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本人孤陋寡聞,從未聽到什麼越劇是"靡靡之音"一說。

越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國五大戲劇之一,排列第二劇種,被外國人稱為"中國的歌劇"。越劇在所有地方戲曲中是流傳領域最廣的,不僅在江浙滬盛傳,而且在福建、安徽、江西、京津等地也有流行。

越劇與其他地方戲曲一樣,都是在依託一種方言基礎上稍作改良後作為劇種語言的。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它汲取崑曲、紹劇、話劇等劇種的"營養",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向女子越劇為主的歷史性演變。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具有江南靈秀之氣。越劇共有13大唱腔流派,各具特色,精彩紛呈。尤以袁雪芬、范瑞娟、徐玉蘭、傅全香、戚雅仙、陸錦花、尹桂芳等人唱腔流派膾炙人口。巜梁山伯與祝英台》、巜紅樓夢》、巜祥林嫂》、巜追魚》、巜五女拜壽》等拍成電影放映後,使越劇藝術更是得到發揚光大。周總理、鄧穎超在越劇晉京演出時,專門抽時間觀看演出,給予高度評價和鼓勵。


我不贊同如此說法!據我所知越劇是由紹劇發展而來,紹劇是男女混演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電影)後逐漸形成了獨立的一種戲曲形式,再後來由於上海的越劇十姐妹使之形成了各種流派如王派,徐派,戚派,范派,殷派,等等,行當也逐漸齊全。由於越劇的唱腔宛轉優美,以才子佳人為題材,善於抒情,以唱為主。,因此有大量的專屬流派粉絲。這不得不提新一代的越劇傳人:茅威濤,吳風花,方亞芬,蕭雅,單雅萍,王志萍,等等一大批後起越劇界的領衍人物,更是把越劇推高到一個全新的舞台。精彩紛呈!己成了中國除國粹京劇外的最具影響力的劇種之一。


我不認為越劇是「靡靡之音」,也不知道這種說法來源哪裡,可能來自對越劇題材的片面評價,可能是近代發展以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的轉變,外界不了解越劇的發展歷程,以為越劇生來便是女子的戲。結合中國近現代史,我們可以發現,在中國崎嶇發展的歷程中,越劇屢現光輝。

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男子越劇、與時俱進的題材、建國以來越劇界的貢獻反駁越劇是「靡靡之音」的說法。

一、男子越劇

清咸豐二年(1852年),浙江嵊縣西鄉馬塘村農民金其柄創「落地唱書」,後來,落地唱書成為這一帶流行的說唱形式,逐漸演變為在農村草台演出的戲曲形式。藝人均為是半農半藝的男性農民,故稱男班。

1906年3月27日,被稱為越劇(最初稱「小歌班」)的誕生日。嵊縣東王村香火堂前,落地唱書男性藝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演出小戲《十件頭》、《倪鳳煽茶》和大戲《雙金花》(後半本)。

從1852——1923年7月,歷時70年零7月,這是專屬男子越劇的歷史。1923年7月,第一個女班誕生,才開啟了女子越劇的歷史。

二、與時俱進的題材

民國是思想過渡的時期,國內掀起婦女解放運動的浪潮,宣傳婦女解放、性別平權等新思想,提倡天足、女學、婚姻自主等。越劇以「才子佳人」題材為主,與當時的時代環境密切相關。

1920年起,小歌班編演新劇目,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碧玉簪》《孟麗君》等。這些劇目適應了「五四運動」後爭取女權和男女平等思潮的興起,受觀眾歡迎。

細聽越劇,我們會發現,所謂的「靡靡之音」飽含批判舊社會、讚頌女性獨立的聲音。還要注意一點,最初演新劇目的是男性演員。

1942年,受話劇影響,越劇也進行了改革,稱為「新越劇」。抗戰期間,越劇編導及演員重視劇目的社會效益,主張給觀眾以積極有益的影響,編演了大量反封建、揭露社會黑暗和宣揚愛國思想的劇目。越劇與文學、話劇、電影一道為鼓舞、團結人心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建國以來越劇界的幾點貢獻

1.為中國抗美援朝志願軍捐獻戰鬥機

朝鮮戰爭爆發,在越劇演員范瑞娟的提議下,在1950年8月10日——9月中旬,眾多越劇演員在大眾劇場舉行聯合大義演,演出《杏花村》《梁祝哀史》及傳統劇折子戲等。演出後,她們將演出所得的17萬元人民幣全部捐獻給志願軍空軍部,「越劇號—魯迅戰鬥機」由此誕生。

2.深入朝鮮戰場慰問演出

1953年4月24日,總政越劇團跨過鴨綠江來到抗美援朝志願軍中。先後在64軍、36軍、34軍慰問演出,又在板門店協助戰俘遣返工作。

3.中外文化交流的名片

1953年底,新中國的第一部彩色戲曲藝術片越劇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誕生,在香港創造了票房記錄。

日內瓦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多次用這部電影招待各國政要和記者,被讚譽為「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用實力打破國際輿論對紅色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懷疑。

享譽世界的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亦源出自越劇唱腔。電影《梁山伯與祝英台》擴大了越劇在國內外的影響,捧紅了一個劇種。

我想在了解越劇歷史的基礎下,大概不會發出越劇是「靡靡之音」的聲音。


沒有聽說過越劇有「糜糜之音」一說。

到是越劇以才子佳人的愛情故事見長,時代局限性較少。

愛情是人類亘古不變的話題,何況才子與佳人的組合具有獨特的古典韻味,又發生在江南水鄉,不消細想,那人必定是蛾眉宛轉,巧笑倩兮,這才子必定是長身玉立,溫潤多情。而越劇中的女小生,又少了幾分濁氣,顯得清麗俊秀,也少有別的劇種中常見的大男子主義病。

越劇《西廂記》更是把京劇中張生的痴漢形象徹底扭轉,變為了英武、重情重義的男兒。例如「西宮賣大餅娘娘」之類,把帝王將相家的故事過度庸俗化、平民化的現象,在越劇里也比較少見。因此在當代人眼中,越劇往往顯得較為雅緻、唯美。


越劇是糜糜之音是妖婆江青說的!越劇特別是女子越劇各種流派唱腔設計實在太好聽!所以成了全國第二大劇種!我們的浙江要好好學習上海越劇院!


人生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否則的話,對每一個人都不公平,我們要陽剛的男人,也需要溫柔的女人同樣需要天真爛漫的孩子,這樣這個世界才是美麗的,豐富多彩的。有人對越劇很不滿,說是糜糜之音,這完全是因為越劇獨特的文化特徵,柔美動聽,委婉曲折,闡述了一個個愛情的故事,在有些人眼裡的確是靡靡之音,可是這些人就不想想。為什麼我們不能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對待?特殊的文化現象,否則的話,都是那種所謂的, 陽光文化,那我們的生活將會變成一個什麼樣子,大自然有春夏秋冬,有白天有黑夜,有明媚的陽光,有星辰,月夜,這樣,我們這個世界才是美好的,豐富的,能讓每個人擁有更多的自然感受,這一生也將不虛此行,對一種文化進行批判,你可以提出不同的質疑和意見,但是以迷迷之音去否定這種文化,顯然是有失公允的,而且這個人的心思,我個人覺得還是有一些其他的用意,所以越劇很好,我喜歡。


看越劇也是一種享受快樂、與黃梅戲劇同樣受歡、百看不厭樂在其中


越劇,崑曲比較陰柔,豫劇,河北梆子比較陽剛,秦腔,蒲劇比較苦寒。


這個本來就是個軟像伙,吳儂軟語嘛!當然沒法搞那些激昂的,不信越劇弄個江姐試試?


我是一名越劇愛好者。第一次看的越劇影片《紅樓夢》。那優美的音樂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越劇很有特色:或慷慨悲歌或纏綿動聽,其音裊裊,如泣如訴。這和那種使人鬥志喪失,催人眠而不醒的靡靡之音有些根本的區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