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聯通官方宣佈,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務從試點拓展至全國。也就是說,蘋果手錶、華爲手錶和4G版iPad這類設備將可以使用eSIM卡業務。在此之前,只有部分城市的用戶可以申請eSIM業務。

消息傳出後,很多用戶表示,聯通eSIM業務全國推廣後,5G時代我們可以跟SIM卡說再見了。事實上,目前聯通的eSIM業務只針對可穿戴設備開放,並不對智能手機開放。顯然,淘汰SIM卡並沒有踏上歷史日程。

目前,歐美一些國家和地區的主流運營商,均已經支持eSIM卡業務。相比傳統的SIM卡,eSIM卡業務的體驗更好。以聯通目前在全國推廣的eSIM可穿戴設備獨立號碼業務來說,用戶無需去營業廳申請,可以通過網上營業廳,或者是聯通官方的微信公衆號等自助渠道辦理。在方便用戶的同時,也提高了運營商的工作效率。

另外,隨着蘋果智能手錶和華爲智能手錶等可穿戴設備的普及,用戶對eSIM卡業務的需求更加迫切。爲了節約有限的空間,智能手錶要麼通過藍牙與手機連接,要麼內置SIM卡。在體驗上,擁有獨立號碼的智能手錶體驗更好。爲此,中國聯通2015年開始佈局eSIM業務,並在2017年成爲首家獲批eSIM可穿戴業務的運營商。

除了可穿戴設備對eSIM卡業務需求旺盛外,智能手機也開始向eSIM卡過渡。去年蘋果推出的iPhone XS系列手機,除了支持傳統的SIM卡業務外,也支持eSIM卡業務。更重要的一點是,一旦eSIM業務普及,手機的防水性能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問題來了,體驗更好的eSIM卡業務在國內爲何遲遲沒有推廣呢?對於運營商來說,要想支持eSIM業務,需要搭建一套新的運營支持系統。要知道,從申請eSIM號碼,到註銷,這背後是一個複雜的流程,需要一套系統來支持。更重要的是,eSIM卡的寫碼是通過空中授權完成的,安全問題同樣不容忽視。

在經過前期的探索後,聯通剛具備在可穿戴設備上推廣eSIM業務的支撐能力,而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的eSIM業務支撐系統還在建設中。所以,何時能夠普及eSIM業務,取決於三大運營商業務支撐系統的建設速度。

就現狀來看,未來3-5年的時間,eSIM卡很難全面普及。消費者要徹底扔掉SIM卡,至少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與攜號團購一樣,eSIM卡也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到運營商、智能手機廠商等多個環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