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定均将军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最著名的就是“中原突围”,民间广为流传授衔时原定授皮定均少将衔,后来毛主席发话“皮有功,少晋中”,因此被授予中将军衔。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一讲让皮定均将军从少将晋升为中将的“中原突围”。

  1946年,蒋介石悍然打响了入侵解放区的内战,而他攻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中原解放区。当时中原解放区盘踞在陇海铁路以及津浦铁路的交叉地带,完全封锁了蒋军北上支援东北和华北的企图,是老蒋的心头之恨。

  而刘峙指挥10个整编师将近30万人围攻中原解放区,而中原解放区我军仅有六万多人,人数差距悬殊。当时李先念和王必成考虑半天,决定突围。而在突围之时,必须得有一人率兵佯攻,吸引蒋军大部分主力。王必成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自己手下第1旅的旅长皮定均。

  我军一直有一个习惯,凡是叫第1纵队,第1旅,第1团的,一定是尖子部队。而皮定均麾下的第1纵队第1旅亦然,皮旅为了给六万多人打掩护,就必须得牺牲自己,用自己的五千多人和敌人的三十万人周旋。就在包围圈还没合拢的时候,皮定均果断率兵向东出发。刘峙于是昏头昏脑地把主力拿去追击皮定均,中原之围陡解,李先念和王必成成功突围。

  皮定均为了掩护大部队突围,一直和蒋军在山沟里打转转。本来国军的士兵都是美械装备,擅长用汽车和火车,这下子他们甩开轮子用两条腿走路,可让他们叫苦不迭。而我军的布鞋加绑腿却轻巧如燕,把穿着大皮鞋的敌人甩得老远。

  如果刘峙一放松警惕,我军立刻就回头加以颜色,吃掉他们的斥候和后勤。而等对方刚想追上来报复,皮定均却早已率兵溜之大吉。在这一个月中,国军中因为战争损失的人数并不多,反而是大多数人死于中暑和疲劳。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本来不可一世的刘峙大军成了疲惫之旅。

  而皮定均麾下的将士也都瘦了一圈。不过,乐观的皮定均笑道:“我们一个个瘦的都像棍子,那也是可以赶走蒋介石的棍子!”第1旅官兵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成功从豫西山地转移到了苏皖解放区,成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用五千人拖住三十万人进攻的步伐,这在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敬佩的说道:“你们的奇迹,我要转告全世界!”在完成任务之后,皮定均加入了华野,参加了之后的淮海战役,立下了更大的功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