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手術是包括心律失常在內的心血管疾病的治療手段之一,但長期以來介入手術都要在射線指引下才能開展。隨着綠色電生理技術和先進治療理念的推廣,讓醫生“無鉛無掛”,讓患者避免受到射線的損害成爲可能。針對心律失常的治療進展所帶來的影響,特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房顫中心主任鄭良榮教授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範潔教授給予解答。

Q 綠色電生理技術的綠色體現在哪裏?

鄭良榮教授:

在我國心血管疾病人羣中,房顫等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人數衆多,需要科學、規範的治療。導管射頻消融術在心律失常治療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安全、超低輻射的射頻消融手術也被稱爲“綠色電生理”手術,是在術中使用更少的射線來更精準地對病人進行治療,降低了傳統手術中醫生對射線的依賴,保護醫生和患者減少射線影響。

Q 新技術除了綠色之外,對患者而言還有哪些益處?

鄭良榮教授:

器械的改進,流程的優化,對於手術的安全、有效的完成,都是非常有幫助的,能更好地實現手術同質化和治療方案同質化,讓更多患者得到科學的治療。做心律失常介入治療消融時,最怕的是對食道的影響。採用心腔內超聲,可以把食道的位置標記出來,便於我們在做手術時去總結,在某個位置,到底用多少的能量,用多少壓力是最安全的,以降低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率。

Q 運用新技術,跟常規導管消融手術相比住院時間會有變化嗎?

範潔教授:

導管射頻消融是一個微創手術,本來住院時間就不長。三維心腔內超聲導管被稱爲醫生的“透視眼”,可實現心臟四腔的充分可視化,輔助生成心臟內部圖像。運用更細的超聲導管,穿刺血管的損傷程度更小,它可以到我們原來粗的導管不能進入的地方,觀察得更仔細,減少了併發症,這樣也有助於病人能夠及早康復出院。

鄭良榮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心內科副主任、房顫中心主任

浙江省醫學重點學科支撐學科負責人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常委

國家衛健委腦卒中房顫防治專家委員會常委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心衰器械治療專委會 副主任委員等

浙江省醫學會第八屆心電生理與起搏分會主任委員

浙江省醫學會第八屆心血管病學分會委員

範潔

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

中國醫師學會心律學專委會委員

雲南省心電生理與起搏學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學會起搏學組委員,CRT工作組成員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與起搏學會起搏學會女醫師聯盟常委

中華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心臟遠程醫療專業委員會委員

雲南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人才,雲南省心律失常診治研究中心主任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