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剛開始接觸股市,我就專注於研究k線。k線圖其實就是蠟燭圖,發明人是日本的一名叫做本間宗久的日本糧食商人。當時,他研究稻米現貨買賣及定期交易的價格信息和走勢,以k線的形式記錄下來。憑藉着有效的行情戰術和神準的行情預測,本間宗久獲得了鉅額財富。後來,他在大米市場應用的交易策略逐步演化成現代投資者常用的蠟燭圖方法。

既然前人用k線圖獲得了成功,那就說明k線投資方法是可以賺錢的。當我們處於投資的不同階段,看K線圖會有不同的理解。引用經常提及的一句話,“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初學k線圖形時,會很死板地把一套套的k線理論背下來,殊不知圖書館裏有很多關於k線的炒股書籍,並且都有成百上千種應用場景,到最後自己一臉懵逼。

學習了k線理論,接着,我們就會迫不及待去選股了,挑選符合k線類型的股票,然後進行實戰。多次實操過後,我們就會對k線理論產生了懷疑,實戰遇到的情況要複雜多了,時而賺錢,時而虧錢,可以說是瞎忙活。

越過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我們不再相信k線理論,從而開始學習更多的投資知識,包括超短線追漲殺跌,趨勢投資,基本面投資,題材套利等。短線考究的是對情緒的把握,趨勢投資勝率比較低,基本面投資則要對行業以及公司邏輯有更深的思考,套利更注重籌碼博弈。此階段,我們的風格在搖擺,未真正地深耕一種方法。

到了第三階段,風格基本確定下來,再來結合k線圖形,就會發現,k線還是原來的k線,但背後反映出來的東西卻截然不同。我們可以看得出來k線背後的多空力量,綜合影響股價的各種因素,來考慮多方和空方,他們的依據分別是什麼,是如何影響他們的決策,以此來判斷股市第二天是漲還是跌。

因此,只看k線的表面,去判斷次日漲跌,跟買大小一樣,五五開。但結合了多空雙方各種因素的分析,勝率則會提高。比如,大盤經過了連續放量拉昇,縮量回檔到10日線企穩,接着收出一根小幅放量的中陽線,盤中多頭再次發起進攻,博弈利好因素的出現,盤後果然公佈了重磅利好,那你說第二天是漲還是跌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