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來,互聯網+席捲一切,颶風襲來,所到行業,一地雞毛,典型如滴滴、e袋洗、e代駕、e…

  作為一個年產值1500億,畢業學員超過2000萬,高額單頻的學車行業,互聯網+,雖然來的稍晚一些,但是也一點不比其他行業落寞。尤其是進入2015年以來,各地號稱顛覆傳統學車行業的應用層出不窮,成為互聯網+下一個風口已經成為風投界的共識,然而,風口雖在,豬能否飛卻需要各顯神通,盡靠忽悠能力。

  而風投界也是有趣,2015年上半年,幾乎聽說是互聯網+學車的項目,都要湊個熱鬧,賭個賽道,一年將過,一來資本市場大環境如此,更重要的是,投了一堆項目後,才發現學車領域顯然不同於其他的領域,一個互聯網概念、幾億資金就通喫的,互聯網+學車也就更加慎重了。

  作為一個在駕培行業從業十餘年的老兵,又有點關注互聯網的新手,時近年末,我們也來盤點下現在時下流行的互聯網+學車的商業模式。

  1、互聯網駕校模式

  典型代表:58學車、1217駕駛學員、成都駕考團、豬兼強

  這種模式比較典型的特點有:租用駕校車輛,也即掛靠;自己聘用教練員;自主招生和培訓考試,直白了點是「大掛靠」。

  理論上講,這種模式的出發邏輯很簡單,傳統駕培喫、拿、卡、要、等(等待時間),痛點明顯,只要通過自營的模式控制了學車體驗,就一定能夠做出偉大的互聯網駕校。

  但是,理論歸理論,其在現實中卻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法律風險,這種模式下,車輛是租用駕校的車輛,場地是租用駕校的場地,一旦發生教學事故,由於責任主體不明確,法律風險非常大;

  2)打著互聯網的名義,其實走的還是辦駕校的路。問題一點都不會比傳統的駕校少,在初期由於拿資金把教練員供養起來,喫、拿、卡、要會少些,但是時間久了,生源一多,喫、拿、卡、要、等待一點都不比傳統駕校少,而且由於其生源與車輛不匹配,學車等待時間比傳統駕校有過之而無不及。

  3)缺乏優秀教練員,雖然說是自主招聘教練員,但由於優秀教練員本身是稀缺資源。優秀的教練員並不缺生源,而且優秀的教練員平均年收入在20萬左右,顯然不會加入。從實踐情況瞭解看,這些互聯網駕校都是讓所掛靠的駕校給「推薦」教練員,你如果是傳統駕校校長,你是推薦好教練,還是調皮搗蛋的教練員呢?結果顯而易見,恰恰,我們這些號稱要做好體驗的互聯網駕校招聘的都是原來找不到生源的「好教練」!

  4)教學經驗問題,這些互聯網駕校都是一羣高端IT男,懷著一腔熱血要革命駕培行業,但對駕校的管理問題尤其沒有經驗,再加上帶著一幫「好教練」,考試一次性通過率遠低於傳統駕校的平均水平。這點已經得到驗證。

  5)重資產模式。通過租賃場地、購置車輛、招聘教練員,資產之重,遠超於傳統駕校,初期看著很美好,但是,一旦患上肢體肥大症,不僅僅體驗無法控制,對資金的需求顯然也是極為饑渴。

  當然,以上只是就現狀而言,也許能夠找到解決辦法,誰知道呢?

  2、導流模式

  典型代表:眾悅學車、駕考一點通、呱呱學車、學車幫幫、車輪駕考

  也即互聯網招生平臺,其主要特點有:只做網路招生,生源輸送駕校進行培訓,賺取介紹費用。

  這種模式最輕,只需要做好宣傳,即可穩賺招生差價,而且差價還不低,約在300-500元之間。

  其主要問題有幾點:

  1) 服務體驗完全無法控制,只能「殺生」,來一個喫一個,丟一個。

  2) 一旦團購殺入,這些平臺在流量上完全不是對手。

  3) 類似駕考一點通、車輪駕考的,其流量主要是學車報名後的科目一考試期間,其招生導流功能並不多。

  3、教練員+模式

  典型代表:滴滴學車(武漢)、小巴學車

  也即,把教練員置於整個平臺之下,自己成為一個招生平臺,各教練員在平臺下,按小時掙工資。

  這種模式理論上是最美好的平臺模式,既不用租車、也不用租場地、只需要做好平臺即可,也怪不得都號稱學車領域的滴滴。但恰恰是這種模式忽略了學車的行業屬性,即學車到底是學習,還是普通的服務行業,如果是學習,就是教育行業,如果是普通的服務行業,這種滴滴模式肯定走得通。

  其主要困境在於:

  1)法律風險,學生在不同的場地,不同的教練員下學習,法律主體完全混亂不堪,一旦發生事故,連主體責任是誰都無法搞清楚,甚至可以上升到無證駕校危害社會安全。

  2)駕校的普遍抵制,目前看,推行這種模式的如果是互聯網人士沒有落地的駕校資源,現在平臺上幾乎就沒有教練員加入;所以目前推行這種模式的有教練員的只有傳統駕校的轉型,類似杭州的小巴科技是在杭州廣大駕校而來,武漢的滴滴學車也是當地的紳寶駕校。其他駕校完全抵制。所以目前這兩個平臺教練員都不足200人,都還是原來駕校的換個形式。

  3)忽視了學車的教育屬性。很多投資人認為這種刺激教練員服務的模式是理論上走的通的,而事實上,只要這個投資人自己去參加次駕照考試就可以知道了。儘管你熟練駕駛10萬公里,你也未必能通過考試,問題在那裡,在規則,行內話叫「點位」。實踐中,每個教練員摸索的點位都是不同的,你是看倒車鏡的某個點,他是看車窗玻璃的某個位,如果你一會換個教練,保證你腦袋是一團漿糊。

  4)擴張困難。由於其被傳統駕校普遍抵制,在本地尚且有自有的駕校做支持,跨地域幾乎無法前行,而且中國這麼多地市,每個地市的學車市場都各有特點,指望一個模式能夠通用的可能性極低。

  5)可能只是做了巨頭的先烈。雖然我非常不看好這個模式,但是我也替所有的互聯網+學車的創業人士祈禱這個模式走不通。因為一旦這種模式都可以,最有優勢的是誰?滴滴!!!滴滴一過,一地雞毛!!!

  4、saas模式

  典型代表:哈哈約車、1039

  也即,銷售或者免費提供軟體給傳統駕校使用,以提升駕校的客戶體驗。尤其是哈哈約車,其從2014年開始,連續召開了幾期全國駕校校長會議,銷售了近400套約車的軟體。這種模式主要問題有:

  1)前期是銷售的形式,約每套軟體5萬元,後來開始推行免費贈送模式,口碑迅速做差;

  2)購買或者使用的駕校極為分散,且絕大多數分散的縣級城市,成為了一套管理系統,無法形成互聯網的邊際成本降低的作用,無法進行學員端的口碑傳播。

  3)目前看,軟體的體驗還沒有盡如人意。

  5、saas+標準化模式

  典型代表:找教練

  也即在提供管理系統軟體的同時,介入駕校的服務過程,提供標準化的學車體驗。「找教練」之所以走這個模式,與其股東背景有極大關係。其戰略投資人是浙江維爾公司,據其宣傳材料稱在全國86個地市運營了學車計時管理系統,每年有4000位校長,20萬教練員使用其軟體,有720萬學員經由其學時管理系統順利畢業並拿到駕照。

  「找教練」主要定位於幫助駕校迎接互聯網,主要通過計時系統增值服務的形式,提供一體化的招生、培訓、約車、支付、評價、後服務等服務的同時,提供標準化服務的招生,向滿足其服務標準,並同意其介入服務過程管理的駕校輸送生源。

  主要特點:

  1)其主要出發點認為,所有互聯網公司能做的,都可以通過優秀駕校+互聯網來做到,而且成本和體驗都能超越互聯網公司;

  2)一定有一部分傳統駕校校長願意積極擁抱互聯網,主動接受改變,其已經服務的駕校轉化率達到30%,就是了不得的佔有率;

  3)一切的O2O落腳點都是最後一個O上,而這個O傳統駕校優勢更為明顯。

  這種模式的主要問題有:

  1)盈利模式不清晰,也即只看到費用的支出方向,在2-3年的時間長度上看不到盈利的希望

  2)線下服務的品質控制,目前其通過「找教練」平臺軟體進行過程管理和學車顧問的全程跟蹤效果尚可,但生源多後是否還能如期控制學車體驗尚不確定。

  3)對戰略投資人地面資源有依賴,普通的創業者無法拷貝這種戰略資源。

  全國學車應用目前接近200+,大概模式不離上面5種。個人也只是粗淺總結,一家之言,歡迎板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