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58同城发布的2016年城市服务业平均薪资榜,按摩师以超过17000元的平均月薪居首,超过第二名的健身教练2000多元。

一般大学生在成都刚毕业也就是个3000到5000的水平,而按摩师如果勤奋努力收入很快就能过万,并且还交社保。作为一份工作,一个事业的起点,不是很好么?职业不分高低贵践,年轻的时候不吃苦,只能老来图伤悲了。

这个女孩子一不偷,二不抢,靠自己的努力与劳动创造财富,我觉得没毛病,好得很。留学归来因为见过世面,当她对业务和商业模式熟练之后,自己创业也是可期的。有什么好丢脸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未来服务业人力成本还将进一步上升,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专业的服务人员的工资与普通白领的差距将继续拉大。美国的建筑工人、卡车司机一年的平均年薪很多都在10万美金以上,跟白领一样住大house,甚至比很多所谓的白领赚得多,过得好。人力资本的价值跟普通商品一样,也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比方说现在的建筑工人、装修工人年轻人都不愿意干,用工缺口很大,很多工种月薪过万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如果有年轻人愿意主动去做这些苦活累活来赚钱养家,我觉得这样的年轻人是很值得尊敬的,要给他们大大地点个赞。而社会要做的应该是,是为他们提供社会保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而对这些人来说,赚自己的钱就好了,也不必去理会旁人的眼光,当你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买房买车成家立业,在城市立足,到时候那些曾经冷言冷语的人就只有羡慕的份了。

市场经济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每个人都是在服务他人。那些年入几千万的电影电视明星在古代不也是属于下九流的戏子?那些年入几千美金的足球、蓝球明星不也是努力地在球场上卖力踢球打球娱乐大众吗?现在有人说看不起明星的吗?羡慕都还来不及吧。时代在变,观念在变,只有自己的思想能跟得上潮流,才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立足。

而与按摩师相比,在办公室里写写文案,没有一技之长的普通白领才更容易被社会淘汰。


之前的一则「留学生花200w归国被开2000底薪」新闻刚刚淡出大家的实现,又是一起如出一辙的留学生就业问题,再次印证了「留学生就业迷茫」的现状。


6年前,杭州一家人为送女儿出国留学,不惜卖掉家里唯一的房子,150万的卖房款光留学就要花去120万,剩下30万仅够支撑再买一套新房的首付。

6年后,女儿终于结束「预科+本科+研究生」的学习课程,打算回国找工作。

然而,让这位海归大跌眼镜的是,国内的薪资待遇远远低于自己的预期,大多数公司都只开出几千块钱的工资,甚至最低的一家公司才给她2000底薪的offer。

这让她备受打击,自己满载家人期望,出国学习生涯长达6年,前后投入加起来将近200万,却只换来眼下冷冰冰的现实,让人一时无法接受。


关于这个留学生回国做按摩技师这个事情,也太夸张了,事情的真相我们不清楚,不敢妄下定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家长在教育面前,仍处于极度的焦虑和迷茫之中。家长跟孩子都难受。


是什么原因,让中国家长和孩子如此迷茫呢?


中国的中产阶级家长,大多拥有中高水平的收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过艰苦的奋斗生活,改善自己了的阶级状况,一步步站稳了脚跟,拥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走到了今天的「中产阶级」。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初步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尊重和社交需求之后,为了稳固这种状态并满足更高层的自我实现等需求,他们还想爬到更高的阶层,不甘于只做中产,因为中产随时面临下跌的风险。

也正是因为如此,面对社会阶级得不断固化,他们对个人及家庭的前途充满担忧,相比上层阶级对「中国教育体制」的失望并选择送让孩子从小接受西方教育,和下层阶级对孩子教育的不重视,教育资源对中产阶级来说是跨入精英阶层的重要通道之一。

因此,他们希望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从而让孩子获得他们眼中的「成功」。


正是这种功利化的教育心态,让中国的家长和学生越走越远,失去了「学习」的初心。

最后,学生没有目标、没有方向、也没有能养活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做著普通的工作,不甘心,可谓高不成低不就。

家长面对自己的付出,也是哭笑不得。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迷上了按摩,其实是一件好事,我们面对教育犯得「功利化」的错误,不能再一次犯到工作上。

只要孩子喜欢,擅长,而且市场有需求,未来有前景。

且符合孩子个人的职业规划目标,她能获得快乐,充实地工作、生活,这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吗?

非要让孩子去国企,绑定公务员,做著他人看起来很体面的工作,拥有稳定的收入,却得不到快乐,这样的结局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所以,请先问问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孩子快乐,还是自己脸上有面子?

又或是,孩子快乐了,自己脸上才真正地有面子?


职业本身,并没有贵贱之分,但人对职业的看法,有贵贱之分。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

第一,在普通人眼里,指挥别人的工作比较贵,而服务别人的工作比较贱。虽然我们在心里都清楚,只要是能创造价值的劳动,不应该有贵贱之分,但是对不起,人的虚荣心和攀比心会发生作用,于是职业在人的眼中,就是有贵贱之分。大家都想成为指挥别人的人,比如官员、干部、老板、领导等等,而轻视服务别人的人,比如各种服务行业的从业者。大道理人人都懂,只是做起来真的很难。

第二,话说回来,在任何一个领域做到极致,都是一种巨大的成功。比如几年前传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一事,刚开始各界都深感惋惜,可是现在别人已经把猪肉卖到极致了,成了名人,大家又赞叹有加。同样的道理,这个女生如果能把按摩师这个职业做到极致,成为行业传奇,那么现在别人对她的不理解也会烟消云散。

第三,社会想要发展,离不开方方面面的进步,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只要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吃饭,为社会贡献正能量,就没什么可丢人的。当然了,我们不得不承认,世俗的眼光和舆论的压力是巨大的,要做到洒脱非常困难,当你不被别人所理解时,多沟通多争取,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路漫漫其修远兮,唯有上下而求索。

第四,理解、宽容、接纳、尊重,这些本身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只不过还需要大量时间来积累。任何改变都是艰难而缓慢的,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促成,我们不能指望社会一下子就变得开明了,人们一下子就通情达理了,只能慢慢地积累能量,由一点一滴的小变化,汇成风云变幻的大革新。人眼中的职业歧视,还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你要做一些超出常规的选择,就要同时做好迎接压力的准备。路是自己选的,压力也只能自己抗。


职业有贵贱之分吗?没有。各行各业都是整个社会的主力,它自己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个行业之间有著内在的相互的扶持,相互的关联的作用。

女留学生的妈妈,不能因为自己做按摩师而觉得丢脸,这一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应该觉得自豪。按摩师妈妈用勤劳的双手养育了出色的女儿,按摩是给人们解除疲劳,带给人们轻松愉悦的感觉,是多么神圣的工作呀!怎觉的给女儿丢脸呢?按摩师妈妈,你若是认为这份工作给你女儿丢脸的话,这一举动就直接告诉了自己的孩子,工作有贵贱之分。是一种不自信,这样无形之中带给女儿是负面的影响,这位母亲你真是得不偿失呦!

按摩帮人们带走疲劳

时传祥的故事不能说人人皆知,但大多数人都应知道的。时传祥一个普通的工人,做著最普通的工作――淘粪。他把掏粪作为光荣的事业。他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品质,他的默默付出,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时传祥被作为贵宾邀请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刘少奇主席接见他时说「我当主席是人民的勤务员,你当清洁工也是人民的勤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时传祥的事迹被载入史册,他的精神鼓舞著后人。

本图片来源于网路

农民辛苦劳动看作是最廉价的劳动力。农民生产粮食,可供世人解决温饱问题。工人辛苦工作,制造的汽车、布匹、衣物,鞋帽等是为世人更好的享用。医生看病是为世人解除痛苦。各级领导是给各行各业的人们贯彻政策,注入精神食粮,让人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

各行各业的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它们之间有著相互的关联相互扶持,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社会必须的一部分。,若是少了那个行业都会变的一盘散沙。社会不会和谐的向前走。


职业本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干一行,爱一行!可是在实际生活中,谁不会带著有色眼镜看人呢?

父母应该不是说看不起做按摩师这个职业,而是觉得女儿读了这么多的书而且还是留学生,应该会有一个光鲜亮丽的工作,没有想到她竟然做了一名按摩师(按摩师可能不需要很高的文凭)这个职业跟他们心里所想的职业反差太大。

女孩属于高学历的留学生,而且初中毕业后就去了澳洲,家人对她应该是充满期望的,不然也不会这么支持她送她去澳洲读书。出国留学需要不少的开支,一般的家庭还负担不起。

其实我们都知道不能瞧不起这些职业,可是现实生活中,有谁有真正给了他们公平呢?

就像前几天有个提问说专科学校是不是就很乱,女生爱抽烟,男生爱打架。我看完这个问题,说实话有点无语,难道就因为专科生高考成绩不好就要被扣上这样不好的名声么?

所以对于职业也是一样,难道做按摩师就这么让你们抬不起头么?还是因为心中的偏见所致。很多人一想到按摩师就会觉得这个职业不靠谱不正经,正经的孩子不会去做这一行。

但是,殊不知,按摩这个行业现在非常的火,这只是人们工作之余一个正常的消遣方式,并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样。

以前读书放暑假的时候,我在餐厅放过服务员。很多人看不起服务员,觉得这份工作不需要任何技能,只要是个人都可以做服务员,而且这个工作要服务伺候于人,并不是什么高大的职业。有些刁钻的客人,似乎出来吃顿饭,自己就像是腰缠万贯的大爷一般,其实这样的人并没有多富有,一切只不过是为了掩饰怕别人知道他根本没钱。有教养涵养的客人,根本不会对服务员颐指气使,他们反而非常有礼貌,非常尊敬服务行业的人。

这个女孩既然是在学校里一直感兴趣的,我觉得她应该不会单单只做个按摩师,她以后应该会在这个行业有所作为,现在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以后做大开连锁店也不一定的。

所以妈妈无需觉得脸上挂不住,既然孩子喜欢,那就支持吧!

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谢谢!


谢邀!这个社会问题涉及到女儿的职业选择和父母对子女的期盼。最近四川成都女孩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选择按摩师作为自己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她在澳洲的留学费用花了几百万,其母亲听说此事后,气的厉害,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常言说得好,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一个父母为了孩子的未来,可以说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有条件的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送出国,接受西方教育。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也是希望孩子能够在海外大学里学有所成,将来谋得一份好职业,于孩子于自己都是最好的结果。

可女儿的选择却让他们大跌眼镜,难以接受。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女儿既然都学成回国了,又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留过学的人,回国就属于难得的海归人才,理应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枉父母对她的培养之恩。可女儿也有自己的选择,她在西方接受教育后,思维方式可能有了更大的转变,不再把找到收入高,倍儿有面子的职业作为她们的必须抉择。她们反而认为作为年轻人,又是在国外见过世面的人,更应该遵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像父母说的必须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最起码也应该进央企、国企这些大公司,实在不行也得去国内影响力很大的民营企业谋职,而不是从事让自己失去面子的按摩师工作。

诚然,在我们中国目前父母们的思维还是很传统的,认为自己的孩子能够在政府系统或者国企里工作,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他们既可以在亲戚朋友们有炫耀的资本,也更是对抚养孩子几十年的最好回报,孩子们的选择如果不是这些单位,就会让他们很失望甚至伤心欲绝。

可子女也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的职业规划不尽相同,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要自己工作的开心快乐,这也不是父母们所期望的吗?难道非得找那种他们满意的工作才行,我们的父母有没有考虑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再说现在的海归越来越多,国外大学的质量也是参次不齐,野鸡大学遍地都是,很多中国的学生出国留学几年,也未必学到了真材实料,很多都是出国混几年,混个国外大学的文凭,镀点金,一回国摇身一变就是海归,以为国家会像宝贝似的对待这些喝过洋墨水的学生。所以不见得所有的留学生回国都能谋求一份「体面」的工作,再说按摩师也是一份正当的工作,属于我国目前大力扶持的第三产业的服务业范畴,靠自己的能力与付出吃饭,养活自己,这并不丢人,我们一些父母的思维方式应该转变一下了。(文中图片来自网路)


女留学生回来做按摩师母亲觉得丢脸,那我想问这位母亲一句,那么她认为北大毕业生卖猪肉你感觉怎么样?网易总裁丁磊卖猪肉她又怎么看呢?

其实北大出过两个卖猪肉的学子,一位是陆步轩,北大中文系毕业,曾经的文科状元,后来在小县城里面当了屠夫。而另一个,则是陈生,他比陆步轩早四届,出生在广东湛江农村,北大经济学院毕业,清华大学EMBA。

这位母亲是否觉得这两位卖猪肉的北大学子给父母,给北大丢脸了?是否觉得卖猪肉这种活,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做呢?两位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简直是大材小用浪费人才。

她为什么会觉得女儿给她丢脸了呢?究其原因很大可能是虚荣心在作祟,另外一种原因是现在的教育带有更多的功利性。这个导致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毕业留学后就能立马你能找个好工作光宗耀祖。这个使得他们更加关注短期的利益,目光变得短浅。

和大家分享一个三个建筑工人的故事。

三个工人在建筑工地上砌墙。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悻悻地说:「没看到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认真地回答:「我在建大楼」。第三个人快乐地回应:「我在建一座美丽的城市。」十年以后,第一个工人还在砌墙,第二个工人成了建筑工地的管理者,第三个工人则成了这个城市的领导者。

思想有多远,梦想就有多远。这位母亲有没有问过我想她的孩子绝对只是做一名普通的中医理疗师,而是希望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将中医理疗更加规范化,让中医理疗发扬光大。

正如前面的北大才子,他们一起开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屠夫学校,出版中国历史上第一本猪肉教材内容涉及市场营销学、营养学、礼仪学、烹饪学等学科。他们对养猪及猪肉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集北大清华光环于一身的陈生,并没有感觉职业有贵贱之分。他甚摆过地摊,种过蔬菜。也卖过白酒,也经营过足球。他却不惧世俗眼光,只身投入传统行业,卖起了土猪肉!

当年,陈生卖猪肉的做法被不少人看成是丢北大的脸,甚至被当作反面教材而在媒体上引起巨大争议。但他并不在意这些看法,而是默默耕耘,并成功挂牌新三板!

北大的学生可以卖猪肉,也可以当总经理。留学生可以做CEO,也可以做中医理疗师。

关键他们是否把猪肉卖出北大水平!管关键是看她是否把中医理疗做出了世界水平

(图片来源于网路)


职业本身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不同的人对于职业高低贵贱却又自己的排序。

什么是职业?

来自维基百科的定义:职业(英语:Job),是一种日常性的规律劳动,其目的在于换取劳动所得(也就是薪资),亦象征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名誉等等。职场上的专门行业,是对劳动的分类。

下面来说说我的看法:

1、职业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分工

从客观来说,职业是一种资源交换,我提供我擅长的某项能力或者服务,去交换货币。我再拿著货币去交换回自己需要的其他东西。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必要去评判哪个职位更高,哪个职位低劣。大家都是平等的劳动者。

按照这个逻辑,我提供的服务越专业,应该越容易获得更高的报酬。

2、职业在社会上确实体现了某些地位和名誉,部分职业在大众的普遍价值观里确实得不到尊重。

而我们在职场上除了获得报酬,还希望获得尊重和认可。想要获得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需要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一致。比如同样都是职业,环卫工和医生所获得的社会尊重是不一样的。至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和整个世界的运行体系,和这个国家的文化,目前所处的经济形势等等因素都有关系。

题主说的留学生,父母期望送孩子留学回来之后可以从事更「高端」的职业,这并没有错。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按摩作为自己的职业也没有错。是他们彼此的价值取向不一样导致的矛盾。

想要获得彼此的理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无论如何,觉得这个孩子很勇敢。祝福她~


在你眼中,你觉得海归是个什么概念?海归是带著耀眼的光环吗?还是普通人不可触及的一个群体呢?你会怎样看待这个群体呢?

海归,在笔者这只是跟所有的普通人一样,没什么不同。在这里张女士夫妻二人觉得,辛苦把女儿送出国留学,对于女儿学成归来后,所从事的职业不满意!自己的孩子喜欢这份工作,有错吗?笔者想问一句:你觉得什么职业适合你的女儿呢?其实无论什么职业,没有贵贱之分。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定义。对于现在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选择一个好的职业对自身来说比较好,很多人只是选择看起来比较光鲜亮丽的一面,大家已被社会这个圈子所浸染,把自己的初心抛到了脑后。

工作没有贵贱之分,关键在于你怎么看?你是怎样对待你现在这份工作的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