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蝗蟲,知了,清道夫,福壽螺這種生物,如果徹底消失了會有很大關係嗎?

前幾天看了一則報道說有人用膠帶黏住樹榦讓知了蛹爬不上樹變成成蟲,所以這種行為到底是人性的喪失還是自然的衛士?


滅絕的生物還少麼?人類還不是好好的,最多也就是多樣性差點,沒必要太杞人憂天,某些致病病毒細菌真菌的滅絕對人類來說應該是好事,如果可以滅絕他們的話!某些超大型食草食肉動物滅絕也是好事,畢竟養活他們太難了!恐龍,甚至是人類那些不如人類的近親物種的滅絕也是好事,給人類騰地方!即使是那些頑強的入侵物種,一般也是對當地多樣性造成破壞!真要說破壞,人類纔是最厲害的入侵物種!


那啥,小學語文課文 。。。加拿大的狼和羊


這個有害肯定有個定義主體,一般這麼說都是以人的主觀認識為主體,人的主觀認識有侷限性,所以不一定人類認為好的就是對的。具體點說生態系統需要物種多樣性,單一的物種組成對生態系統並不是好事,生態系統中沒有好壞物種一說,生態系統朝哪個方向發展也不應該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最後說句廢話,無知不可怕,但是無知者無畏的蠻幹很可怕。


所謂有害生物,是被人類所定義的,有潛在或者直接間接影響到人類生產生活的生物。人類在生物鏈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但是也只是一羣數量龐大的消費者,代表不了自然界客觀。

我倒是覺得對於自然界而言,人類進行無序開發的破壞力還要更強一點,自己總不能學滅霸那套吧。

總之,我們慢慢讓有害生物失去天敵之後,就得慢慢開始承擔部分清除有害生物的責任,並伴隨著強迫他們進行人工選擇的過程。滅絕是不容易且不合適的做法,就算真的實現,缺少替代食物的天敵會急劇減少,同類其他有害生物相應增多,動態平衡打破就不是蝴蝶扇動翅膀那麼簡單了。


首先他是腦殘,他粘不住多少樹,其次蟬沒了捕食動物就少了,捕食動物少了,害蟲就多了,蟲子繁殖速度可比鳥類快多了,蟲子數量蹭蹭上去了,鳥類卻要幾年才能緩過來。悲劇了吧。

生物鏈中的物種存在即合理。至於是否有害,是人類的主觀感情的認為。蝗蟲在草原,森林不是害蟲。把草原森林開墾成田,蝗蟲變害蟲。人類開墾草原森林是不是對於草原森林來說人類也是害蟲。所以互相傷害吧。


存在即合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