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本地戶籍,今年三十四,不要理會蘇州四大園林的稱號,名氣最好的不一定是體驗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恕直言,在欠缺相應文化底蘊瞭解和背景功課研究的前提下,絕大部分遊客眼裡的蘇州古典園林都是差不多的。


2019.6.4日去的蘇州,只留了一天時間,6.5號中午就去烏鎮了。上午去了拙政園,第二天上午去了獅子林,因為住在景區對面的民宿!超級方便。網上說網師園是唯一可以夜遊的園子,可以考慮下。平江路也不遠,耦園就在平江路,注意關門時間。

有些後悔杭州留了兩天半,西湖不需要那麼久逛,蘇州應該多留兩天,但是我看園子比較細,租了個電子導覽器慢慢聽。

注意:2019年4月開始蘇博、拙政園、獅子林都要至少提前一天預約或買票,如果…你沒有預約,那選擇就變少了…

今年六月初前往上海,上海高鐵至蘇州,蘇州博物館、拙政園都在東北街上,也是因為貝聿銘大師以拙政園的一面白牆為紙,假石為繪,將二者連接起來。

註:文章出處來自:《跟曹雪芹學園林建築》編者:庸安意(是在我們區圖書館借的書,摘裏一些)

如今,進入拙政園中,仍能迎面看到一帶假山。綴雲峯,蘭雪堂北,山峯高聳在綠樹竹蔭中,山西北雙峯並立,取名「聯璧」。其山不甚高卻頗有氣勢,周邊綠樹成蔭,花木扶疏。既能避免一覽無遺,又能透露園林消息,很好地體現了園林藝術的手法。

園林中的廳堂,一般多是較大且重要的建築,比如拙政園中的遠香堂,便是中部的主體建築。《園治》說:「凡園圃立基,定廳堂為主。先乎取景,妙在朝南。」又說:「堂者,當也。謂當正向陽之屋,以取堂堂高顯之義。齋較堂,惟氣藏而致斂,有使人肅然齋敬之義。蓋藏修密處之地,故式不宜敞顯。」因此,「堂」是外向的,是顯露的。借景以蘇州拙政園為例,其遠借北寺塔最為著名,站在倚虹亭畔向西望,只見近景遊魚依稀,中景亭臺儼然,遠景塔剎巍峨,景觀層次豐富而生動。然而,此塔並非園內之物,卻是園外之景。只因視野開闊,雖千米之外卻宛在眼前,十分巧妙。

行文至此,不禁夢入大觀園,循著隱隱鼓樂之聲,追尋幽幽藕香之榭。然而夢境裏的藕香榭自然是無跡可尋,生活中的藕香榭卻有跡可查。在「園林甲江南」的蘇州,就有兩處題名為「藕香榭」的居所,真真如《紅樓夢》所言,只難得「可巧」二字。這兩處「藕香榭」在拙政園之中,一在怡園之內。拙政園中的「藕香榭」準確而言不是「榭」而是「樓其建築高兩層,三面環水,兩側傍山,稱「見山樓」,取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詩意。傳為太平天國時期,忠王李秀成所改(原名隱夢樓),並在此辦公,至今樓內擺設一如往昔。樓下有匾,題「藕香榭」,款署「王尊華王申新正補書」。見山樓依山傍水,高而不危,是一座典型的江南風格樓房,重檐、捲棚、歇山頂,粉牆黛瓦,古樸淡雅。

所謂「雲步石梯」,即登向高處的石階,又稱「雲」,是園林建築中山石佈置的一種。「雲梯」是以山石掇成的室外樓梯,既可節約使用室內建築面積,又可成自然山石之景。董豫將其歸結為「山梯式」,稱其「不但聚集了山梯與洞壑等多重意象,還外掛了兩條可望而不可互穿的之折山梯。

芭蕉,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大而寬,是我國著名的觀賞植物。同時,芭蕉也是詩詞中的常見意象,多與孤獨悽涼和離愁別緒相聯繫。比如,「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和「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而在兩宋時期,當其與「雨」結合,形成「雨打芭蕉」的意象之後,更是豐富和完善了「愁」的內涵一一北宋時期,「深院鎖黃昏,陣陣芭蕉雨」是歐陽修愁,「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則是葛勝沖的愁。南宋時期,「縱芭蕉、不雨也颼颼」是吳文英的愁,「芭蕉滴滴窗前雨,望斷江南路」則是洪适的愁。而園林也多有種植芭蕉的實例,如拙政園中的「聽雨軒」便是一泓清水,數點芭蕉。

在這些景點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依據植物命名,而這恰是歷來園林景緻的題名傳統。在拙政園中,枇杷園以枇杷為主,玉蘭堂以玉蘭為尊。

過街門指通道兩側相對著開的門。門樓即門上起樓,常見的有大門上的樓和觀闕上的樓。門樓上嵌匾,匾上題字,則是園林中常見的手法。一般題名均為成對出現,僅以蘇州園林為例:拙政園中有「淡泊」「疏朗」,獅子林中有「通幽」「人勝」,耦園中有「載酒」「問字」等等。

「貴精不貴多」的藝術追求,也導致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種類相對較少,重複率相對較高。玉蘭、桂花、山茶、羅漢松、竹子等植物,幾乎各園皆有種植,且種植位置相對固定。花梧桐種於院中,玉蘭栽於堂前,芭蕉植於窗下。《園治》中也多有「插柳沿堤,栽梅繞屋」「移竹當窗,分梨為院」「溪灣柳間栽桃,屋繞梅餘種竹」等論斷。花木種植的組合方式也相對受限,如松、竹、梅的「歲寒三友」組合,玉蘭、海棠、牡丹、桂花的「玉堂富貴」組合等。魅力。比如蘇州拙政園中為賞四季之景而分別有亭春日「綉倚亭」,夏日「荷風四面亭」,秋日「待霜亭」,冬日「雪香雲蔚亭」。分別借雨打芭蕉之聲和借雨打荷花之聲,而設有「聽雨軒」和「留聽閣」。

除書上提及的園林藝術,身著漢服走在園子裏,租借一個導覽器細細聽著語音講解,還有幾處印象尤為深刻。1、小飛虹拙政園一處代表景

2、卅六鴛鴦館以及十八曼陀羅花館

整個建築呈方形、南北向,四角各有四個耳房,彷佛回到了紅樓夢中丫鬟們休息的地方。整個建築的玻璃窗嵌有菱形藍色彩玻璃,在盛夏時節透過藍玻璃往外望,樹木亭子上彷彿積著一層白雪,有消暑之效。南面適合冬春活動,北面背陽宜於夏秋活動。

此外,蘇州園林博物館和拙政園相連,有一個展廳專門展示拙政園的模型,以及介紹園林的各個元素,山、水、石、花等。

一牆之隔的蘇州博物館至少需要提前一天預約,節假日十分火爆,和我去過的許多博物館都不同,身處其中能體會到自然、園林、民居相結合,展廳大多利用自然光,整個展館多利用幾何圖形。許多博物館人們是因為裡面的展品前往,但蘇州博物館,是一個本身具有無限魅力的展館!每個休憩區都有不同的景觀,或竹子、或紫藤、或池塘、或假山。

帶小孩的話優先考慮獅子林,鑽假山比較有意思。

個人覺得蘇州值得去的地方就是虎丘,拙政園和獅子林。古鎮隨便去一個就可以了。時間再窘迫的話,去山塘街或者平江路走一圈就可以代替古鎮了,那些古鎮就是圍成幾圈的山塘街,商業化過度,沒什麼意思。

另外,拙政園獅子林和蘇州博物館是在同一個步行區域裏的,有時間的話可以一次逛完。


你應該去藝圃、網師園,那纔是蘇州人心目中的園林的典範


其實一天以內,就可以走馬觀花的把拙政園和獅子林看完。而且他們兩個挨的還蠻近的,如若還有時間,可以抽空把蘇博看完。(畢竟都在那一塊)感嘆一句:蘇博裡面的館藏文物相比於蘇博建築物而言要遜色許多,貝聿銘先生真的不愧是現代主義大師,其建築物將蘇州園林經典元素提煉出來,與現代主義相結合構成的精彩之處只能讓我連聲感嘆。

我個人推薦:都要去(雖然答主說了時間不夠)。因為我覺得拙政園和獅子林雖同屬蘇州園林,但其感受還是有較大差距。如果只去其一,不免有些遺憾。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