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设计

来源 |室内设计联盟

对于家我想赋予空间更多的人情味和趣味性,同时带来感官上的愉悦。更多的去感受和体会生活的细节,发现其中的美妙,去掉不必要的造型,给家一个最基本的状态,同时赋予美感。

——谢柯

建筑面积:57m2

套内实际使用面积: 50m2

客厅 15.5m2 厨房4.4 m2 卫生间1.8 m2 卧室 9 m2 x 2 阳台10 m2

建筑结构:砖混结构

六旬老人患病照顾「两儿」

陈阿姨、她的儿子和轻度痴呆的弟弟,这样的三个人组成了一个特殊的家庭。63岁,一个本应享受清福的年纪,陈阿姨却要一个照顾两个「孩子」,除了自己儿子外,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她的弟弟,据陈阿姨说,弟弟在小的时候,得过两次轻度的脑膜炎,现在是轻度智障。正因如此,不会接电话,不会用手机的弟弟每次「走丢」后,都会把陈阿姨吓得不轻,拖著年迈的身子四处寻找。

更糟糕的是,陈阿姨自己也有病在身,看上去气色不错的陈阿姨,患有强直性抽搐症,用陈阿姨的话来说就是,「一秒之前,我可以又蹦又跳,一秒钟后,我会寸步难行。」但为了遵循母亲在临终前留下要自己照顾弟弟的遗嘱,即使自己身患阵发性疾病,居住条件再恶劣,陈阿姨依旧坚持将弟弟带在身边照顾他。而昏暗潮湿的房子,对于原本就行动不便的一家子来说,简直就是雪上加霜,房屋改造势在必行。

机智的设计师通过对窗户的改造和采光材料的「神」应用,完美的解决了房屋「阴暗」的毛病。谢柯先是通过将所有的窗户进行扩大,把雨棚变成透光的玻璃窗,加强房屋的透光性,此外,他还采用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材料——竹子,为房子的采光增添了神来之笔。「高兴」、「舒服」,患有轻度智障的弟弟用最简单的两个词,却表达了全家人在走进「新」房后激动的心情。究竟在改建过程中,设计师如何应用「竹子」解决了山底之家的采光「顽疾」?人性化的设计又为陈家的两位病人带来了怎样的生活改变?家人所期待的独立空间又能否实现?

《梦 想 改 造 家》

谢柯人性改造 点亮山城姐弟梦

房屋原状:一个终日不见阳光的山底之家

重庆,因为「山地」、「丘陵」这些特殊地形,被誉为「山城」的重庆,往往在居住问题上出现很多困扰。本期改造的最坚硬房型位于「山底之下」,不仅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阴暗潮湿的环境更不利于健康。

设计师「开窗不移山」 「神借光」照亮山底之屋

由于建筑结构所限,不能对空间有较大的变动,在现有的结构上进行梳理,合理整合阳台是设计的关键。

七米长的采光窗是提升居住环境的突破点,但同时面临的是一道间距不过三米,高约十几米堡坎,陈阿姨所居住的房子正处于堡坎之下。这对于室内的采光、通风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雨季,雨水沿堡坎顺流而下,污垢、气味也会对居住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模型

梳理建筑内外关系,同时改善内外环境,才能提高居住环境及使用者在空间中的心理感受。

△主卧改造后变化

△主卧实景

△二舅房间改造后变化

△二舅房间实景

在满足功能和最大化利用空间的同时还要保证动线的流畅性。现将原阳台连通主卧部分改成卧室,作为二舅的房间,以保证从卫生间到客厅再到卧室是处于一条动线之上。在两卧室之间采用滑窗的方式加以分隔以满足日常的生活隐私,同时又能兼顾对二舅照顾。

△儿子房间改造后变化

△儿子房间实景

另一间卧室则作为成年儿子的房间,将卧室的窗台向外挑出一部分,作为飘窗的使用,即丰富了内部的空间层次也满足了更多的采光需求。

△入户区域客厅改造后变化

△入户区域客厅实景

△家具采用古法木榫结构

入户区域设置有一面储藏柜,兼鞋柜,设备,部分厨电和冰箱。下设暗藏餐桌,可满足更多人数就餐时的使用。

△阳台改造前后变化

△间距不过三米高,约十几米堡坎改造后实景

△设计师谢柯

△窗外环境好了闲暇时间也可以在阳台上养养花种种草

在阳台处设有工作区,内置洗衣机,便于晾晒衣服。操作台面内藏有翻盖式洗漱池,便于二舅平日的使用。

△厨房改造前后变化

△厨房实景

△卫生间改造前后对比变化

△卫生间实景

厨卫的处理上,大面积使用净白的面包砖以增加空间的延伸性。卫生间以折叠拉门的方式最大化的节省空间。马桶和淋浴间的设置,可将因积水发生跌倒等不利因素控制到最小,给居者一个舒适的使用环境。

《梦 想 改 造 家》

暖 心 设 计

考虑到陈阿姨白天外出不便于照顾家人,故在房间多处设有报警器和监控设备,同时家中的二舅还配备随身的报警设备,即便陈阿姨人在外办事也能通过手机及时的了解到二舅在家中的情况。

《梦 想 改 造 家》

设 计 亮 点

[入户]

1.-玄关入户 鞋柜并入整体柜体设计,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保证最大空间动向的流畅。

2.同时将强弱电箱、监控及无线路由器并入玄关侧柜上方。

3.根据厨房日常所需的电器设备,以实际尺寸整合归纳并入柜体。

4.柜体上方的储藏空间用于儿子平日摩托相关设备及安全帽的收纳。

5.柜体下方的抽拉折叠餐桌,满足平日的就餐需求,同时内部空间可放置凳椅。

[厨房]

1.厨房移门和柜体滑门的合并考虑。

2.冰箱并入柜体的整体设计。

3.厨房较为舒适的空间尺度满足日常的功能操作。

[卫生间]

卫生间的干湿分离,便于平日卫生间的清洁。收纳空间的嵌入设计,放置日常的洗浴用品。吊顶增加采暖换气设备。卫生间以折叠拉门的方式最大化的节省空间。马桶和淋浴间的设置,可将因积水发生跌倒等不利因素控制到最小,给居者一个舒适的使用环境。

[客厅]

1.活动的餐桌设计,解放客厅的部分空间,让原本聚簇的客厅显得舒适。

[阳台]

1.阳台外窗的结构改造,让外部空间得以梳理。

2.增加的操作平台,内嵌洗衣机,上方的吊柜可放置衣架及相关的洗衣用品。

3.操作平面内嵌的台盆,以翻盖的方式打开,盖内嵌入镜面。使洗漱的功能在一个动作内即可实现。也让台面得到足够的使用空间。

[卧室]

1.原先的次卧具有一定的独立和私密性,将卧室的窗台向外挑出一部份,形成飘窗的违和感,来增加空间的层次,同时在其上部暗藏漫反射。夜间,窗帘在光效下表现出来的效果使空间更添一份情感。

2.原本并为一个空间使用的主卧和阳台,以滑窗的方式将空间划分为两个相互关联的空间。内卧可通过滑窗得到足够的采光及通风,也可满足夜间使用的私密需求。

3.内卧床头设有报警感应装置,便于居者的安全。

4.尊重空间的格局,在不影响采光通风及空间流向的同时,考虑外卧的功能需求,以榻榻米形似保证最优的空间使用。

5.外卧榻榻米两侧的衣柜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

6.榻榻米下部利用抽屉的分割,尽可能利用空间满足使用需求。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