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獅舞嶺南》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醒獅。新華網發許建梅

瑤族長鼓、梅州席獅、潮汕英歌……4月9日,嶺南“非遺”舞蹈專場《粵舞中華》在廣州大劇院上演,爲觀衆展現了嶺南大地形態多樣、古風熱土的“非遺”舞蹈。該場舞蹈演出以200人陣容展示了25種嶺南“原生”舞蹈形態,全部作品均爲華師音樂學院舞蹈系師生創作。

舞蹈《汪嘟》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南瑤族“大長鼓舞”。新華網發(許建梅)

舞蹈《席獅逗趣》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客家“席獅舞”。新華網發(許建梅)

舞蹈《甲子·傳》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潮汕“甲子英歌”。新華網發(許建梅)

舞蹈《儺》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湛江“儺舞”。新華網發(許建梅)

舞蹈《龍醉酒香》源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山“醉龍”。新華網發(許建梅)

舞蹈《布風馬韻舞楊門》源自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廣東饒平布馬舞。新華網發(許建梅)

作者:許建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