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模型及計算參數 1.工程簡介

某簡支鐵路橋,為計算跨度46.5m的下承式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梁部為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混凝土採用C50,採用雙主縱梁的縱橫樑體系,主縱梁位於兩側,梁高1.6m,高跨比為1/29.06,跨中部位主縱梁寬1.4m,在距離兩端支座中心9.75m處,縱梁寬由1.4m開始增大,在距離支座中心5.75m處,梁寬增至2.2m直至端部。中間設1道與主縱梁同高、寬0.3m的小縱梁。端橫樑高1.6m,寬2.0m;中間橫樑與端橫樑同高,寬度減小為0.3m,中間橫樑縱向中心矩4.0m。吊杆為PES(FD)7-55成品鋼索,豎直平行佈置,間距為4m。拱肋矢跨比f/L=1:6,拱軸線為二次拋物線。拱肋橫斷面採用橢圓形鋼管混凝土變截面,中間部分拱肋為等截面,截面高0.8m、寬1.3m。拱腳部分拱肋截面從高度0.8m逐漸增大為1.3m,寬度從1.3m逐漸增大到1.8m。拱肋鋼管由16mm厚的Q345qD鋼板製成,管內灌注C50微膨脹混凝土。

2.單元類型

梁部混凝土採用SOLID185單元;梁部的縱向預應力鋼束、端橫樑以及中間橫樑的橫向預應力鋼束採用LINK180單元;採用BEAM189,模擬吊杆、拱肋。

在ANSYS軟體環境中建立的計算用有限元模型如圖1所示。邊界條件按一端固定鉸支座約束,一端是縱向活動支座約束。

圖1 簡支系桿拱橋的有限元模型

二、系桿拱橋靜力分析 1.荷載組合

:《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範》(TB10002.1-2005)規定,橋樑設計時,僅考慮主力與一個方向(順橋或橫橋方向)的附加力相組合。經計算比較,主力+橫向附加力為最不利荷載組合。其中溫度力按照升、降溫25℃考慮。升溫時,鋼材比混凝土溫度高15℃;降溫時,鋼材比混凝土低10℃,常溫按20℃處理。

2.計算結果

各典型工況下,系桿拱橋強度、剛度計算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典型工況下的強度、剛度計算結果

工況橋體豎向變形(mm)橋體橫向變形(mm)橋體混凝土壓應力(MPa)鋼絲束拉應力(MPa)吊杆拉應力(MPa)拱肋鋼管應力(MPa)主力+橫向附加力(常溫)28.2±0.1.610.4116040888.7主力+橫向附加力(升溫250C)28.1±1.211.21130416128主力+橫向附加力(降溫250C)28.5±2.010.3117041388.5設計要求5811.718.41116668345

圖3 第二階振型

圖4 第三階振型

該橋在三種工況下的強度、剛度都小於規範規定的允許值;但是拱肋鋼管應力對溫度升高敏感度高,溫度升高25℃,拱肋鋼管壓應力增幅達44%;溫度降低25℃,對拱肋鋼管應力的影響可忽略。

三、鋼管混凝土系桿拱橋動力分析 1.模態分析

採用的計算模型,與強度計算模型相比,約束條件相同,去除了橫向風力、列車活載等集中載入點等內容。該橋的部分整體振型如圖2~5所示,頻率和振型描述如下表2所示。

圖2 第一階振型

圖5 第四階振型

表2 拱橋自振頻率及振型描述

?

本橋計算跨度46.5m,橋面寬度在跨中區域為10.5m,靠近支座區域為11.3m,平均寬度10.9m,寬跨比為1/4.3。從表2所列的振型來看,該橋第一階振型(基頻)頻率為3.673Hz,一般情況下單跨剛性拱橋的基頻為2.5~5.3Hz,說明該橋由於跨度小,寬跨比大,屬於剛性拱橋。該橋第一振型為全橋面內豎向反對稱振動(面內基頻3.673Hz),第二階振型為拱肋面外反對稱橫向振動(面外基頻3.791Hz),第三階振型為拱肋面外對稱橫向振動,:第四階振型為全橋面內豎向對稱振動。表明橋樑的面內外剛度非常接近,橋樑面外橫向剛度略大於面內豎向剛度,結構剛度分佈合理。

2.地震反應譜分析

模態計算共提取了該橋樑前80階的非零頻率模態,用於地震反應譜分析。該橋所在地區,為8度設防,地震基本烈度8度,地震動峯值加速度0.2g,地震動反應譜特徵週期Tg=0.35s。該簡支拱橋為剛性拱橋,根據《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範》(GB50111-2006)(:2009年版),該橋在地震譜作用下的振動加速度動力放大係數β按下圖6計算。

圖6 地震譜作用下的振動加速度動力放大係數

設防烈度為7度以上的拱式結構抗震計算,除了考慮順橋向和橫橋向的地震作用,應同時考慮豎向地震作用。為保守考慮,本橋地震譜響應的計算結果,為橋樑在空載狀態,X、Y、Z三個方向同時受到地震譜作用的結果。地震譜響應分析的結果如表3。

表3 拱橋地震反應譜分析結果

工況橋體垂向變形(mm)橋體橫向變形(mm)橋體應力(MPa)鋼筋束應力(MPa)吊杆應力(MPa)拱肋應力(MPa)地震譜9.73.34.9313729.6202【1】、19.4設計要求5811.725.216741002345[7]備註:【1】鋼筋束只是在兩端橫樑的局部位置應力比較大,其餘部位的應力都比較小。

從計算結果知:該橋在地震譜作用下的剛度(或變形)、各部位的強度均滿足設計要求。

四、 結語

1.該鐵路下承式系桿拱橋第一階振型為橋面、拱肋面內豎向振動,頻率3.673Hz,一般剛性拱橋的第一階振型頻率在2.5~5.3Hz之間,該橋屬於剛性拱橋。

2.該橋第二階振型為面外拱肋整體橫向振動,頻率為3.791Hz;一、二階頻率數值差別很小,表明該橋橫向剛度略大於豎向剛度,橫向剛度與面內豎向剛度大致相等,結構剛度分佈合理。

3.整個結構在第23階振型中才出現扭轉振動,主要是因為該橋寬跨比大,截面抗扭剛度大。

4.地震反應譜分析結果表明,在X、Y、Z三個方向同時受到8度地震譜作用時,橋樑各部位的內力均較小,滿足強度要求;豎向、橫向變形小,滿足橋樑剛度要求。

5.橋樑的地震反應譜內力分析結果與該橋在最不利荷載組合,考慮溫度變化的三種工況下(主力+橫向附加力組合——常溫、整體升溫、整體降溫)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地震應力要小得多,所以本橋設計受成橋階段最大應力的控制,地震反應不控制本橋設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