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萨满天鹅崇拜的天鹅舞)

  编者注:王松林、田佳训提供的《萨满文化和中华文明》,原文比较长,所以我们分为几个专题发表,已经发布的文章有:

  2月18日发表文章《

  萨满神论与北方萨满神系

  》。

  2月19日发表文章《萨满圣坛上的女神王国》。

  2月20日发表文章《萨满“多层天穹”观与“三界”说》。

  2月21日发表文章《“三魂说”与萨满魂化观念》。

  2月22日发表文章《“灵魂飞翔”与萨满脱魂术》。

  2月23日发表文章《观气——萨满原始气运观念》。

  2月24日发表文章《“火练金神”与萨满炼气功》。

  2月25 日发表文章《萨满神判观念与卜筮、占梦术》。

  2月26日发表文章《萨满神歌——高深莫测的语言魔法》。

  2月27日发表文章《萨满神谕的内容与形态》。

  2月28日发表文章《萨满面具的分类与原始功能》。

  3月1日发表文章《鄂伦春族萨满神偶与神像》。

  3月2日发表文章《锡伯族萨满驱邪的心理疗法》。

  3月3日发表文章《萨满服饰功能结构与象征符号》。

  3月4日发表文章《萨满神帽造型类别及象征意义》。

  3月5日发表文章《萨满神鼓、法器种类及应用》。

  3月6日发表文章《萨满选徒、授技与承袭仪式》。

  3月7日发表文章《神树崇拜与满族的神杆祭祀》。

  3月8日发表文章《动物崇拜——原始氏族生存意识的反映》。

  3月9日发表文章《鄂伦春族鹿崇拜民俗与艺术》。

  3月10日发表文章《古代民族的熊崇拜与图腾意识》。

  3月11日发表文章《“熊节”——奇异的北方萨满祭俗》。

  3月12日发表文章《北方民族的“骷髅神”——不可思议的祖先神崇拜》。

  3月13日发表文章《“神狼”形象及其原始文化内涵》。

  3月14日发表文章《满族萨满祭祀的氏族保护神》。

  3月15日发表文章《萨满祭类祭程的上古遗风》。

  3月16日发表文章《原始部落的萨满雪祭大典》。

  3月17日发表文章《萨满鹰祭与满族鹰舞》。

  3月18日发表文章《清代宫中祭祀与“堂子祭”》。

  3月19日发表文章《萨满“家祭”与满人祭祖》。

  3月20日发表文章《大地崇拜的古俗与地神祭》。

  3月21日发表文章《山神与山崇拜的萨满文化内涵》。

  3月22日发表文章《辽代契丹民族对日月的崇拜》。

  3月23日发表文章《英雄时代的萨满文化史诗》。

  3月24日发表文章《辉煌的创世神话——《天宫大战》》。

  3月25日发表文章《《乌布西奔妈妈》的萨满文化蕴含》。

  3月26日发表文章《盗火英雄——中国神话的普罗米修斯》。

  3月27日发表文章《光怪陆离的萨满神话故事》。

  3月28日发表文章《“满族说部”与萨满口碑传承》。

  欢迎大家共同学习和讨论,欢迎提供宝贵意见。

  哈萨克史诗的萨满文化意蕴迹

  据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中国的哈萨克族总人口为125.05万人,主要聚集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北的广袤地区。“哈萨克”作为民族的名称而始闻于世,通常被一些学者认为是公元15世纪时的事。但也有的学者提出,“哈萨克”是中国汉文书上的“曷萨”、“何萨”或“可萨”的同义汉语异写,为古突厥汗国所部。关于“哈萨克“一词的含义,一些学者解释为“战士”、“自由人”、“避难者”、“脱离者”等。哈萨克民间对此则另有解说。据传,古代的一位勇士在远征途中因伤而被困在戈壁荒滩,在他气息奄奄之时,被天外飞来的一只白天鹅救起。那只白天鹅化作少女与勇士成婚,进而繁衍了后代。子孙们为纪念女祖先,遂自称为哈萨克。据说,“哈萨克”一词,就是“白天鹅”的意思。

  哈萨克族的英雄史诗数量众多,篇幅宏大,内容浩繁,艺术精湛,是从遥远的氏族部落时代到19世纪初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大概有二百余部,各种版本、异文和抄本就更多了。在如此大的时空跨度之间产生的英雄史诗,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其中,原始萨满信仰就贯穿于整个哈萨克族英雄史诗之中。

  一、生殖崇拜

  在哈萨克文化史诗中,乌麦女神作为妇女和儿童的保护神,在民间流传极广。直到近代,人们还见到过哈萨克妇女敬拜乌麦女神的仪式。研究者对于乌麦女神信仰的来源说法不一,有的说来自对胎盘的神秘感情,也有的说乌麦女神来自印度。在古代,人们对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崇拜都集中在地—水的名义下。此外,火神也是十分重要的神。她是女性神,被称之为火母,在后世近似灶神。直到目前,在迎娶新娘的仪式上还可看到同敬拜火母的习俗。

  (哈萨克萨满神冠)

  二、天神崇拜

  腾格里一词,源自一种共同的阿尔泰语。从狭义上说,腾格里是至高无上的苍天,是天上、人间和宇宙的主宰;从广义上讲,腾格里是泛指永恒居住天界的诸神。如阿依腾格里(月神)、昆腾格里(日神)、耶尔腾格里(地神)、素卜腾格里(水神)、塔格腾格里(山神)、雅新腾格里(雨神)、耶勒腾格里(风神)、库特腾格里(福神)等等。

  在史诗中,英雄一般都是在父母祈求苍天的非凡经历中诞生的,也都在祈祷苍天保佑的虔诚信念中出征。如阿尔帕米斯的父亲拜布尔驼马成群、牛羊满山,惟一的遗憾是膝下无嗣,万分苦恼。在夫人的劝告下,他决定去古老的阿拉套山祈求圣人赐予子女。出发前,拜布尔从畜群中挑选了一只山羊,宰杀祭天,又摆设丰盛的宴席招待百姓,并打开宝库,无偿地把金银财宝分给了百姓。他选择星期三为出发的良辰吉日,带上珍贵的壁毯,牵着引路的公骆驼,与老伴一起于傍晌时分踏上了祈子的艰难征途。他们的举动感动了苍天,赐予他们一男一女,并命名为阿尔帕米斯和卡尔勒阿西(燕子)。

  哈萨克人在接受了伊斯兰教之后,腾格里仍与穆斯林的真主相提并论。这一点在较晚的史诗《阿尔卡勒克》中可以得到验证。

  18、19世纪正是准噶尔部不断侵袭哈萨克各部落,并大肆掠夺哈萨克人牧畜和财产的时期,广泛流传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哈萨克史诗《阿尔卡勒克》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史诗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情节:一次,杜尔伯特部从喀喇骄吾处盗走了60匹马,使贵族们十分恼火,他们决定让力大无穷的英雄阿尔卡勒克去把被盗走的马赶回来。阿尔卡勒克带领4位勇士走到半道,其中一位名叫拜仁的勇士提醒阿尔卡勒克说,如果夺回马群时对方有人命丧,贵族们就会把我们供出来,咱们一定得让他们做个保证。于是,阿尔卡勒克调转马头来到贵族们的面前说:“先生,我们去柯孜勒库木,但有些话得在这儿说清楚。如果对方有人丧命追兵赶来,最终我们的命运不知如何?”

  这时,贵族们急忙保证说:“你走了很远路程又返回来了,准将享受腾格里恩赐的幸福。如果你的头上真的降临危险,宁可让赛依勒汗顶替也不会供出你们。”

  阿尔卡勒克相信贵族们的保证,带领4名勇士从杜尔伯特部赶回了100匹马,不料在归途中遇到了15名追兵,双方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最终,14名追兵被打死,只有1人骑马逃走,这个人从居拜无意之中的叫喊声中知道了阿尔卡勒克的真实姓名。在凯旋归来路上,同伴们提醒阿尔卡勒克要多加小心,防备贵族们失言反悔。这时阿尔卡勒克答道:“你的珍贵建议正中我的意,是腾格里让你及时提醒我。我要是遇到什么意外之事,马上会安排并通知你们……”

  从这些史诗的唱段中可以证实,哈萨克人崇拜腾格里由来已久,其信仰是根深蒂固的。不仅在古代,而且在近几个世纪里,祭天、拜天、向天祈祷的习俗仍然广泛流行于哈萨克族百姓之中。

  (萨满服饰的天鹅图腾造型)

  三、动物神崇拜

  被阿尔泰语系北方民族的萨满信仰神化了的动物,主要有野兽、家畜、飞禽、鱼和水陆两栖动物及昆虫6大类。逐水草而迁徙的草原民族受所处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够接触或感知到的动物是有限的。主要是野兽、家畜和飞禽。比较而言,哈萨克族史诗中的动物神似乎更为活跃,也更有风采。哈萨克的族源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古代鸟孙人。汉文史籍曾记有狼救助鸟孙幼主的传说。这是有关狼作为神兽的最早一则记录。古突厥民族普遍认为狼与他们存在着血缘关系,是他们崇拜的图腾。史诗《乌古斯汗传》中的苍狼,曾指引乌古斯人在几大战役中连连得胜,深受族人崇敬而成为图腾标志。在哈萨克民间,古突厥的这一传说又被穿凿附会成某一民族或部落的起源。据说,古时候,哈萨克乃蛮部的一支突然遭到外敌的入侵。敌部烧杀掳掠,把这一支乃蛮人都杀光了,只留下一位年老力衰的巴特尔。他们砍断他的四肢,把他抛弈在荒野,企图让他羞愧地死去。敌人退去以后,跑来一只母狼,用舌头舔他的伤口,巴特尔的伤竟然痊愈了。后来,那只母狼把巴特尔藏进阿尔泰山的一个峭壁岩穴里保护起来,并且一起过上了夫妻生活。他们后来有了孩子,子孙繁衍,这支乃蛮部又重新发展起来。在哈萨克民间,狼又被看作是腾格里神的宠物,由此还形成了一些相关的习俗寄存至今。譬如,认为狼是日夜守护在祖坟上的保护者,是祖先灵魂的守护神。

  此外,哈萨克人崇拜猛兽,虎、豹、狮和熊在哈萨克族的观念中是强悍、凶猛的象征,是英雄的代名词。这一点在哈萨克史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常常拿这些性情暴烈的兽中之王来比喻英雄们的勇敢和胆略。而鹿被认为是有灵性的动物。被驯养的家畜主要有马、牛、羊和骆驼,哈萨克族称其为“四畜”。哈萨克族的发展繁衍与“四畜”息息相关。四畜平安就是族人安,四畜遭受天灾,人就会大难来临。人们祈求四畜免遭灾疫,平安快速地繁殖,佑护人们繁衍生息。逐渐地四畜便成为哈萨克人的保护神,赋予其富有内涵的神名。哈萨克族骆驼神称为阿山阿塔或奥斯勒喀喇,马神称为康巴尔阿塔,牛神称为舍格巴巴,绵羊神称为乔盘阿塔,山羊神称茄克阿塔或包维丁。传说,阿山阿塔曾骑着奥斯勒喀喇周游世界的,民间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畜神之一是奥斯勒喀喇,成为骆驼繁衍的保护神。畜神之一是康巴尔阿塔,实现祈求者的迫切夙愿。畜神之一就是金格巴巴,她是乳汁丰满的牛妈妈。畜神之一就是乔盘阿塔,保护神为羊儿消灾避祸。让山羊脖颈肥大角似树,满圈的是茄克茄克阿塔。”

  正如“马是人的翅膀,饭是人的力量”这句谚语所说的一样,哈萨克人对“四畜”之一的马情有独钟,称其可以实现祈求者迫切夙愿。哈萨克史诗的英雄们几乎都拥有或者通过艰难险阻得到一匹或几匹不同寻常的坐骑。马主人身处险境或大难临头时,他的坐骑就会展现出超脱俗马的特异才能,使主人能够化险为夷,梦想成真。

  史诗《阿尔帕米斯》中的英雄阿尔帕米斯,有一匹叫拜舒巴尔的宝马。阿尔帕米斯中了巫婆的计谋,被塔依什科汗关入黑暗的地牢,宝马被关进铁笼中。塔依什科汗让人满7天才给马1捆草,满10天才送一桶水,想用限制草料的方法驯服它。长长的7年之间,这匹宝马没有让任何人靠近,而当它嗅到主人汗味时,则突然嘶叫起来,急切地用前蹄刨地,一下子就撞开铁笼。深爱着英雄的卡拉库孜公主,骑着这匹宝马来到地牢口,把粗绳的一头系在宝马的腰部,另一头让在地牢下的阿尔帕米斯抓住,宝马猛然挺起铁柱般的四肢往外走,把主人渐渐攀缘上来……。

  禽鸟有着一般动物和人类所没有的功能——凌空飞翔。古代先民十分钦佩和羡慕鹰隼俯冲猎食的动作和能力。鹰鸟能够飞到人难以到达的险地,做成人难以做到的事儿,于是这些飞禽就被神化而成为崇拜的对象。白天鹅是哈萨克先民部落重要的图腾之一。在氏族起源中,始祖母被说成是白天鹅姑娘,是母系氏族女酋长的化身。传说白天鹅姑娘为天之所化,能用“圣水”使部族勇士起死回生,她又是一位萨满巫师,被看作是联系上中下三界的圣鸟,代表萨满巫师的灵魂。哈萨克人称萨满为“巴克瑟”。萨满法衣为白色,饰有白天鹅羽毛皮,法帽也用白天鹅羽毛皮做成。通神用的润步孜琴也是白天鹅形。萨萨满极力用白天鹅的形象装饰自己,正是期望获得白天鹅姑娘强大的神通力。

  鹰、燕子、鸱鸺也是神鸟。古代突厥可汗的死称作“飞”,即指可汗的灵魂象鸟一样飞向异界了。如今哈萨克人报丧时还避讳说“死”字,多使用“鹰飞走来”的习惯话语。在哈萨克民间,遇有孕妇难产时,人们认为是恶灵阿尔巴斯特在作怪,相信在产房放一头鹰,就可以把它赶走,使孕妇顺利分娩。人们还认为鹰、鸽子代表灵魂。阿勒普库斯、喀喇库斯等人们想象中的神鸟都是以鹰为原型创造出来的。更有趣的是,最具代表性的两部哈萨克史诗《阿尔帕米斯》和《库布兰德》中两位主人公的妹妹都叫卡尔勒阿西,即“燕子”的意思。这不仅仅是一种巧合,从中透露出哈萨克族崇拜燕子的民族习俗。哈萨克人视鸱鸺的羽毛为吉祥与幸运的象征,把它装饰在未婚女子的帽子上,点缀在新婚洞房的壁毯上,吊在宝贝婴儿的摇篮上,以求得保佑平安,消灾辟邪。参赛的马头、马尾上常常被系上鹰羽毛,以求像雄鹰一样飞奔,争先夺魁。在哈萨克史诗中,曾描述了40只神奇的大鹏鸟,围裹成屏障保护英雄,以及在半空中把飞速坠落牢底的阿尔帕米斯拦腰托起轻轻放在地面的动人故事。

  四、魂灵崇拜

  突厥语系诸民族的祖先都曾有魂灵崇拜的原始信仰,《史记·匈奴列传》有这样的记载:“岁正月,诸长力会于庭祠,五月,大会茏域,祭其先,天地,鬼神。”古代匈奴人认为人与动物的死亡只是肉体的消失,魂灵是永存的,称其为“扎纳”。“扎纳”是苍天赐予的,人死后由苍天招回。每个人都有魂灵,但有所差别。敌人或品行不端之人的魂灵是低下可恶的,作崇人间,危害人类,甚至能使人病魔缠身,患病死亡。英雄或贤者的魂灵崇高善良,魅力超群,能庇护人们,为人们所崇拜,成为民族或部落的保护神。他们的名字成为在战斗中凝聚人心的口号,鼓舞崇拜者们去战胜仇敌和苦难,这些都在哈萨克史诗中体现得栩栩如生。

  作者王松林、田佳训

  满族文化网出品,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