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問國際互聯網時,時延能再降低30-50毫秒;擁有超過2萬個機架的超大IDC機房,爲“互聯網+”時代各類企業開展大數據、雲計算、雲存儲能提供超大容量的後臺支撐……上海打造世界級信息通信樞紐、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又添重量級砝碼。

  3月29日,地處上海臨港的中國移動上海國際海纜登陸局正式啓用,中國移動上海國際數據中心二期工程也正式開工。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還宣佈其參與投資的新跨太平洋海底光纜NCP(New Cross Pacific)首條專線開通交付。現場,包括全球500強在內的多家在滬跨國公司表達了與中國移動開展國際業務合作的意向。

  新跨太平洋海底光纜NCP亞洲方向已建設完成,美國方向預計今年7月完成建設

  海底光纜系統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設施。所謂的全球互聯網,就是世界各國的網絡相互聯接而組成的超大型局域網,其中實現洲際間的聯接靠的是衛星通信和海底光纜。由於衛星通信帶寬有限且價格不菲,而海底光纜具有容量大、時延短、安全穩定等特性,迅速成爲了連接各大洲的主要信息通道。目前,全球幾乎絕大部分的國際數據都是通過海底光纜傳輸。海底光纜承載着95%以上的國際通信帶寬。

  爲滿足中美間通信業務增長的需求,降低國際通道成本,增強網絡安全,2014年12月底,國家發改委覈準了NCP國際海底光纜工程。該項目由中國三大運營商聯合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共同出資建設,設計總容量爲60Tb/s,系統全長13618公里,連接中國上海、中國臺灣頭城、日本丸山、韓國釜山和美國太平洋城等重要節點。值得一提的是,NCP海纜路由避開了日本和臺灣海底地震帶的影響,亦能有效降低海洋漁業活動對海纜設施安全的影響。

  2015年,NCP海纜系統正式啓動建設,預計總投資額超過5億美元,設計容量超過82Tb/s,是2016年退役的第一代中美海底光纜設計容量的1050倍。NCP海纜亞洲段分支另設2對纖芯,設計容量超過24Tb/s。

  截至目前,NCP海纜項目亞洲方向已建設完成,具備生產能力,將爲用戶帶來30-50毫秒的時延降低。美國方向預計2019年7月完成建設。

  NCP海纜組織成員包括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華電信、韓國電信、美國微軟以及日本軟銀。資料顯示,NCP海底光纜系統在中國大陸有兩個登陸點,分別接入中國電信上海崇明登陸站和中國聯通上海南匯登陸站。中國移動將分別從中國電信崇明站和中國聯通南匯站將其投資獲得的NCP海纜容量延伸到地處上海臨港的中國移動上海國際數據中心臨港數據中心(暨海纜登陸站)。

  國際海纜登陸站與超大型數據中心首次融爲一體,助跑“上海計算”

  NCP海纜對於中國移動來說,意義格外重大。因爲中國移動原先並不掌握國際海底光纜資源,從電信“分家”之後,隨着全業務牌照的獲得,擁有專屬於自己的國際海底光纜,對它來說非常迫切。

  NCP海纜是中國移動擁有的第一條直連的國際海底光纜系統,它投產後,將改變中國移動亞太方向國際電路受制於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大部分網絡帶寬和互聯網流量不得不經中國香港轉接的狀況,由此中國移動將具備開通中國大陸直達中國臺灣、日本、韓國和美國,並通達全球的國際連接,促使中國移動全球大連接戰略真正落地,標誌着中國移動在國際業務能力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中國移動上海國際海纜登陸局位於上海臨港的中國移動上海國際數據中心,這也是中國移動首個國際海光纜與超大型數據中心聯動的一體化佈局項目,以“立足長三角、服務‘一帶一路’、輻射全世界”爲定位,努力形成完整的互聯網通信上下游產業,助力上海打造世界級信息通信樞紐。

  中國移動上海國際數據中心二期工程,共包括7棟數據中心機樓,總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將爲客戶提供超過2萬個機架。它將採用雙獨立冷源系統、雙迴路高低配系統等創新技術,努力爲客戶打造符合業態發展、具備強大競爭力和可智能化運營的低能耗綠色節能數據中心。

  去年6月,上海國際數據中心1號數據中心大樓已交付使用,它是中國移動首個根據客戶需求定製的超大型IDC機房。該IDC機房擁有可承載業務機架2000個,具備10萬U裝機空間,滿足客戶海量雲數據通信和存儲需求。這一綠色、高端、存算一體的數字中心,爲助力上海構建高效的高性能計算體系,服務“五個中心”建設,打造世界級信息通信樞紐夯實了基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