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3秒钟,你能做什么?

拨通一个电话,吃一口蛋糕,或者说句「我爱你」,而3秒钟或许又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个世界上每3秒钟,就会有一位老人面临失忆的困扰,又有一个家庭陷入失智症的烦恼……

今天(9月21日)是第25个「世界阿尔兹海默症日」,今年这一天的主题是:记忆3秒钟(Every 3 Seconds)。中国目前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数达到900万,位列世界第一。65岁以上人群阿尔兹海默症发病率为5%-7%,8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20%,平均生存期为5.9年。阿尔兹海默症是威胁老人健康的「四大杀手」之一。

然而,这个群体却一直在被社会忽视,人们常常用「老年痴呆」这四个粗暴的字眼来指代他们,以为这不过是老年人年老后的正常状态。

我想,我们每个人是该好好了解一下「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了。

因为,总有一天,我们也会老去。生命尽头,记忆消逝......如果有一天阿尔兹海默症降临到自己或亲人的身边,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这样一个无法治愈、无法逆转的病症?

▲ 美国艺术家威廉·尤特莫伦(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坚持5年画自画像,描绘出他被阿尔兹海默症逐步蚕食的过程

阿尔兹海默症离我们有多远?

20年前,阿尔兹海默症还只是银幕上、电视前,那些遥不可及的明星、政治领袖患有的罕见疾病,直到美国前总统里根被确诊患上阿尔兹海默症,并向社会公开病情后,才真正唤醒全世界对阿尔兹海默症的关注。

1994年,里根患早老性痴呆症首次被披露后,里根夫妇两人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起初,里根每天还花好几个小时呆在世纪城办公室。他经常锻炼,打高尔夫球,在特工处保安人员陪同下沿海滩散步。随著里根的病情不断加重,南希对丈夫更是悉心照料,并对此毫无怨言。但她不再播放里根政治生涯中重大事件录像了,因为这时的里根已经认不出里面的人。

▲ 美国前总统里根被确诊患上阿尔兹海默症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视频更科学的理解阿尔兹海默症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_腾讯视频?

v.qq.com
图标

自20世纪初(1906年)Alzheimer医生首次报告1例51岁女性病例以来,阿尔兹海默症载入医学史册已近110年,根据国际阿尔兹海默症协会(ADI)2014年公布的数据,目前全球约有44.40×106例痴呆患者,每年新增病例约7.70×106例, 平均每4秒即新发1例;全球痴呆病例数约20年增加1倍,至2030年将达到7.56×106例、2050年高达135×106例

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表明,随著年龄的增加,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5%-7%,但是以后随著年龄每增加5岁,患病率约增加1倍,80-85岁人群的患病率可达20%-30%,而年龄超过90岁的人群中阿尔兹海默症的患病率可达40%-50%,且女性患病几率高于男性。

因此,阿尔兹海默症离我们并不遥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关注,积极地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面对如此惊人的数据和阿尔茨海默病这一难啃的硬骨头,研究学者们也在从各个方面进行突破,首先看一下目前FDA已经批准的AD药物。

FDA批准的AD药物

FDA批准的AD药物主要分两类:乙醯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类和NMDA受体拮抗剂类。

1、tacrine:该药是FDA第一个批准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1993年9月10日),不过该药物副作用大,已于2012年5月撤出美国市场。

2、加兰他敏:该药是FDA批准的又一药物,由美国Synaptec开发,属于一种可逆性AchEI,患者易耐受且不良反应少。疗效与tacrine相当,但无肝毒性。

3、安理申:2006年,FDA批准的阿尔兹海默病药物安理申(Aricept),机制是抑制乙醯胆碱酯酶。该药是美国药市上第一种可治疗所有严重程度(包括轻度至晚期重度型)阿尔兹海默症的药物,也是唯一一种同时获美国FDA和英国MCA批准的上市的药物。该药已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使用,于2009年纳入我国国家医保目录。

4、卡巴拉汀:诺华公司Exelon Patch(卡巴拉汀经皮肤系统)获得FDA批准,用于治疗中重度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机理也是抑制乙醯胆碱酯酶,除了能治疗阿尔兹海默症,Exelon Patch还能用于治疗由帕金森疾病引起的中重度痴呆。该药已于2016年7月由京新药业获CFDA批准,成为国内首仿药。

以上4个均为乙醯胆碱酯酶(AChE)抑制剂类型。

5、美金刚:Forest公司的美金刚(Namenda)为NMDA受体拮抗剂类。于2003和2002年在美国和欧盟获批。美金刚是第一个通过阻止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从而减少过长的钙内流、抑制神经毒性和细胞凋亡的药,通过阻断谷氨酸浓度病理性升高导致的神经元损伤而起作用。

6、Namzaric:2014年12月,FDA批准了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的组合药——Namzaric,该药结合了盐酸美金刚胺缓释剂(Namenda)和盐酸多奈哌齐(安理申),Namzaric将发挥两种药物的优势。

然而,作为连续15年未有新药上市的疾病领域,AD的新药研发屡遭失利,辉瑞、强生、阿斯利康、利来等大型药企均在临床试验阶段折戟。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在复杂神经疾病领域,我们缺乏对生物学机制和疾病原因的深刻认识,使得进展有限。

AD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不知能否为AD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AD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1、Journal of Molecular Biology:一种肝治疗病的药物有助于恢复因阿尔兹海默症而受损的细胞

这项由英国阿尔兹海默病研究所资助的开创性研究发现,一种治疗肝脏疾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药物)可改善线粒体功能障碍。

线粒体与在神经元细胞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它负责调节能量代谢和细胞死亡途径。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许多细胞中均鉴定出线粒体异常,这被认为是脑细胞中最早发生的变化之一,甚至可能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前。

这项研究首次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组织中发现UDCA可提高线粒体的性能,从而恢复受损细胞的功能。此外,还发现通过该药物通过将动态蛋白相蛋白(Drp1,线粒体形状的调节因子,定位于线粒体以引发裂变)重新分配给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皮肤细胞中的线粒体,可改变线粒体的性状,进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这项工作提出了一种潜在的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新方法,但在确定该药物用于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是否安全有效之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2、Aging Cell:「僵尸细胞」可能为阿尔兹海默病新病因

日前,德克萨斯大学健康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中存在类似于「僵尸」的衰老细胞,它不但自身功能失常,而且能够分泌促炎性和毒性物质杀死周围的细胞。

tau蛋白沉积是阿尔兹海默症常见病理特征之一,该团队发现tau蛋白沉积是造成细胞衰老的原因,研究人员将只有tau缠结的AD模型小鼠与只有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小鼠进行比较,发现仅有tau缠结的小鼠出现细胞的衰老。

此外,研究人员同时发现,一种药物组合——dasatinib和quercetin(前者为FDA批准用于治疗白血病的化疗药物,后者是一种在水果、蔬菜和茶中发现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对20个月龄并患有晚期脑病的小鼠治疗3个月后,小鼠体内的那些僵尸细胞被消除了,并且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得到了改善。这一发现在大脑MRI研究和细胞结构的死后组织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通常,在治疗AD模型小鼠时,只有在症状出现前干预才能起作用,但是该研究可以在症状出现后延缓疾病的进展,推及至人类,该疗法可能在人类患者表现出AD症状起作用。并且研究人员表示,因为上述药物已被批准用于人体使用,下一步可以合理开始对人体进行研究。

另外,医药君之前还写过一些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的报道:

99% 阿尔兹海默药物倒在研发之路上,这部血泪传奇还在继续

β 淀粉样蛋白竟不是阿尔兹海默症的「元凶」,AD药物研发持续失败的原因在这里?

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国诞生,将促进阿尔兹海默病等大脑疾病的新药研发!

Nature:古有「滴血验亲」,今有「一滴血验阿尔茨海默病」,准确率超过90%!

后记

每每看到新的研究突破总是让人欢欣鼓舞,感恩我们生活的世界,每一个小小的发现,都让我们离治愈疾病更近。当然,寻找高选择性、高效、低毒的阿尔兹海默症治疗方法和药物将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者继续不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18-08-liver-disease-drug-cells-alzheimer.html
2.Ursodeoxycholic Acid Improves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Redistributes Drp1 in Fibroblasts from Patients with either Sporadic or Familial Alzheimers Disease. Bell SM et al. J Mol Biol. (2018)
3.宋昕,洪羽蓉,胡秋莹.阿尔兹海默病发病原因及机制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5,14(10):871-873.
4.Tau protein aggreg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senescence in the brain. Musi N et al. Aging Cell. (2018)
5.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8/180822092706.htm
6.http://n.neurology.org/content/91/10/e976.long

weixin.qq.com/r/6URGXnf (二维码自动识别)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