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俗人讀水滸」之――英雄無奈盡悲涼

自古是寶刀要配英雄男,搶奪自送小命完;說話楊志英雄窮途,街頭賣刀,「黑社會」混混牛二刁難不成欲賴為已有,被老楊一刀了斷,其實牛二是按黑道常理出牌的,一是刁難讓人服軟,二是賤買讓人無奈,三是耍賴讓人無法,四是硬搶讓人心寒,江湖言「硬的怕橫的,橫的怕不要命的」,正如一句「誰敢殺我?」,污了多少英雄膽,然老楊英雄窮途末路,自是暗火已久,「青面獸」性發作,牛二「寶刀男」夢斷街頭,不虧!

雖說此一段精彩,卻僅是楊志一生一個小小浪花,將門之後,卻何來「青面獸」之不雅稱謂(另一個青眼虎李雲命運也好不到哪)?武藝高強,卻為何又常屈居人下? 報國無門,卻為何孤獨而去?英雄之門內心、之無奈、之悲涼向誰傾訴?

看楊志船沉花石崗落荒逃到西安,手下兵士去向不詳,真不仗義;窮途末路,手刃牛二,官府自首,實在「仗義」;黃泥崗失去生辰綱,撒手而去,全然不顧眾人,眾人也用「不仗義」的污告對之。 看似矛盾,實則不然,在楊志內心始終未忘自己是將門之後,沙場上一刀一槍搏得個封官蔭子,在被動的失誤之後選擇了逃避,在主動的過犯之後選擇了自首,是英雄複雜的無奈的真實寫照。

再看楊志真是一心想當官,每每不忘自己是令公之後,應過武舉(不知中否),年輕時當了制使,卻因沉了一塊石頭獲罪潛逃,幾年後弄了點錢又去京城活動,錢花光了事沒辦成,就這事高太尉真是堅持了原則,老楊鬱悶貧困憤怒中手刃了牛二獲罪,遇梁中書恩賜,比武破格升任提轄,卻失了生辰綱,窮途只得吃霸王餐,官夢也只好跟著老宋招安來做了,可又偏病死軍中,真是英雄悲涼啊。

三看揚志失了生辰綱,公司破產,究其原因一是首次「接單」就接了個大活,超出了公司的經營範圍;二則不按客戶梁某要求,不「明修棧道」卻「暗渡陳倉」;三則信息不通,對沿途路況不明,大明府到東京不順風直達,卻繞道山東,增加成本風險,經營能力有問題;四則主業十擔外別加「捎帶」一擔,本企業系統外三人,不好管理;五則管理形式簡單粗暴,上下分心。這楊也真是志高才淺之人啊。

五百年後,不敢問施老先生,柴進名人之後、關勝名人之後、呼延灼名人之後,唯楊門之後楊志名運如此安排,何哉?正是:水滸英雄人青面,沙場無意寶刀男,世間少了一無賴,徒生百年萬人嘆。命運何曾臨凡子,一步一回上梁山,青天無須把酒問,楊志原來是天暗。


楊志同學是典典大名楊家將楊令公的嫡孫,標準的名將之後,一身祖傳武藝,功夫十分了得,特別是一口祖傳寶刀,削鐵如泥,鋒利無比,臉上長了一塊胎記,人送綽號青面獸。可惜這樣的人物,在水滸傳成了個破落戶,雖然中武舉,官至制使,卻因押運花石綱,出現重大工作誤,丟了官職,落魄到欲賣祖傳寶刀度生活,真是人窮英雄也氣短。

更加不幸運的,本已丟官受罰,走投無路有的楊志,卻遇到了牛二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楊志的命運。事情的結果,大家都知道,牛二成了刀,楊志被逼上梁山。

回過頭來分析牛二事件,掌心覺得,楊志殺死牛二,雖然算不上他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但肯定是他人生命運的分水嶺。

楊志賣刀,牛二訛詐,一身落魄,心情壓抑的楊志終於忍無可忍,無需再忍,直接手刃潑皮牛二,這個情節在水滸傳里描寫得非常精彩,各位看官看得也是非常解氣,不由得為楊志擊節叫好。

可是衝動也是要付了代價的,被刺配大名府(說到這裡,不由得聯想起900多年後,崑山寶馬男事件,可惜楊志早生了900年,不然肯定也夠得上正當防衛)。雖受梁中書的賞識,混了個提轄官,重回歸了體制內,但其實已經沒以前的英雄氣了,畢竟是負罪之身,有硬傷,說法辦事沒法有底氣。可惜最終,越怕事,越出事,被晁蓋等人在黃泥岡劫了生辰綱,讓楊志的命運再次逆轉,最終在梁山與眾位兄弟共同演出了一場人生大戲。

所以縱觀楊志前半生,總感覺比較壓抑。人生鬱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武藝,卻報國無門,不得不混跡于軍隊下層討生活,甚至受市井小人、潑皮混混的欺負,讓人扼腕嘆息。牛二的出現,是楊志的福星。因為手刃潑皮牛二,讓我們感受到了楊志骨氣里的英雄氣,該出手時就出手,為才是英雄好漢的作派。由此為新的起點,一步步向梁山靠攏,在梁山列第十七位,上應天暗星,任馬軍八驃騎兼先鋒。藉助梁山這個平台,南征北戰,最後成就了自己,更揚了楊令公楊家將的威名,將門之後,我們不一樣。

所以,對於手刃潑皮牛二這件事,楊志同學肯定不後悔,畢竟快意了恩仇,在歷史上又留下一條好漢有聲名。其實該後悔的應該是牛二,如果晚出生900多年,現在也應該是光頭,大金鏈子,渾身刺青,開著寶馬橫衝直撞的一方成功人士了,日子肯定混得不錯。當然得提醒牛同學一句,最好離酒店工程部的好漢遠點。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這個說法明顯是不正確的。

楊志一生最渴望的就是光宗耀祖,恢復楊家將門的風光。他最為驕傲的時刻,應該是在大名府與急先鋒索超大戰,然後得到梁中書當眾褒獎。

那時候,楊志得意洋洋,前途彷彿一片光明。

遇到牛二,堪稱是楊志一生最落魄的時期。那時候,楊志挑了一擔金銀財寶來到京城,滿以為借著這些金銀,能夠恢復當年的官職,重新走上仕途。他本來也順風順水,不料遇上了惡人高俅,將他功名擼掉。楊志再度從雲端跌落凡塵。

在沒錢交房租的情況下,楊志賣刀。

楊志賣刀就如同秦瓊賣馬一般,最讓人悲催。

牛二本不過是一地痞無賴,垃圾一般的貨色,竟然也敢來欺負楊志。楊志百般忍讓,最終忍無可忍將牛二殺死。

殺死牛二,不是楊志最得意的事情,而是圍觀群眾,捧樹的讀者,看得最快意的時刻。

對於外人來說,楊志以後無論是去大名府,還是上梁山,英雄氣黯淡了許多,增加的反倒是窩囊氣。

越是想當官,接過越窩囊,越是受人欺凌。護送生辰綱時,老都管就將楊志好一番羞辱。楊志明明有實力一刀將老都管殺死,可直到最後楊志對這位嘴碎的老奶公也始終恭敬。

原因很簡單,這位奶公乃是蔡太師門下,是梁中書老婆陪嫁丫頭的丈夫。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楊志要想在仕途上混,就必須受許多窩囊氣。

楊志一生快意的時候少,憋屈的時候多。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其實不單單是幾個貪官,而是楊志的夢想。

要想當官,無論是楊志還是林沖,一個個大英雄都只能仰頭挺胸進來,烏龜一般爬出去。


楊志也是水滸傳形象刻畫比較豐滿的人物。楊志是楊家將後人 ,楊令公的嫡孫,繼承祖傳武藝,而且擁有一口祖傳寶刀,因為臉上有一塊青色胎記,人送綽號青面獸。

他早年中武舉,官至制使,應該也算是春風得意了。但一次押運花石綱的官差,讓他的命運發生了第一次逆轉,霉運連連。在朝廷派出的數名押運花石綱的制使中,唯獨楊志負責的押運船隻,因風大浪急傾覆,楊志害怕朝廷追究責任,亡命天涯。

後來,遇朝廷大赦,深諳官場之道的楊志積累財物,想通過運作官復原職。但錢花光了,卻落個被高俅責罰,逐出太尉府的下場。

身無分文的楊志無奈忍痛割愛,欲賣掉祖傳寶刀應急度日,卻被潑皮牛二訛詐,一肚子怨氣的楊志終於找到了泄憤對象,一怒之下將牛二殺死,雖屬一時衝動,客觀上也起到了為民除害的效果。

因為百姓請命,楊志得到輕判,被刺配大名府。在這裡,楊志得到了曾經相識的梁中書的賞識。為提攜楊志,梁中書創造了校場比武的機會,楊志不負梁中書所望,比武中大勝副牌軍周瑾,與急先鋒索超戰平。不過,楊志出於初來乍到,不想過分表現的考慮,未盡全力,實際上,楊志的武力略高於索超。因此,楊志也被任為提轄官,回歸了體制內。

梁中書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女婿。為討好蔡京,梁中書把搜刮的十萬貫珠寶欲送給蔡京,祝賀蔡京壽辰。楊志又被委以押運生辰綱的任務。

誰知,此消息被江湖好漢得知,劉唐,公孫勝先後找到托塔天王晁蓋,又先後聚齊吳用,阮氏三雄等七條好漢,密謀劫持生辰綱。這也說明,梁中書的保密工作很差。

晁蓋等人在黃泥岡智劫生辰綱,讓楊志的命運再次逆轉,也徹底打破了他戰場上一刀一槍,搏個封妻蔭子的幻想,最後,無奈落草為寇,上了二龍山,與魯智深,武松一起做了山大王。後來,大聚義投奔梁山後,楊志位列八彪騎。雖武藝高強,但沒有出彩的表現。因此,才有人說,殺死牛二是楊志

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事情。


楊志這個人,志大才疏,剛愎自用,很像《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總想著通過自己的方式光耀門庭,恢復家族原來的榮光。

可是,他自身的才華又匹配不上他的野心,而他又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聽不進別人的批評,卻總把這一切歸結為「運蹇時乖」,像個怨婦一樣的發牢騷。

到最後,能拿得出手來說道的只剩下這件在鬧市中殺潑皮牛二的事了。

他做制使的時候運送過花石綱,十個人中有九個人圓滿完成了任務,只有他沒有,逃亡江湖。

他說是在太湖中遇到風浪,翻了船。

確實,天有不測風雲,這個很難把握。

但是,朝廷是派你來專門來做這個事的啊,你不能像普通人一樣去撞大運啊!

上船之前是否詳細諮詢過當地有豐富經驗的水手?聽沒聽他們的意見或者建議?

從後來他押送生辰綱的情形來看,他應該沒有,而是憑個人的意志一意孤行。

再者,花石綱失陷了,你是第一責任人,應該回去復命,說明情況,然後接受應有的處罰。

可是,楊同志沒有這樣做,不但沒有他跑路了,讓朝廷費了很大的精力,物力去緝拿他。

這說明他不是一個勇於擔責的人,遇到失敗,挫折就逃避,把責任往外面推。

這一次,他怪風浪。

第二次,他怪手下的軍漢不聽他的話。

押送生辰綱的時候,先不說他故弄玄虛,想的這個辦法看似高明,其實最愚蠢。

就說他管理十幾個軍漢的方法吧——非打即罵。

而且簡單粗暴一路到底。

如果不是那個老都管顧全大局甘心當政委,到不了黃泥岡就得逼著楊志改變計劃。

客觀的說,那個老都管在這次押送任務中不但沒拖他楊志的後腿,反而總是替他解圍——做那幫軍漢的思想工作。

否則的話,那幫人早就撂挑子不幹了。

所以,這個鍋老都管決定不背。

再說,既然你楊志既然認定了自己的方案,就堅持到底吧。

到了關鍵時刻,他又開始妥協,不但讓手下的軍漢喝了蒙汗藥酒,自己也喝了半碗。

眼睜睜的看著晁蓋等人把生辰綱推走。

醒來後,又開始埋怨那些軍漢不聽他的話,被套路。

笑話!難道你楊志沒喝嗎?就會推卸責任。

然後呢,他又跑路了。上了二龍山,從此和自己最初的志向,理想越來越遠。

其實對於東京街頭的普通百姓來說,楊志殺牛二這個事情遠比他在大名府的教軍場上和「急先鋒」索超殺的天昏地暗更值得樹碑立傳,因為牛二這個傢伙就像一塊狗皮膏藥一樣,太招人煩了。


青面獸楊志是《水滸傳》里比較憋屈的一名好漢,身為名將之後且武藝高強,但一生沒什麼精彩表現,反而是幾次失誤讓人印象深刻。所以,有人說楊志此生最值得驕傲的事,就是為民除害滅掉了潑皮牛二。

儘管這個說法有些誇張,但仔細想想,還真是有一些道理。

  • 楊志做大事總是失敗

楊志這一生最恨的事情應該是運送貨物,第一次運送花石綱,結果到了黃河裡遇到了惡劣天氣,花石綱全落進水裡。出事後楊志不敢回京亡命在外。第二次運送梁中書給蔡京送的壽禮生辰綱,如果說花石綱是因為天災失敗,這次生成綱則是人為的搗亂,晁蓋等人設計把貨物全部劫走。兩次運貨兩次丟飯碗。估計這種事成了楊志的心裡陰影。

  • 楊志迎來的希望總是破滅

雖說楊志有些倒霉,但他總是會有機會迎來轉機。比如第一次運送花石綱失敗,丟官之後他迎來特赦,還被准許回京師任職,卻因為賣刀被牛二給攪和,一下子又淪為配軍;刺配大名府了被梁中書看上並給了他機會,於是楊志搖身一變成了提轄,這日子沒過多久又被晁蓋等人給攪沒了;落草之後迎來招安,總算名正言順能為國家出力,他偏偏又在征討方臘途中病故。總的來看,楊志一生起起落落,但最終還是失敗了。

  • 楊志武藝高強卻無表現

身為將門之後的楊志武藝高強,這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一身本事卻沒有什麼機會施展。梁山部隊衝鋒陷陣、殺敵立功的多是關勝、林沖、秦明、花榮這些好漢,楊志則默默無聞被人搶走風頭。《水滸傳》寫的楊志殺敵,僅僅是斬落敵將李明一人。除了這個,楊志幾乎沒有什麼出彩的表現。反倒是除牛二這個事讓人印象深刻,為民除害的他不僅被官府有意袒護,刺配前老百姓還給他送行贈與盤纏。對於一名武藝高強的梁山好漢來說,這實在是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亮點。

不知道楊志是心理陰影的原因,還是安於天命不想作為的想法,總之,空有一身本事的他上梁山後默默無聞。所以,有人說楊志一生最值得驕傲的事情就是除掉潑皮牛二。這話雖然不太好聽,但確是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這個說話太牽強了,楊志也是個愛國主義者,屬於普通人的那一種,走的是正當路線,但命運總跟他開玩笑,花石綱、生辰綱都弄丟了,兩次領導交代的事情都辦砸,再想吃皇糧,那簡直是白日做夢。公務員這條路實在太難,想參軍吧,剛有個機會,遇上晁蓋一夥,10萬貫全劫走了。心想只有一死百了,心中沒想過創業這種事情。

所以碰到牛二,大氣不敢出,只賣自己的刀,有本事卻總是很膽小,這是認知水平的問題,楊志是屬於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那種人。

殺死牛二是誤會,即使殺死了,首先考慮的是自首,這個人很規矩,很傳統,一生沒幹過轟轟烈烈的大事,所以,驕傲談不上。

楊志一生挺無奈的,總是逼著走,但心裡依舊是傳統的路子,所以,當個公務員,八成楊志才會值得驕傲,參軍打仗,上陣殺敵報國,這是人家畢生所求


水滸傳中對於人物的描寫,非常寫實,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楊志是名門之後,是個有志向有抱負的人,但是他卻為一人而毀了他大好的錦繡前程。可以說是沒有忍耐力造成的。

楊志先是好言相勸,卻被牛二處處刁難,最後沒有忍受凌辱而把牛二殺了,寧可命死刑場。在我個人來看,他的做法不夠理智,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牛二相當於現在的人渣,垃圾人類,要遠離而不去搭理他。楊志要是有劉備的胸襟和氣魄也不至於此。劉備能忍胯下之辱,他一個牛二又算什麼呢?所以做人一定要有寬闊的胸襟和氣魄,成大事者能屈能伸!


楊志,牛二都沒得到善終,不過,殺死牛二除去一霸是正確的。


這麼看來,林沖最大作為就是殺了梁山匪業集團締造者、梁山泊第一代領導人王倫同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