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的電活動紊亂,稱之爲心律失常。無論是跳得快、跳得慢,還是跳得不規則都叫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可以通過介入手術得到治療。綠色電生理技術的新理念和新方法出現,代表着心律失常領域的技術創新。針對房顫等心律失常如何更精準治療,特邀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楊兵教授給予解答。

Q 什麼是心臟電生理?綠色電生理是指什麼?

楊兵教授:

心臟是一個電帶動的一個器官,如果它的電活動紊亂的話我們就稱之爲心律失常,無論是跳得快、跳得慢,還是跳得不規則都叫心律失常。所以我們從事的專業也叫電生理專業,我們整個專業的醫生就像是心臟的“電工”。所謂綠色電生理,也就是說當我們在從事心臟電生理介入工作的過程中,會努力地去減免X射線的輻射。

Q 心腔內超聲對於心律失常的手術治療可起到什麼作用?

楊兵教授:

對於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頻消融是一個治療性的手段。心腔內超聲可以幫助醫生看清心臟病變的程度,是一個診斷性的工具。我們做射頻消融手術,做電生理手術治療心律失常,最難是找到靶點,然後精準地實施治療。安全、超低輻射的射頻消融手術也被稱爲“綠色電生理”手術。藉助超細的心腔內超聲導管,可取代傳統模擬心臟內部結構的方式,通過直徑很小的創口,輔助生成心臟四腔室圖像,引導在無X射線的情況下完成心臟電生理手術,保護醫生和患者減少射線影響,同時縮短手術時間,提升手術的安全性。

Q 超聲新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應用是怎樣的?

楊兵教授:

心腔內超聲目前已成爲我們心臟電生理手術必須用到的工具之一。在美國所有複雜的心律失常的手術都會使用到,在歐洲目前部分的手術中也會使用到。在我們中國一部分比較先進的大型的電生理中心,其已經常規應用。在包括像如房顫的心律失常的術中用得越來越廣泛,甚至像有一些特殊部位的心律失常,超聲已經變得不可或缺。我們把心腔內超聲導管稱之爲透視眼或者叫天眼,像二郎神的眼睛一樣,幫助醫生清晰地瞭解患者心臟內的病竈,這對手術的幫助特別大,我想將來它應該會逐漸佔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楊兵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心臟內科常務副主任、心律失常診療中心主任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全國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創新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左心耳封堵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無創心電學組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員會委員兼祕書和心房顫動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兼副理事長

2018年度國之名醫·青年新銳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