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甲方研究社

社會消費升級。

大衆的生活水平提升不僅體現在追求更好的物質生活方面,更多體現在追求“新的更好的”物質生活方面。

所以,越來越短的更新換代週期,產生了大量需要升級或更新換代的“舊”東西,這些物品放在家裏佔空間,直接扔掉又非常可惜,二手平臺順勢而生。

目前,網絡上出現了不少二手產品的交易平臺,很大程度上簡化了二手物品的交易流程,其中以閒魚爲首的二手平臺成爲了廣大用戶清理閒置的首選,這幾年裏,可以說閒魚也沒有碰到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對手。

但是閒魚平臺的售後,卻一直爲人詬病。

到底其售後存在的問題有多大?

賣家收錢拉黑,平臺一句無售後,怎麼能平息自身權益受到損害的消費者的怒火呢?

閒魚平臺維權之難到底有多難?

01

二手平臺的前世今生

儘管,國內的二手平臺更像是國外的“跳蚤市場”。

但是不可否認的一個現象是,這些二手平臺似乎逐漸開始染上了爲我國舊時代“黑市”的一些“壞毛病”。

在這個充滿機遇和誘惑的爲清理閒置而設的二手市場中,阿里建立了“閒魚”,依託着阿里巴巴而迅速成爲了二手平臺的獨霸。

58集團一手建立的“轉轉”,背後是騰訊集團勢力的支持。因爲互聯網巨頭們的參與,隨一眼望去十分相似但細看卻又南轅北轍。

“轉轉”與“閒魚”隔岸相望,平分秋色,劃江而治,兩者共同霸佔了二手市場交易的份額。

有了豐厚的市場前景,緊接着趕集的“瓜子”(二手車)、“鬥米”(兼職)、“好租”(商業地產)陸續出來了。

可以看到二手交易這種商業模式日趨成熟,有望成爲一種新的引領別樣風尚的“新潮”。

京東的轉轉在重點打造推廣二手手機交易平臺,足見市場之大。但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微信也不甘示弱,建立了同城二手交易平臺——跳蚤平臺。

很多細分領域細分行業的二手交易如雨後春筍,沒有了國家相關政策的管制,這片灰色地帶的勢力開始如病毒般蔓延至互聯網交易的各個角落,比如二手汽車,比如二手房,二手手機等。

顯然,這塊蛋糕,大家都想瘋狂地抱回家獨自享用,因此越來越難看的喫相逐漸顯露出來。

02

閒置互換愈發像一顆定時炸彈?

閒魚作爲很多清理閒置的用戶最常使用的二手商品交易線上平臺,不僅擁着龐大普通消費者,而且很多明星也不知不覺入了坑。

其中,最廣爲人知的閒魚明星用戶,或許就是前段時間因爲在閒魚上被騙而po文譴責的主持人沈夢辰,而喫瓜羣衆也隨之挖掘出越來越多明星的閒魚賬號。

例如臺灣演員陳喬恩,在閒魚上默默賣着閒置,並用於捐助流浪動物;還有老牌歌手林依輪,九五成的二手都是以5折左右的價格出手的,林依輪老師還會發順豐包郵外加在外盒上簽名。

這樣看起來,閒魚的作用還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和重用,但是事實真的只是這樣嗎?

閒魚存在的毒瘤還有很多:“售假者的新工具”、“無信用者的新面紗”以及“0維權的新交易特色”等,這些隱患無疑讓閒魚成爲了公衆眼中的定時炸彈,如果一旦走眼和不操心,公衆的資金就會堂而皇之地流入到騙子們的手中,很難再追回。

二手平臺維權=0?

相信很多用過閒魚的朋友都有過類似的體驗。

閒魚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

所以一旦“確認收貨”,就代表買家認可商品,後續的糾紛在閒魚規則下無法解決。

另外,一些全新的產品,比如年會中的數碼產品之類,收貨後拆封,即使沒確認收貨也不支持退貨。

這樣的交易機制,對於購買者而言,可謂是極其不公平,很多的消費者因此花了錢還沒法的得到理想的產品,有人說這是“貪小便宜喫大虧”,有人說這就當“花錢買教訓”,難道無人治理,暴露人性缺點反倒成爲了受害方“活該”被騙的理由了嗎?

那麼,閒魚平臺究竟是爲了給大家提供清理閒置的平臺,還是爲了一己之私利搶奪新的消費者市場?

我想越來也多的平臺如果照此發展下去,無人監管的結局必將是可悲且可惡的。

03

閒魚平臺=騙子生存的平臺?

由於閒魚官方並不直接參與買賣雙方的交易過程,只是提供平臺和資金擔保,只在買賣雙方出現糾紛後纔會介入,而且很多時候都是邀請其他用戶組成仲裁小法庭投票決定。

前面已經說過,閒魚基本不會介入買賣雙方的交易,實行無爲而治。

“貨物到手,必刀(砍價)三成”、“100%真實(實則虛假)代購”,所以就發展成爲了現在砍價黨和代購黨橫行,假貨難辨認的尷尬局面。如果不加整治,平臺繼續選擇不作爲,僅憑閑魚小法庭的主觀臆斷相信一定會“誕生”更多的冤假錯案。

可以說這樣講,淘寶多年形成的影響力讓很多人多閒魚產生一種天然的信任感。

公開信息顯示,之前的一個名爲“恆恆愛運動010”的消費者曾向某投訴平臺反映:

在閒魚購買的汽車哈曼卡頓喇叭,交易之前協商好了可以退貨,交易是因消費者要買多個喇叭,然後商家要求從閒魚聊天窗口轉賬350到商家,之後消費者後知後覺,開始跟商家協商退款,商家半個月沒回復,閒魚客服也一直沒處理,現在交易以關閉,總金額630元,只退了280,還剩350沒退款,加快遞費46元,總396元,這樣的問題應該閒魚平臺自己聯繫商家退款。

然而問題拖延了半個月沒有處理,在閒魚平臺申請賠付也不聽過,客服也是一直推卸責任,一再提出讓消費者聯繫商家或者報警。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就連奢侈品大牌香奈兒上週三在紐約地區法院提出最新論點:

雖然the Real Real(國外二手平臺)在廣告中告訴向消費者平臺所賣商品均爲“百分之百的真貨”,香奈兒表示,該品牌已經發現the Real Real售出了至少七個假包;香奈兒認爲這恰恰反應了該二手商所謂的”鑑僞專家“並不可信。

國外的案例並不能說明全世界的二手平臺都是這樣的情況,但是可以斷定,利用這個漏洞售假的情況絕對不止the Real Real和閒魚兩家平臺而已。

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出現的問題也不僅僅是賣方,有時買家的惡意退款和惡意差評也是常有發生的。

這就代表目前的二手交易平臺監管制度、維權制度存在很大的漏洞,甚至可以把閒魚平臺和騙子生存的平臺之間劃等號,這無疑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情況。

如何對現有的平臺加以管制,建立一個成熟的管理機制和交易流程,是保證交易雙方的利益和隱私安全的根基,還可以極大程度推動二手交易平臺的建設和發展。

而閒魚彷彿能保持着一家獨大,而不進行售後管理的態度,必將引火上身。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