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身邊的年輕家庭,幾乎所有的孕婦/準孕婦都加入了一個或多個孕婦交流微信羣,但相對應的,爸爸/準爸爸們卻很少成立或加入任何微信羣組織。

這是我個人的倖存者偏差,還是客觀事實就是如此?如果是後者,那麼原因有哪些?


二胎媽媽來回答一下首先從生理結構來說,十月懷胎都是媽媽承受,中間各種體會和感受爸爸無法替代,媽媽在這個過程中的求知慾和傾訴欲在羣裏可以得到滿足,爸爸再怎麼疼愛孩子和媽媽,都無法感同身受。其次從心理結構來說,大部分男人都心大,說白了就是神經大條,我先生愛孩子也非常非常愛我,但是在我數次憂心羊水穿刺和孩子的健康問題輾轉反側的時候,他抱著我就打起了呼嚕,直男的思維是醫學能檢測和解決的事情,再焦慮都沒用。。。所以。。他們不是不愛,就是理性思考,不容易情緒化。再就是男人得社會責任,目前來看,大部分家庭,挑大樑的都是男性,要養家養老婆孩子,工作的壓力比較大,有時候忙的飯都喫不上,哪有時間微信羣裏泡著,瞭解哪種尿不濕不會紅屁屁呢對吧。。

至於大家說的父親缺少親子的參與感,這也看人,看老婆的調教,我經常製造出孩子無比需要你,孩子最佩服你,你給予了孩子我做不到得很多優點等等等。。。然後就是放手讓他做,哪怕他做的不好,現在我先生只要有時間,都會陪伴孩子,講故事,講科學現象,做實驗,去冒險,孩子也越來越依賴爸爸,形成良性循環,親子,夫妻關係都非常和睦。


我借用暢銷書《遊戲力》一句話:「我們的社會是殘酷的,它用輿論,用固定的價值觀,用普遍的認知控制男人,將他們打造成一枚工作的螺絲釘。同時從心理學角度,男性更加不確認別人對他的情感,更加不確定自己的重要性。家庭育兒中,只有母親角色,這對母親和孩子是一種損失,對父親何嘗不是一種痛苦。」


我那天突發奇想問我老公,要是男人女人都可以生孩子,他會選擇由誰來生

我一個朋友,女,也是一位媽媽。在我懷孕的時候她正好創建了一個媽媽羣,都是她比較熟的朋友,剛開始算上我一共8位媽媽,寶寶都上下不差半歲的那種。

圈子小所以那時候大家出來玩幾次或者聊幾次就小熟了。約飯的時候都是一家人爸爸媽媽寶寶一起去。

某一天我這個朋友的老公也就創建了一個爸爸羣,對應就是這些爸爸們。

然而這個羣只存在了一天。。。。

為什麼??

因為爸爸羣除了聊去哪兒打籃球去哪兒喫火鍋,或者分享大波妹的圖片,幾乎不會涉及孩子的喫喝拉撒。

嗯,我老公很實在,跟我說他們有個羣(就在第一天創建的時候),我去羣裏當作新聞和大家一說,各位媽媽陸陸續續發現了這個羣,然後在羣裏發他們的聊天記錄。我這個朋友二話不說當即命令她老公解散這個羣。

只記得,他們羣主最後一句話大概是「兄弟們,下禮拜活動取消,行蹤暴露了」。從此,這個羣銷聲匿跡了。。

我們羣裏這些媽媽們憤憤不平地是,我們這兒沒日沒夜帶孩子聊孩子喫喝拉撒你們居然要玩??哈哈當然不包括我啦,畢竟我還是很支持我老公交朋友的。嗯,就醬。

孕爸要努力賺錢啊。

工作清閑的孕爸,就努力撩騷唄,見得太多這樣的企事業單位的老公了。


哪有那閑工夫,不是得上班賺錢下班打遊戲嗎
連帶孩子的時間都少的可憐,還指望他們去討論怎麼帶孩子??
男人不愛扎堆聊帶娃等生活瑣事除非社交需要這並不影響帶自己的娃

可以拉我進孕媽羣嗎?


畢竟生孩子的是女人,不是男人!


不是他感興趣的吧?


因為寶爸想進來一起叨逼叨嗎?可以讓你進來試試!


想法好棒,可以成立一個寶爸羣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