明確指出,要通過平潭的先行先試,為全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積累經驗、提供示範。「平潭模式絕非簡單的福建意義,而是具有全局意義。它體現了更大的創新性和更深入的改革開放精神。」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表示。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