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黑幕——美國高等教育的「紙牌屋」 時長:23:07】

前段時間,江蘇、湖北的高考指標問題刷爆朋友圈,當得知湖北省和江蘇省要分別被調出4萬和3.8萬個高考招生名額去支持中西部省份時,大批湖北、江蘇的家長聚集到省政府門口抗議遊行,一時間呼籲教育公平的聲音不絕於耳!

為何這次會引來一片罵聲呢?因為說到底,這個政策是在加劇不公平。

這時候就會有很多人抱怨:還是出國上學吧,咱考不上自己國家的好學校,爭取申請個國外的好學校。

但今天,我想給那些準備申請美國名牌大學的學生和家長潑潑冷水:以前總認為申請美國大學相比國內大學而言要更公平合理,最重要的是不用高考就可以上好大學。

直到我看到這本書:《大學潛規則——誰能優先進入美國頂尖大學》,才知道美國名牌私立大學的本科生招生絕對是一個非常不公平且完全不透明的過程。

作者丹尼爾 金 《華爾街日報》波士頓分社副社長,自1999年以來一直負責教育方面新聞報道。因對美國著名高校招生內幕的調查報道,榮獲2004年普利策獎。老記者揭開高校招生腐敗

這本書的作者是丹尼爾金,1999年以來一直是《華爾街日報》跑教育線的記者,也是波士頓分社的副社長。他對美國著名高校招生花了三年時間進行跟蹤調查,揭露了美國100多所高校偏向權貴家庭學生招生的雙重標準,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杜克、康奈爾等常青藤名校。、

他的報道最終獲得了2004年的普利策獎,而《大學潛規則——誰能優先進入美國頂尖大學》這本書就是他的全部調查內容。

我們之前還推薦過《美國最好的中學是什麼樣的》,作者是愛德華休姆斯,也是位記者,也是深入基層走訪調查教育問題,他的報道同樣獲得了普利策獎。看來美國的記者對教育問題都特別關注。

丹尼爾當年在哥倫比亞大學老圖書館接受普利策獎頒獎。頒獎儀式上,哥倫比大學的校長柏林克爾念了一大段頒獎詞,對於他揭露大學招生的黑幕大加讚賞。但當丹尼爾回到觀眾席時,這位校長隨口說了句:「那都是沒有的事兒!」引起觀眾席尷尬的笑聲。招待會上有人問丹尼爾,你寫這些文章還指望你的孩子以後能進入名校學習嗎?

在美國這個少有秘密的社會裡,高校錄取的不公平已經成為美國上層社會中為數不多的忌諱之一。

近幾年,每年都有一些被常青藤拒絕的優秀亞裔申請者,因為覺得錄取不公正而將耶魯、哈佛等大學告上法庭。曾經競選過加州州長的羅恩還以《藤校錄取有多麼腐敗》為標題撰寫過長文。

美國名牌私立大學在錄取上的不公平之處,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亞裔學生進入好學校的難度遠遠大於白人、拉丁裔和非洲裔的學生;其次,如果你和大學不沾親帶故,你進入大學的幾率遠遠小於校友子女,也遠低於大學裡教授的孩子。最後,權貴家庭有錢人家孩子進入私立名校概率非常大,並且佔掉了很多名額。

這三點是美國各大主流媒體都承認的事實,當然大多私立名校都只認可第二點,就是校友和教授子女有照顧。

族裔決定錄取比例

先說族裔在錄取上的不平等,現在顯而易見的種族歧視已經基本消失,學校都聲稱錄取時是一視同仁,但是亞裔學生包括亞洲本土的學生申請名校的本科生名額時難度非常大。

這種不平等體現在,對非洲裔、拉丁裔申請者過分照顧,而對於亞裔則過分刁難。《大學潛規則》的第七章專門揭示了哈佛招生部門如何對亞裔學生提高錄取成績從而刁難他們的。

有社會學家就做過統計,非洲裔申請者SAT均分要比白人低310分,這個差距相當於在一個50人的班級里,第10名和第30名的差距,而亞裔學生則比白人均分要高出140分,平時成績GPA也是如此。

各個大學其實私下裡都給各個族裔的錄取設定了一個大致的比例,一般白人佔50%,剩下的族裔各自都在10%-20%,非洲和拉丁裔要高於亞裔。

對此政客們的解釋是,非洲裔和拉丁裔是弱勢群體,但其實是為了不得罪白人的情況下,獲得拉丁裔和非洲裔數量龐大的選票,只好犧牲亞裔的利益。

要知道拉丁裔人口已經成為美國第一大少數族裔,約佔人口的17%,奧巴馬08年和12年的大選,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靠拉丁裔一邊倒的投票。

但你發現,族裔不同只是在本科生申請上存在明顯差異,但是沒有一個族裔抱怨這些名校的研究生錄取不公平。其實道理很簡單,本科教育都是要賠錢的,一般學生學費減免後,根本收不上來錢,而碩士則是各個大學掙錢的手段。

所以美國私立名校里亞裔研究生能夠佔到各種熱門專業的一多半。所以很多有名校情結的人都去讀碩士,比如哈佛、斯坦的碩士申請難度是本科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這裡就隱藏了一個限制亞裔的經濟原因,說白了就是亞裔給大學的捐款非常少,很少為自己的母校建設出力,骨子裡就沒有這個基因。

私立大學本科教育的支出又主要靠捐贈,斯坦福大學已經是亞裔捐款最多的大學了,這得歸功於李嘉誠、楊致遠等一批慈善家,但即便如此也不到斯坦福捐款的10%,但在美國,亞裔的平均收入高於白人包括猶太人,而且先是日本人,後是中國,亞裔在個人消費上給人的印象是大款,而在捐款上卻乏善可陳。

很多年薪超過10萬美元的亞裔工程師,要知道5萬美元年收入在美國算是中等收入,這些10萬美元年收入的亞裔工程師讓他們每年給大學捐個100美元意思意思都不願意捐,相比之下,不富裕的非洲裔,還會捐出個幾十塊上百塊。

也許你會問,我不捐款你就不讓我上學啊,這還有王法么,這就要說到影響招生錄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金錢。

美國大學的點招

國內高校招生有個公開的秘密,就是高考點招,江蘇現在流行叫做校董指標,或者叫選擇性計劃,說白了就是讓那些達打分數線的學生交錢上,這些名額最開始是為學校教授和省市部分領導子女預留的指標,但部分指標還是會流向市場,點招指標正常考上的沒有任何區別,點招名額一般在5%左右。

點招收費從三五萬到幾十萬人民幣不等,對於這種行為,我國教育部其實是一直明令禁止的,這一現象一直以來也被大眾認為有失公平,但卻還是存在,就和公立學校老師搞家教一樣,一直有市場,法律上也一直是空白。

很多人說高考分數一考定終身不好,但當教育改革開始搞校長實名制推薦,立馬又會有人覺得不公平,你憑什麼推薦他不推薦我。

美國名牌私立大學的錄取本身就沒有統一的標準,所以美國的點招其實比我們來的更猛烈。

這本書的作者丹尼爾親自採訪,列出了100多個案例,來證明了金錢凌駕於優秀之上的事實,這些故事都是那些不滿現狀的招生人員和老師的親身經歷,很多校友和捐贈人的子弟毫不忌諱,他們有些人也覺得就因家境好就擠佔了別人的名額,內心很是愧疚。

美國名校的點招首先是點那些政府高級官員的孩子,比如柯林頓和希拉里的女兒切爾西申請大學時,她申請的所有大學都給了她錄取通知,肯尼迪家族的孩子無論成績如何,永遠可以去哈佛,布希家族的孩子永遠可以到耶魯讀書。

其次點招的是教授和校友的子女,這也算是學校的福利,所以很多美國教授想辭職,一定要等子女在本校讀完書畢了業,再辭職或跳槽,這樣可以省掉好多萬美元的學費。但像這樣錄取的學生畢竟不多,大眾對於老師的孩子上本校免費也可以理解。

但是校友的子女有照顧,很多人就覺得不公平了,比如哈佛每年會錄取校友子弟申請人中的1/3,也就是33%。這個比例很高,要知道哈佛總錄取率每年只有5%,而校友子弟佔到了學生總數的13%。

哈佛的招生部門自己都承認會給校友優待,但這些校友一定是有經濟實力並且樂於給母校做貢獻的人,要麼是地產大亨、石油大王,或是銀行家、律師、牙醫等等,這些捐錢的家長捐款數額少則十幾二十萬美元,多則成百上千萬美元。捐完錢子女很輕鬆地就被錄取,然後這幫家長也可以進入學校的校資委員會,幫著籠絡更多的資源。

要是普通哈佛校友子弟在申請入學時同時也申請了助學金的話,那麼他們就享受不到優待。

你離名校之間只差一個發展項目負責人

那是不是有錢就一定能上名校?也沒那麼容易,你要是跑到招生辦公室門口,沖裡邊喊我給學校捐款,我有的是錢,你要是這麼干肯定會遭人鄙視。

但是通過中間人來談判,家長們的運氣會好很多。

這些中間人包括大學董事會成員的朋友或獨立的大學入學申請諮詢顧問,其中學校發展項目負責人是最有影響力的中間人。這個發展項目是屬於高校集資辦公室的重要項目,它針對的是有意願為學校捐款,有錢但不是校友子弟的申請者或是那些社會名流。

在項目名單里的人,要麼有錢要麼有名,給學校帶來聲望和影響力,他本人或他的子女就會被優先錄取。發展項目的負責人是可以改變招生部門的錄取決定的。

早在半個世紀前,一個叫艾爾伯特戈登的年輕人申請了哈佛,小戈登高中時可謂劣跡斑斑,考試作弊,經常掛科,屢次違反校規。當時哈佛的招生部主任已經下定決心不錄取這個學渣了。

可是,在當年最後的一次錄取審議會上(審議會就是招生委員會成員來投票誰錄取誰不錄取,委員大多由招生部門官員和本校教師擔任)哈佛的發展項目負責人出現在委員會面前,對著全體委員說:我必須告訴你們,艾爾伯特這個年輕人一定要出現在錄取名單上。

後來小戈登果然被錄取。有時候審議會上,為了一個學生是否錄取,各方會爭得面紅耳赤,有時還會有人聲淚俱下。

50年後,小戈登自己承認在哈佛的歲月度日如年,每次考試都是如臨大敵,他請家教的次數比任何人都多。這就不得不提到戈登他爹,老戈登,曾是一名成功的投資銀行家。

05年的時候,老戈登104歲,仍健康地活著,他一生共為哈佛捐款3000萬美元。小戈登畢業後也捐了530萬美元,小戈登的三個兄弟姐妹和小戈登的女兒以及他的四個侄子侄女也都就讀哈佛。

他們家族有三位成員都是學校資源委員會成員,其中兩個還是執行委員,就是核心成員。這個委員會就是負責幫學校籌款,小戈登自己都說,學校資源委員會就像一個肉類市場,你要是捐的錢不夠多,你的子女就休想進哈佛。

名校寒門子弟少

在《大學潛規則》這本書里你看到太多類似的故事,什麼銀行家的女兒、石油大亨的兒子、政客的孫女明明成績差、表現一般卻能進名校。

再給你說一個官二代,當年和小布希競爭總統寶座的戈爾副總統,他的四個子女都上的哈佛,三個女兒都很優秀,但他的這個小兒子上八年級的時候就吸大麻被學校停學,轉到其他學校,12年級又因為超速駕駛再次被學校處罰,就這樣還是進了哈佛。哈佛校方以為這小兒子已經過了調皮搗蛋的年齡,可是事與願違,入學第二年就又因酒後駕車和吸大麻再次被處罰。05年畢業時,這小兒子的名字甚至都沒出現在畢業典禮的名冊上。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羅伯特博金諾曾經對一所常青藤大學做過統計,這個學校名字他不願透露,說這所名校沒有任何背景的學生的錄取名額僅佔全部學生的不到40%,而且這些名校還會少報因校友關係入學的學生人數,比如校友的孫子輩不計入校友子女。

這本書整個就一高校招生圈的厚黑學,裡面各種找關係開後門,各種學校負責人和有背景的申請人私下會面。有些招生部門有時為了錄取一名不合格的發展項目學生,不得不同時錄取這個學生班上更優秀的幾個學生,以此來掩人耳目,不招致其他家長和學生的憤怒。

對於這種早已有之的不公平現象,美國民眾包括高校內部一直有抗議的聲音,美國高校自身不斷地改革也從一個側面證明了這種博弈。

著名的杜克大學曾用招生名額做交易,籌集到大量資金。可能是太囂張了,當精神病學家布洛迪接任杜克大學校長職務時,不再對捐贈人阿諛奉承。

當他聽說前任校長把招生當集資工具極為震驚,決心要讓成績成為招生的唯一標準,但不久這位校長就被取而代之。這中間發生了什麼,新校長又會選擇哪種政策,下集我來接著和你講講美國大學錄取里不為人知的故事。

(本期主編:朱思佳 吳鈺瑩)

本文來自於留學的真相(微信號: liuxuedezhenxiang)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