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歐洲有關的一切

一戰之後,德國第一個民主共和時代建立,就是1919年至1933年的魏瑪共和國,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爲政治失敗的歷史教訓。不過最近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以較爲正面的角度重新評價魏瑪共和國,同時也被視爲當前的警示故事。

美聯社報導,過去的看法認爲,魏瑪共國和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廢墟里,是德國作爲一個戰敗國,被其他的國家干涉形成的政體,隨後在經濟和社會動盪中衰退最後阿道夫·希特勒的納粹黨奪取政權,迫害少數民族,並引領德國進入另一場更巨大的戰爭災難。

100年後的今天,柏林德國歷史博物館的一項新展覽認爲,那個時代政治和經濟災難不是魏瑪共和國的錯,並強調魏瑪共和國的持久影響。

博物館展出的250件作品中,有當時的競選海報,突出了當時的政治辯論,也有爭取世俗教育、以及取消德國貴族特權的運動。這對於一個專制王朝時代走向民主共和的國家來說,是相當進步的。

當時也是現代觀念建立的時期,現代化廚房反映該時代的設計師,打算因應“職業女性”的出現所需要的家務革運,以及“包豪斯運動”等現代風格藝術、建築趨勢的全球影響。

展覽也有着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電臺錄音,揭示了廣播這種新媒體,加速了新聞的傳播與影響力-無論好壞。

還有計劃生育的廣告(不要盲目進入婚姻!)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同性戀影片,反映了當時代的人們,願意挑戰舊有規範,希望活出自我。

然而,該展覽只是平反了魏瑪共和國的不正當評價,不代表魏瑪共和國就一片光明。事實上,那個年代就像德國電視劇《巴比倫柏林》一樣,既有光明也有黑暗,有軍用槍支上街並引發政治衝突,也數百次政治暗殺、惡性通貨膨脹、食品價格暴漲,以及失業和飢餓的中產階級家庭。

但與德國的許多歷史展覽不同,這次展覽並沒有詳述納粹。

策展人西蒙娜·埃爾佩爾說:“我們當然都知道魏瑪共和國的結束,但我們不希望只從結局中看到魏瑪。其實許多現代的社會觀念是在當時建立的,比如普選權、性別平等原則、建立工會、勞工可對公司的運作方式發表意見,這些都是魏瑪共和國的成就。”

1919年的魏瑪憲法,是在德國中部的魏瑪鎮設計的,因爲當時柏林的勢力過於龐雜,選到這個清幽小鎮,雖然魏瑪共和國終結於納粹,但是魏瑪憲法在二戰後被繼承了,是聯邦德國憲法的基礎。

德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拉斐爾‧格羅斯說:“如果魏瑪時期能給現在提供任何教訓,那就不應該把民主視爲理所當然。”他說,雖然民主意味着多數人同意,但尋求妥協的藝術也很重要,才能找到真正願意服務的人,才能避免國家交給民粹力量的獨裁統治者。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