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雖然學習了中國數千年,然而日本的古代政治制度卻與歐洲更加相似,天皇、將軍、大名與武士,等級森嚴,地方上擁有非常強勢的權力,而天皇的權力就相對要薄弱很多。

相反,作為大陸國家,中國封建時代的最高權力完全集中在了中央,所以地方上的勢力擴大以後就會產生取而代之的野心。

所有人都去爭奪最高權力,而且這種追求千百年間也在不斷強化,到了清朝發展到了極致,清朝皇權才真正達到了說一不二的地步,試問這種情況下,皇權擁有者又怎麼肯改革,與人分享權力呢?

而日本呢?從日本的南北朝時代以後,天皇的權力不斷衰落,幕府時代天皇被冷落京都長達數百年,但卻一直沒有被廢黜,天皇依舊存在著。

近代倒幕運動後,天皇重新恢復了至高無上的權威。皇權旁落了多年,日本皇權本身就非常薄弱,更何況改革之後仍舊規定天皇至高無上,不過分些許權力給議會而已,所以日本天皇也願意進行改革。

中國作為千年的大陸國家,小農意識與封建傳統根深蒂固,一直將西方視作蠻夷進行排斥,而日本人次生文明,又是海洋文明,並沒有自己的文明核心,非常容易接受外來文化。


不過利益二字。

從皇帝本人來說,日本的明治天皇改革是集權,中國的改革是分權。所以明治會改革,所以中國皇帝不會改革。

大家都知道,明治維新以前,日本的天皇就是個屁。各地諸侯都是拜的豐臣秀吉,德川家康這些實際上的統治者。後來倒幕運動,日本實權派初步洗牌,天皇得到了大權。其實相當於革命,並不是簡單的改革。

明治維新後日本實權派徹底洗牌,才真正加強了天皇的神性。到戰敗後,最大的戰犯裕仁天皇,反而逃過了一劫。

而中國恰恰相反,中國的皇帝那就是皇帝,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另外,一直到甲午戰爭前,中國既得利益者都是固定的。以滿洲貴族為首的統治集團。

這個集團有多大?舉個例子,八旗子弟生下來就享有一份「口糧」,過著「月賜錢糧,不耕而食,不織而衣」的生活,基本上相當於瑞士的福利社會。你改革要動多少人的利益?

在那個時代,只有革命才能救國,不論是日本還是中國。


日本雖然受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影響,在明治維新以前卻不是中央集權的國家,天皇只是國家元首和宗教神祈,實權掌握在德川幕府的手裡,天皇的改革是要收回權力。德川幕府也沒有絕對的權威,日本各地是由將軍和大名們高度自治的。日本的自然環境不好,海嘯地震頻發,所以日本人的危機感憂患意識非常強。作為一個資源匱乏島國,日本高度依賴海運進出口貿易,對外來的事物排斥感很低,先進的科技和思想日本很容易接受,各地的將軍和大名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也有彼此競爭的情況,對新鮮的特別是先進的事物不缺乏濃厚的興趣接觸和學習,晚清學者魏源的《海國圖志》在清國鮮為人知,在日本卻是多次重複出版的寶貝,區別之大可見一斑。而清國是君主集權制國家,要改革必然會涉及重大人事變動和權力的再分配,影響皇權皇帝願意嗎?統治階級的既得利益集團願意嗎?如果不是太平天國運動和大大小小的起義暴動打的清朝更加衰弱,導致清廷權力衰弱,即使有「洋務運動」都不知道會是個什麼樣子?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