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在機體中起著重要作用。1腎為生命原動力《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人之生長壯老及整個生命過程的演變取決於腎氣的盛衰虛實。機體的形成首先在於腎氣盛、天癸至、陰陽和而形成子代生命最原始的功能物質—精,精之所藏在腎,腎精氣化為腎氣,在腎氣作用下機體發育生長。腎氣的強弱盛衰變化決定機體功能由弱到強又由強到弱的演變過程。腎氣為生命原動力,由腎精氣化而來,從父母稟賦而來的先天之精,經後天脾胃化生水谷之精的濡養補充,方能不斷作用機體完成生命的生長壯老及過程。2腎為各臟腑器官組織及功能之源《難經·八難》曰:「諸十二經脈者,皆繫於生氣之原。所謂生氣之原者,為十二經之根本也,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靈樞·經脈》:「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骨為幹,脈為營,筋為剛,肉為牆,皮膚堅而毛髮長。」機體存在由腎精開始,在腎氣激發下,逐漸發育出其他臟腑、經絡、三焦、髓骨、筋肉皮膚,同時腎氣沿三焦自下而上運行全身,推動著機體各臟腑器官的功能活動。明·李中梓《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後天本論》曰:「嬰兒出生先兩腎。未有此身,先有兩腎,故腎為臟腑之本。」這裡所說之腎,並非解剖學之腎臟,而是中醫腎功能系統。先天腎精功能與現代分子細胞生物學的受精卵及其所帶的遺傳基因功能存在一致性。遺傳基因隨著受精卵傳給了子代,通過細胞分裂、分化形成組織器官及系統,發育成一個完整的機體。細胞受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控制分化產生在形態、結構、功能上有穩定性差異的不同細胞類型,如同腎精於機體生長發育起著決定作用一樣,基因的表達也控制著生物個體形成及其生理功能的表現。3腎精質量決定體質和壽命體質是先天稟賦和後天獲得所形成的在形態結構、功能活動上所固有的、相對穩定的個性特徵。體質狀況取決於先天和後天,先天因素是決定體質的根本,後天因素可以影響體質。體質在一生中,對人體功能活動產生著影響。腎作為機體最先形成之臟,其所藏先天之精從父母稟賦而來,父母之精質量直接影響子代先天之精及機體功能。《靈樞·壽夭剛柔》曰:「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稟賦強則腎(精)氣充足,體質強,能有效激發、推動機體各臟腑經絡氣血形成及其功能活動,並將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轉化為腎精,腎精質量優化;稟賦弱則腎精氣化不足,體質弱,不能有效促進機體水谷精微轉化為腎精,腎精質量劣化,則其主生長發育功能減弱,導致機體生命活動過程縮短,提前出現衰老,壽命縮短。同樣,個體發育生長很大程度上受來自父母的遺傳基因所影響,若父代有遺傳性疾病,其子代便帶有致病的基因,造成機體對某些疾病的易感性。在一定條件作用下,基因突變及多基因間的協調失控導致機體病變。4衰老機理在腎虛如前所述,腎精的充盛與否決定著機體衰老的發生。先天腎精需後天水谷精微的不斷濡養補充,同時也受外界及體內臟腑功能的影響。先天和後天所致的病理性腎虛最終都會導致機體提前出現衰老。衰老是機體結構形態、生理功能、各結構功能之間的協調控制能力等一系列退行性的變化,是一虛證。近年來,在腎虛與衰老的研究中,通過對機體衰老指標的檢測得出:腎虛時機體抗氧化物質減少,過氧化脂質增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細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調節紊亂及性激素內環境紊亂,谷胱甘肽、尿羥脯氨酸等抗衰老物質降低,說明衰老機理在腎虛。因此在治療上,應圍繞著補腎從多方面、多層次進行。同樣衰老最終也歸結於基因控制。人體生命衰竭的基礎就是細胞的衰老和死亡。生命的衰老就是細胞的衰老,細胞的衰老與細胞增殖和分化一樣受基因控制,機體內在、外在因素可導致基因突變誘導細胞衰老,出現衰老。5腎虛為虛證深、重發展結果《靈樞·天年》指出:「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髮鬢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滅,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七十歲,脾氣虛,皮膚枯。八十歲,肺氣衰,魄離,故言善誤。九十歲,腎氣焦,四臟經脈空虛。百歲,五臟皆虛,神氣皆去,形骸獨居而終矣。」五臟功能減退並出現虛證,是由肝至脾到肺及腎逐漸發展。同為虛證,表現在各臟,即為病位的不同,腎虛是虛證發展的深重階段。衰老是機體虛證達到一定程度出現腎虛時的病理反映。陳小野教授提出,虛證(包括生理條件下的衰老)的病理以生物個體胚胎髮育重演系統發育過程的逆過程為主要特點,是虛證病理的反重演律。反重演病理的原因在於虛損導致細胞、組織的能量減少,熵增加,反重演病理的本質在於由於細胞、組織的能量減少,其再生修復和功能代償阻滯于越來越低級的中間狀態直至原始狀態。重演律是胚胎髮育重演生物系統的發育。脾虛證重要病理是漿液腺(胃體腺)向黏液腺(幽門腺)化生及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是生物的反重演病理,腎虛時細胞、組織功能降低,其形態又回到了低級甚至原始狀態。脾虛證的病理改變為細胞組織向較為低級狀態發展,而腎虛時的反重演病理改變較脾虛更重。惡性腫瘤細胞及細胞癌變過程在形態、行為、組化、酶學、抗原、基因等各方面均以胚胎化為主要特點。其病理變化與腎虛時是一致的,腎虛為虛證的深、重發展結果。腎虛最終的病理變化即組織細胞又回到了原始的結構及功能狀態,生命起源於腎,亦終結於腎。6結語腎為先天之本,五臟生成之源,對機體生長發育起著重要作用,腎與各臟腑之間相互協調、制約,形成統一的有機整體。衰老機理在腎虛,腎虛是虛證病理的深、重階段,反映著虛證的病位、程度和層次。腎虛最終在形態上的病理變化即為組織細胞又回到了原始的結構及功能狀態;生命從腎(精)而來,由腎虛結束。在細胞、基因層次上對中醫腎生理、病理認識,意在探討整體觀指導下的中醫理論,需用現代科學對其研究對象內部進行各層次上的分析補充,只有局部與整體統一,整體才能得以完善與發展。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