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考試時的平常心?

從字面上理解,考試時的平常心應該就是考試時報著平常學習和寫作業時的心態,不要緊張,因為緊張就會影響心情,影響考試的結果,面臨考試的時候,緊張是沒有用的,因為你所學的東西已經在腦袋裡了,而不知道的東西仍然是不知道,如果考不好只能世界上還沒有象機器貓的記憶麵包這樣的東西,吃下去用很短的時間就能把什麼都學會了。考試是為了檢驗你的學習成果,換句話說,作為一個學習者來說,重要的是學習的過程,而考試是不重要的。

前段時間參加了MBA的考試,平常我的英語是不太好的,見到很長的英文文章就望而生畏,原版書更是沒有勇氣去看,複習的時候一天也看不了幾篇閱讀理解。考完試的時候我突然發現,三個小時的考試我竟然六七篇文章,並且寫了兩篇小作文,這在平常是不可能的,我自己都不敢相信。反過來想,如果平常複習的時候每天用三個小時的時間看六七篇文章再寫兩篇小作文,那麼考試的時候不是成竹在胸,是不是就一點都不緊張了呢。

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每天學習都當做是在考試,我們的注意力是不是會很集中,學習的效率會不會很高?你不會懶得寫作業,因為那是在考試,考試時你是不會不寫的,根據已有的知識盡量寫,哪怕能得少點分總比沒分強。你會注意力集中在每道題上,不會開小差,不會一會玩玩手機,一會吃點東西,一會再看看電視劇。這樣也許原本四個小時的時間寫作業現在兩個小時就完成了。

其實我們每做一件事都是對自己人生的考驗,只是沒有人給我們發成績單而已。

希望大家能象對待人生一樣對待考試,象對待考試一樣對待人生。

所以考試的平常心,我覺得應該這樣理解,那就是把平常都當作考試時一樣來學習。


考前平常心就是把比較重要的考試當成平時的一般測驗,就比如把期末考試當成平時的測驗,把高考當成平時的一次模擬考試,是一種讓自己不緊張的一種心理暗示,讓自己保持穩定的情緒,良好都心態,清晰的思維,從而使自己在重要的考試中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取得較好的成績。

為什麼要保持平常心呢?因為我們一般遇到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是就容易緊張,一緊張人就會情緒不穩,思維混亂,這樣的狀態是很難把事情做好的,甚至會犯錯。而像有些比較重要的考試,如果過度緊張,思維一亂,有些應該會的題也不會了,應該記得的知識點也不記得了,這樣勢必會降低考試成績。如果是期考,那一個學期的努力白費了,如果是高考,那就可能影響到自己一生的命運了。所以考試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不求超常發揮,但求正常水平。同時也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加油!


雖然都知道考試要以平常心態,但是往往情緒是不容易被控制的:考試時的其他人的情緒,考場那種時間上和規定與平常的不同,都是造成現場緊張氣氛的原因,你也會被帶入這種情緒。這就造成了,學習好的同學也有緊張,成績不好的同學就更陷入了緊張。如果你不在心裡給自己做一定的控制自己緊張情緒的暗示,這種緊張感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自己特別是看到試卷上有點困難的試題時越來越慌亂。那麼你自己要有一定的措施:1:做深呼吸三次,2:千萬不要再去翻書;3:心想現在已經沒有時間了,只有努力的去作答,把心思放在回答上就好了。4:無論什麼成績的結果,我都坦然接受。 這樣做了以後,其實你還是有一定的緊張感,這時你就想:現在我這一點緊張感其實是適度的,適度的緊張感,有利於發揮我潛在的聰明才智!希望我這樣的做法能幫到你。


考試時,我們相互安慰都會說,以平常心對待,就是不論結果,只要儘力就好,不要對自己施加太大壓力。然而我們心中都有個目標,每到考試,都會給自己一個小小目標,這樣,很容易緊張,考試遇到一個難題,就會想到,玩了這次目標達不到呢,越是這樣,越容易發揮失常,所以我們經常就說,平常心對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