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基督徒难免固执、个人倾向,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任何灵性与政治的关系。因为我们试图将灵性与政治完全切割,忽略圣经中关于社会正义、和平或环境议题的提醒。窄化属灵领域的现象,对教会造成很大的危险。对牟敦来说,有效的政治行动,必须具备坚实、深厚的灵性基础,这基础就是默观的经验。唯有追求自己与上帝的内在和好,唯有自己的心思意念跟上帝的结合,才能成为有效的器皿。

 

默观的自己

  1. 超越沉溺在虚假的自己。
    牟敦指出,现代社会,人与自己变得陌生。我们迫切需要超越沉溺在虚假的自己,进入真实自我的觉醒。
    「人必须面对贫困和虚空感,弃绝证实自己(自己的经验),在死的临在中,虚无,为要胜过无知和错误,从害怕什么都不是当中发生出来。敢于孤独的人,能够看到大众所害怕的、所谴责的空虚,是让人和真理相遇必须的条件。」
  2. 接受在神面前真实的身分。
    完全的倚赖,「比我们的渴望更深,比我们的奇想更自由。」这真实的身分也包含著与耶稣基督的合一,也与弟兄姊妹的合一。

 

默观的祷告

  1. 随时单纯地向上帝敞开。
    「一种深切而极简的属灵活动,我们的心思会安息于对上帝的聚焦而单纯的注目,调整向祂,朝向祂,而没入祂的光中,只要略略一瞥,就能够静静地向上帝诉说,我们离开了其他一切,甚至渴望为了祂而抛下自己,只有祂对我们是重要的。惟有祂是我们的渴望、我们的生命,没有其他东西能够给我们喜乐。」
  2. 认识神与祂的爱。
    默观中,我们经验到蒙上帝所爱,而爱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我们认识祂,就明白了我们其实是被祂完全看透。我们拥有祂的比例,与我们明白「自己在最深层的内里,乃是被祂所拥有」,是成正比。因此,认识上帝也就是认识我们自己,以及认识我们的这个世界其实完完全全仰赖祂。」
    「一个人惟有在他的灵魂中找到上帝,才能在他人身上看见上帝的影子。惟有如此,他才能服事其他人的需要。」

 

默观的行动

  1. 寻找行动的原动力,不随波逐流。
    上帝不妥协的爱暴露出人类的妥协,所以我们行动。然而,在争取正义的过程中,不免面对孤独与疲乏,我们容易落入孤立的自义陷阱里。我们很容易以为万事都得靠我们才能成就。按这条思路走下去,可能会产生暴力(我们一定得做些事),或是绝望(反正没有用)。
    「如果我们想借由成为一个马不停蹄的活跃分子,来找到我们的重要性、安全感、价值感,就陷入极大的危险中。相反的,一个人越透过爱来认识上帝,来自我认同,长远来说,就越能为社会公义做出贡献。」
  2. 聆听世界的需要。
    当我们不再是世界忙碌的中心,我们就成长,更有能力真正听见其他人说的话。面对诸般不同环境的挑战,我们也能判断什么是合宜的回应。透过默观的祷告,学会不再怀著种种的不安与侵略性,把自己投射于世界;而开始看到人们、事物的本相。
  3. 带来救赎。
    正如默观的人无法不帮助其他同胞,真正慈善的行动必须出于默观。如果我们要带给别人救赎,必须构型于基督的光中,否则只是一个善人的善行而已。
    那些试图要为他人、为世界有所行动、付出的人,若不先深化自我认识、自由、正直与爱的能力,就没有任何可以给予他人的东西。

 

「因此我们必须花时间,向上帝的爱敞开,这爱给予我们认同(或身分)。也就是要试著在投入活动与在上帝里面得安息之间,找到平衡与交互的作用。这让我们更深地亲近上帝,也更深地关爱这个世界。我们创造出一种内在的性格,使我们得以自由地行动;还有一种力量,使我们看透许多艰困的景况。随著与上帝关系与信心的进深,这就越来越强烈,同时也向外影响到我们所想所做的每一件事。」

 

书名是《行动的原点---公共参与的10堂灵修课》,我想不只是公共参与,更适用于基督徒的每个行动之中。自己也常在"一定得做些事"跟"反正没有用"之间摆荡著,而忽略了在主爱中,自己真实的身分。我需要默观,需要在主的爱中安静。让我们先成为神爱的子民,然后成为宝岛公民;让我们单纯的注目于神,然后凝视社会的撕裂与伤痕;让我们默观基督的受苦与无条件的爱,然后与受苦的百姓一同受苦。

 

 

 

 

摘自《行动的原点》周学信。

写于劳动基准法部分条文修正案三读通过的隔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