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訪北大國發院教授餘淼傑:擴大進口有利於民生福祉)

“黨的十九大提齣推動形成全麵開放新格局,當前增加進口是擴大開放的重要措施。”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餘淼傑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國主動擴大進口,有助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擴大進口有利於滿足我國中等收入群體比例上升後消費結構、消費需求不斷升級的趨勢。”餘淼傑說,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過去10年,我國麵對的外需相對疲軟。去年最終消費支齣占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已達53.6%,對GDP增長貢獻率達58.8%。可見,消費已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17年我國人均GDP已超過8800美元。同時,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不斷擴大,已有兩成居民躋身中等收入群體,城市居民的比重更高。

“先富起來的部分老百姓對消費品的品質和品類都提齣瞭更高要求。從歐、日、美等發達經濟體進口的部分消費品,種類更全、質量精良、産品差異性大,更能滿足我國新興崛起且不斷擴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新需求。”餘淼傑說。

“擴大進口有利於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餘淼傑認為,更多進口消費品進入國內市場後,在需求端,消費者有瞭更多選擇機會;在供給端,進口貨入境後會産生“鮎魚效應”,當國內消費品企業麵臨更激烈的競爭時,將通過適當降低相關消費品價格來創造生存和發展的有利條件,這會增加人民群眾生活的獲得感。

“擴大進口有利於提升企業績效,提高企業全要素生産率。”餘淼傑介紹,我國進口品除瞭最終消費品之外,還包括中間品和資本品。一方麵,企業可以從進口的資本品中吸取先進的生産技術等他山之石,邊乾邊學,比學趕超,從跟跑、並跑走嚮領跑。另一方麵,從發達經濟體進口的中間品技術含量相對較高,如果企業在生産中能與國內中間品相結閤,可以産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應。

“擴大進口有利於民生福祉。我們不隻是擴大農産品和工業品的進口,還要擴大服務貿易進口。比如,在齣國留學和境外就醫等領域,可以鼓勵進口更多的中介服務。”餘淼傑說。數據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齣國留學人員中超八成選擇迴國發展,成為各行各業的重要骨乾力量。另外,鼓勵國內居民到國外看病就診與老百姓的健康息息相關,擴大這類進口可以使國內老百姓享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餘淼傑認為,全麵開放還包括金融服務業的進一步開放,比如放寬外資銀行準入,降低外資銀行股比限製,進一步鼓勵外資銀行、保險、谘詢業投資國內市場。“開放金融服務業有利於國內居民包括中等收入群體,同時,對於我國金融業也會有明顯的促進和激發作用。”

(原題為《擴大進口有利於民生福祉——訪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餘淼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