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美学史论家薛永年先生赞叹曰:

起伏聚散间富节奏韵律,大胆细心中见良工苦心,历史文脉依稀,时代气息浓郁。布局精心,笔墨豪放,壮彩潇洒,神韵高迈,不仅四季萃于一图,而且融西法于腕下,阳光充沛,透视合宜,真并世少见之黄山力作也。

(本期应公众号关注好友的要求将全卷的《春》、《夏》、《秋》、《冬》四部分连在一起刊发。为便于观赏,须将手机横置。因微信平台图片像素所限,超长画卷图片已被裁切多块小图拼接而成,不便之处敬请谅解。小编注)



【摄影手记】

商摄拾遗之一:

《新安派大师张仲平国画长卷【五百里黄山四季图】翻拍札记》早就答应张大师的得意门生张文林老师,要把翻拍这幅大作的经历写出来,可是一晃三年多过去了,我一直没动笔。没办法,谁叫我从小就是一个拖拉作业、甚至不做作业的坏学生呢?前两天看到张文林老师分享的大师作品之二:《夏》,甚是惭愧,就趁周末稍微空闲一点,补交这篇作业。唉,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先转一下江岭书院公众号的原文《春》《春》链接过来:

《春》:http://mp.weixin.qq.com/s/p_MFDAV_of4mbDk4wS8j_A 《夏》:http://mp.weixin.qq.com/s/_07pqD6UPKUqAg-K_NxeTw

接下来开唠:这张作品由104张分开拍摄的图片拼接而成,拼接后文件大小为8.49GB,没法直接看图,一般电脑打开它直接就「晕」过去!不得已,被迫做成视频滚动播放,结果时长居然长达20分13秒!完成这幅作品,对于书画作品翻拍,我悟到了很多,不谦虚的说,确实有「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从此,我不再害怕任何书画作品的翻拍!这是我玩摄影三十多年来遇到的最困难的「活儿」,没有之一。困难如下:1.事先不知道有这么大的作品要拍,藏家张明先生只跟我说要翻拍一批国画作品,大小一般不超过5米,所以我只带了影室灯、背景架、背景布、D800和105微距镜头,没有任何拍长卷的准备。2.这是一幅很大的长卷,长达64米。一点不夸张,搬出来感觉就是一大捆。我知道,这样的作品肯定是要拼接的,可是我在此之前最多就拍过10张的拼接作品,这幅画肯定不是10张可以搞定的。3.长卷只有左右卷轴处有裱边,上下一点边都没裱!这意味著我后期修图一点裁剪修整的余地都没有。要知道,拼接作品一般后期都要做必要的裁剪啊!4.最最困难的是,这么长的长卷,拍摄时如何做到非常平整的展开呢?而且画作和相机都必须在同一维度上始终保持水平?怎么办?张明先生建议我把作品摊到地上,然后搬个梯子爬上去拍。所以,他特意找了个室内网球场,空间足够大。对此我只能一笑了之,毕竟人家不是做这事的,不能怪人家不懂。我知道,要做到后期完美拼接,前期拍摄必须满足如下条件:拍摄时,每张图片的物距、焦距必须相同;曝光度必须一致;而要做到曝光度一致,除了光圈、快门、感光度一致以外,影室灯的闪光指数和距离也必须固定。

围绕这些原则,特别是第4条,我一边环顾室内设施,一边琢磨著。忽然,我看到了两个一样高凳子!对了,就靠他们了!我灵机一动,把两只凳子搬到墙边,把长卷搬到左边的凳子上立著,叫张明先生和他的同事们分成两组,一组在左边扶稳长卷,另一组轻轻的拉著长卷,把卷轴立在右边的凳子上。然后我架好相机,调整好影室灯的位置、角度和闪光指数,锁定相机、镜头设置,就盘腿坐到地板上开始拍摄。我一边一声「走」、一声「停」的吆喝著,一边紧张的注视著画作展开是否水平,是否有皱褶,一边适时按下快门拍著……就这样,大概一口气拍了两个多小时!结束后,我两腿都麻木了,被人搀扶著才站了起来。拍完并不等于完成任务,后期拼接我心里也没底。第二天,我放了一个视频编辑的假——我知道我们做平面的电脑是玩不转的。我先是跟我们的专业美工们探讨如何拼接这样「刁钻古怪」(没有裱边)的超多数量的大图,我们的美工们也都一脸懵懂,无从下手!怎么办?还是那句话,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一整天,我啥事不干,坐在视频编辑的电脑前,绞尽脑汁、反复尝试,直到快下班了,还不著边际。我的司机忍不住幸灾乐祸的拿我开涮:嗯哼,终于碰上你也搞不定的事了吧?但是,就在他笑话我之后不久,我又灵光一现,忽然悟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尝试成功,摸到了完美拼出大图的办法!然后,我告诉美工们如何分工协作去完成后期任务,第三天,他们一次成功,完美搞定!顺便做个广告:我年纪渐老,摄影是体力活儿,所以一般的会议活动、淘宝产品早就干不动了,但我还是乐意接一些有技术难度、有挑战性,当然也要有钱挣的活儿(电话:13917050019)。最后,我要感谢收藏家张明先生把这次拍摄机会给了我;还要特别感谢张仲平大师的得意门生张文林老师,我去年到深圳,他不仅热情同诗人书法家冠宇兄一同接待了我,还为我斟词酌句写了三幅作品,其中「耕云种月」我最喜欢,已把它装裱好,挂在我老家的书房里,永久存念。

上海上韵影视传媒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商业撰稿人 资深摄影师 泾县陈亨明

2017年7月23日 于沪上

《读张仲平老先生国画长卷【五百里黄山四季图】随笔》

昨日与藏家张明兄电话谈及恩师此作。

张兄提及此作曾示于诸多行家里手,皆惊叹此作为极品,可传世,或可流芳千古。

遂,一笑也。

张兄道,仲平老先生秉承家学,功力深厚、学养敦实。然为人低调,「不擅人众前彰显」。

又笑:

「然」,显然为老先生之一短也。

而后,吾二人电话里外皆笑。

此为二笑。

久久不绝……

「万山不许一溪奔,

拦得溪声日夜喧。

到得前头山脚尽,

堂堂溪水出前村。

南宋大诗人杨万里的【桂源铺】绝句,我最爱读,今写给儆寰(雷震)老弟

祝他的六十五生日。

适之

(民国)五十年七月。」

我通常是早晨起来画画、读书。

一早品茗灯前,拜读乡贤绩溪上庄胡适之先生手笔。

适之先生一生追求学术、追求进步、追求真理,此涵是赠予狱中之雷震先生祝寿手札,同时,也是就蒋介石压制民主,打压自由言论表达自己的学术态度。

适之的家乡绩溪,少年之时,我尝于此地求学一年。

此地为多山盆地,乾隆御笔的「江南第一关」横卧于此,挡住徽人出行,旧时,徽州商旅、行人顺石阶蹒跚而上,横穿清凉峰主脉。或肩挑或背驮,行走于徽杭古道其上,往返在新安江山水画廊之间,无不如车水马龙般地穿越「万山不许一溪奔」的溪水,堂地皇之,唱著徽腔山歌欢快而出,行走在前村后店的官道上,四海通衢。

前三周,在深圳的平湖。

我的一个小讲座——

《故宫里的四僧&新安画派》里,提到很多年前就一直想写而未能落笔的柳如是先生。

我在座谈中提到——「其实,柳如是先生乃我多年来欲写未写的一位古时的女豪杰、真英雄。」

柳如是,名爱,字如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画家、书法家,爱国主义者,曾资助郑成功反清武装,乃女中豪杰也。

「如是」乃取自稼轩长短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提及稼轩,辛弃疾,我们大都会轻松地想起婉约派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以及豪放派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人物」来。

当然,还会有: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而最为经典的便是这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想来,还无有人没有借用此句而「否?」过的。

稼轩先生与东坡同志同为南宋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稼轩又有「词中之龙」之称。

他生于金国,少年时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由于同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被弹劾,后又多次复出,命运多舛,备受排挤,壮志难酬。

只是,稼轩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并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寄寓于词作之中。为万世颂咏。

「如是」所取的文字,便出自稼轩《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学问这东西,很奇妙:学养在,苦功在,人品在,无需彰显,一如妩媚之青山,千古留存,万世真识,知我者,二三子,足以,一如仲平老先生此作。

想来,千年后,今时今日。

知稼轩者,何止二三子……

公元2017年8月1日晨

渐江帆 新安后学 张文林 草于江岭书院

(电话:13923779918)


长卷作者张仲平老先生简介:

张仲平老先生,为人谦和低调,八十高龄仍每日笔耕不辍,鲜于交际,自创「水乳交融」之山水皴法,以及"大V松针"画法,并有自家心得——《落墨九法》绘画理论实践其山水画创作,其功力之深在其作品任一局部(包括局部之局部)管中窥豹皆气韵生动、韵味十足,妙不可言,实乃将传统与己法集大成者也。1939年生于北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创会顾问,安徽省文史馆特约研究员,合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江岭书院学术顾问,中央民建画院画师。侯北人誉其「清湘(石涛)后又一人也」,山水画顶尖之大家。改革开放初期,随首批合肥市政府代表团两度出访日本并举办个人画展。画作《黄山天下奇》荣获92年文化部「国际中国画展暨大赛」二等奖。第六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其祖父张翰飞先生(1884~1939)、其父张君逸先生(1905~1969)及其本人皆为新安近代重要代表人物、山水画大师。2011年,祖孙三代书画作品130幅被安徽博物院收藏,2014年,两幅丈六巨作《黄山迎客松》等被中南海收藏。著有论文《浅谈新安画派的继承和创新》等。2002年9月出版《新安张氏翰飞、君逸、仲平书画册》,2011年11月安徽博物院编制出版《拂去历史的尘埃-新安画派张翰飞、张君逸、张仲平三代捐赠书画作品选》。艺术传略入编《歙县地方志》、《黄山地方志》以及《徽州文化全书.新安画派》《新安华派》等辞书。子张宏1963年生于合肥,安徽工学院机械系毕业,中国美术学院肄业,承家学,亦工山水。张丹青,张宏之女,艺术传媒硕士毕业,对绘画亦有很高天赋。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