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職業生涯第一次出門診的時候,婦科門診在六樓,我出診的診室是第十一診室。”擁有婦產科從醫經歷的女性健康博主“六層樓”如此解釋自己的名字和微信公衆號的出處。在北京知名三甲醫院度過的五年裏,他習慣了門診、病房、手術這些按部就班的日常,只是終歸不忍心安於現狀。說到棄醫從文,六層樓並不是第一人,但也許是最樂觀的一人。

問診、問答兩不誤

從研究生到剛畢業的那幾年裏,六層樓曾毫無懸念地過了一段婦產科大夫的生活,如他所說:“同學要麼考博,要麼找一家三甲醫院工作。”這就是一名醫學生再常規不過的人生規劃。

2013至2015年,他一邊在北京301醫院讀研,一邊進行臨牀實習。“在北京,很多患者救治的終點就在301醫院或協和醫院,所以這裏聚集了許多疑難雜症。我們每天處理的都是癌症、腫瘤,但怎麼去治療普通的疾病,比如陰道炎、人流,在當時就沒什麼機會去鍛鍊。”

這種類似於“曲高和寡”的心態讓他開始擔心走出301醫院後,該如何應對普通三甲醫院的門診需求?因此,在這個臨別之際,他決定給除了腫瘤以外的普通婦科知識做一個總結。

“可能科普人士的初衷都是爲了對自己的知識點做一番總結。”六層樓自嘲道。他在2015年開通了微信公衆號“第十一診室”,從此正式走上了科普作者之路。

“寫科普也能幫助到日常和患者的臨牀溝通。”六層樓說道:“醫生在臨牀中和患者的交流非常費勁,醫生覺得患者怎麼話這麼多,患者覺得醫生怎麼冷冰冰的,結果就導致醫患矛盾了。”而在寫科普文章的過程中,他會去揣摩讀者想看什麼,想問什麼。

這樣到了醫院裏,也就更容易抓住患者關心的點,瞭解他們想知道什麼答案,“話一說出口,明顯能感覺到對方的焦慮紓解了。”

2015至2018年,六層樓在北京知名三甲醫院任職,期間經歷了一段最“孤勇”的寫作生涯。“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因爲內容輸出要求很多,又只有我一個人寫,基本上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宮頸糜爛”不是病》《盆腔積液不是事兒》,諸如此類的科普文章,從三天一推到每日一推。喫飯時,在寫;離下一臺手術還有半小時,抓緊寫;值夜班時,不眠不休地寫。

他推算過,在醫院裏平均每週10~15臺手術,接待100多人的門診,但在公衆號上發一篇文也相當於見了100名患者。待關注者超過1千人後,他第一次收穫了過萬的閱讀量。開通一年後,公衆號累積了10萬讀者。漸漸的,知乎、分答、網易付費課程等知識共享平臺都遍佈了他的足跡。可惜孤軍奮戰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再得心應手的科普作者,也逃脫不了如何平衡工作與副業的難題。

褪下白大褂

2018年,六層樓準備離開醫院。“爸媽聽到我辭職的事都要瘋了,說我好好的三甲醫院工作不幹,以後他們拿什麼去吹牛。”六層樓無奈地表示,“我見過五六十歲的醫學專家,還在一如既往地開會、開刀,好像未來的幾十年都是可預見的。有了臨牀經歷後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問題不需要去醫院就能解決了。”

他舉了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患者手術後遇到了出血症狀,偏偏主治醫生剛好沒有出門診,這時該怎麼辦?患者八成會感到慌張、焦慮,所以他想要通過科普的方式來填補這種醫療資源的空缺。

正式辭職之後,雖然可以更加心無旁騖地寫作,但挑戰也一併接踵而來,譬如科普文章的定位與需求問題。“科普就是科學的普及,而科學是可驗證、可‘打臉’的,要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沒法依靠所謂的‘人設’。”六層樓坦言道,除了IP效應的限制,科普文章又自帶“冷門”光環,“大衆並沒有從網上學習健康知識的習慣,除非他們生了病,因此還沒有形成剛需。”

由於上述原因,科普作者的變現能力多少會受到限制。在六層樓所知的大V裏,有人開了淘寶店,有人接待更多門診,還有人出版了書,算不上頂尖的商業模式。而他想由公衆號出發,逐漸發展成一個值得廣大女性信賴的健康平臺,持續不斷地輸出高質量內容,提供更符合需求的服務。

爲此,他果斷地替第十一診室“招兵買馬”,不但從同學和同事裏召集了十幾名醫生,還請來全職編輯負責把關。“目前,至少在女性健康科普這條垂直賽道里,第十一診室做到了第一。”六層樓如是說。然而因爲科普作者的“耿直”,他的團隊也一度“窮”過。

“因爲我覺得寫科普文章,就不應該接廣告掙錢。”很長一段時間裏,六層樓都是拿其他知識共享平臺上的收入來補貼團隊,給大家發工資,直到2018年雙十一纔在導師的鼓勵下接了第一個廣告。“我在看望導師的時候談起這件事,他反而覺得醫生更應該向用戶推薦好用的產品,比微商靠譜。”

褪下了醫院的白大褂,六層樓和他的第十一診室依然可以出“門診”,只不過是通過寫文、在線課堂、提問圍觀等互聯網路徑。清明小長假剛過完,他們就藉着娛樂圈八卦的靈感,準備策劃幾期關於高齡產婦和產後抑鬱的科普文章。對他而言,如果能夠幫助大衆培養從網上獲得健康知識的習慣,那麼棄“醫”從“文”的前途還是相當可期的。

編輯:挨踢妹

圖片:六層樓 傅正卿

來源:《IT時報》公衆號vittimes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