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的育學園

“世界如此美妙,我卻如此暴躁, 這樣不好,不好……”

看過《武林外傳》的家長對郭芙蓉常說的這句話一定不會感到陌生,這是呂秀才勸導郭芙蓉,在每次動武之前用來平息狂躁、控制情緒的方法。

在和孩子的長期相處中,家長是不是偶爾也會遭遇想要“排山倒海”的場景呢?在管教孩子時,是不是也很容易陷入“輕則吼叫,中則咆哮,重則使用武力”的怪圈?

“孩子靜悄悄,必然在作妖。我在廚房做會兒飯的功夫,他把手指畫的顏料全都摳出來,抹得地上、牆上到處都是。別說做飯了,我光擦地就用了一個小時,到現在,牆上的顏料我都沒想到辦法清理乾淨呢。我知道不能對孩子大吼大叫,可是,這暴脾氣一上來,我不找個地方發泄發泄,就真的要爆炸了!”

——愛寶媽媽

“我們家寶貝就喜歡把所有玩具都翻騰出來,每天醒了第一件事,就是把兩大箱玩具都倒出來一通翻,這邊眼瞅着不玩了,剛收拾起來沒半個小時,就又給你都倒咯。你說,不收拾吧,家裏連個放腳的地方都沒有,可這樣一天收拾好幾遍,擱誰身上誰不急眼呀!”

——二寶媽媽

其實,家長們在遇到無法輕鬆處理的育兒問題時,想要通過吼叫、咆哮甚至是放肆大哭的方法來疏解情緒,這種行爲,小育是十分理解的。畢竟,誰還不是個寶寶啦?!

尤其是對於那些初爲人父人母的家長來說,生命中總會遇到許多的“不能揣摩之謎”,而且,那些不停給你製造課題的人,通常又是你生你養的至親至愛——子女。

01

“咆哮式育兒”

是歸咎於孩子,還是歸咎於家長呢?

小育相信,在成爲“咆哮式育兒”的典範之前,在家長們不曾成爲家長之前,你很可能就是個性格溫柔、謙和有禮的人,可爲什麼在處理和孩子的關係時,卻偶爾會暴露出讓自己都難以置信的一面呢?

有些家長或許會認爲:畢竟,成人是可以溝通的呀,孩子,有的時候真的是太難溝通了——說也說不聽,聽又聽不懂,懂也不會做,做還做不好;我讓他向左,他非向右,我讓他向前,他非向後……

那麼,小育想問:如果你面對的是這樣的老闆,你還敢這樣頤指氣使嗎?如果你面對的是這樣的爸媽,你還會這樣指手劃腳嗎?

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從這一點就可以推導出,家長之所以偶爾會陷入“咆哮式育兒”的怪圈,其中之一個原因,就是擺放錯了自己的位置——將自己凌駕於孩子之上,忽視了營造“親子間的良性關係”的氛圍。

當孩子月齡尚小時,家長們通常不會被“咆哮式育兒”這樣的困局所煩擾,畢竟小月齡的孩子還不會表達感受和需求,同時,這時的他們需求面也相對較爲狹窄,所以,父母多半更焦灼於如何揣摩出孩子的真正需求,並及時給予滿足。

可當孩子逐漸成長,有了自己的主觀意願,有了自己的主觀表達時,家長反倒容易忽視掉孩子的“真正需求”,而更多地依託於自己的意願或規劃,強行滿足孩子的“僞需求”,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孩子不遵從家長意願行事的現象。

因此,“忽視孩子的真正需求”也是促成“咆哮式育兒”的一個根源

此外,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心智發育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當然,不同的孩子在相同階段的發展,也具有個體差異性)。

如果家長對孩子無法抱持發展性和特異性的眼光看待,就無法更好地理解他看待世界、思考問題和解決困難的方法和途徑,也就無法理性提出更爲符合孩子發育特點和天性的要求或期待……那麼,到最後,孩子無法達成家長的期待,也就無可厚非了。

所以,基於以上三點,“咆哮式育兒”究竟是孩子的鍋,還是家長的錯,也就不言而喻了。

02

“我也想對孩子溫柔以待,這個困局怎麼破?”

其實,破解困局的最根本方法就隱藏在上面的行文中:

想要跳出“咆哮式育兒”怪圈,家長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了解孩子的真實需求,並用你和孩子都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滿足他的需求。

比如,孩子想要亂塗亂畫顏料,這是滿足好奇心和探索欲的表現,沒問題啊,在衛生間裏擺個小板凳,給他/她顏料和畫筆,穿件舊衣服,隨便孩子怎麼塗抹都不怕……

想要跳出“咆哮式育兒”怪圈,家長還要做到了解孩子的真實發展水平和天性,在合理區間內,對孩子提出要求或期待。

比如,2-3歲的幼兒進入物權意識敏感期,這時的孩子會萌發佔有慾,特別是對屬於自己的東西保護欲強烈,如果家長不明就裏,強迫孩子分享自己的玩具,如不分享就評判孩子自私、不懂事,其實,家長才會淪爲泯滅孩子天性的“劊子手”。

最後,小育想要強調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問題在所難免,如何學會剋制纔是制勝關鍵。想要跳出“咆哮式育兒”怪圈,家長最需要做的其實是學會控制情緒,並給孩子做出良好的示範,這樣才能達成最後的雙贏局面。

小編說

附:控制情緒實用小Tips

生理層面

1.深呼吸:

緩慢地進行深呼吸,能給大腦帶來更多氧氣,使心跳減緩、血壓降低,從而讓你感覺更加平靜,注意要找個舒適平靜的環境,使用橫膈膜進行呼吸,還要把握平穩的呼吸節奏;

2.放鬆全身:

坐在舒適的座椅中,保持深呼吸,並嘗試放鬆全身肌肉,從頸部開始,下行至肩膀,使胳膊下垂,然後開始相繼放鬆大臂、小臂、手指,進而開始放鬆身體主幹,相繼放鬆胸部、腹部、臀部的肌肉,最後,下行至雙腿,繼續放鬆大腿、膝蓋、小腿、腳掌直至腳趾,放鬆全身肌肉後,進入冥想,保持深呼吸。

心理層面

1.表達感受,釋放情緒:

不要沉默,也不要生悶氣,把困擾你的事說出來或寫出來,當你把導致自己情緒失控的事完整地梳理出來後,多半心情已經稍有疏解,它能幫助你很快平靜下來;

2.積極地與自己交談:

不要放任腦中“消極的小人兒”總跟自己交談,它只會妨礙你解決問題,讓“積極的小人兒”佔領高地,它能幫你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

3.控制負面感受:

當情緒失控時,你很容易被負面感受鉗制,沒關係,試試做深呼吸、放鬆肌肉,聽聽舒緩放鬆的音樂,讓自己陷入冥想,你也可以試着伸展身體,或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散散步,哪怕是嚼嚼口香糖,抑或是在紙上慢慢地畫同心圓也行,這些方法對控制負面感受都有一定的幫助;

4.培養耐心:

首先,要剋制自己“需求必須立刻得到滿足”的天性,然後,做一些需要你付出巨大耐心的事,比如,拼拼圖、拼裝小顆粒積木、十字繡等;

5.提前儲備預案:

居安思危,對可能出現的麻煩進行合理預估,並提前準備好預案;對困擾你的問題提出多種解決方案,評估各自的優劣勢,並優先選擇優點最多的方案。

如果你能順利解決可能或已經存在的問題,那麼,導致你情緒失控的誘因就會減少許多;

6.三思而後行:

強烈的情緒會觸發大腦中的警報器,使我們在思考出合適的方法前就行動,好在通過練習,我們能更擅長用大腦的理智部分來管理強烈的情緒,當你學會思考行爲及其後果時,你的行動會更恰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