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南北方,廣義上是以秦嶺—淮河作為分界線,其差異大多存在於中東部地區,那麼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東大漢,我絕對是以北方人自居的。這幾年走南闖北,其實還是習慣北方的生活習慣。關於南北方的差異,一直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除了樓主提到的豆腐腦和蟑螂之外,下面我就來說說自己親身感受到的一些差異。

1、米飯按碗算還是按盆算

在沒去過南方之前,我一直以為,所有飯店的米飯都是按碗算的,一碗多少錢這樣。直到第一次去南方,點完菜後飯店直接給端了一盆米飯出來,然後給了幾個特別小的碗,那一刻我感覺我要喫上十碗才能喫飽。事實證明一盆米飯果然不夠,看著老闆又端過來一盆米飯看著我們的眼神,我才明白,他們那裡米飯是管夠的,不夠隨便加,這在北方,基本上也就是想想了,有一碗算一碗的錢。

2、饅頭的味道

雖說北方也有不少喫米飯的地方,但在我的故鄉,家家戶戶是以饅頭為主食的。還是那句話,沒出過遠門之前,我以為饅頭就是平常似的那樣,純麥香味,有一絲甜意也是很自然的麥芽糖味道。但當我在廣東、福建喫過幾次饅頭後,再也不能忍受那種甜膩的味道,就好像往裡加了一種滑膩膩的糖分一樣。至此,在南方的主食再也沒選擇過饅頭。

3、菜量的大小

越往北,菜量越大,這句話是沒錯的,但不包括那些大飯店、大酒店喲,你懂得。

在山東,一些小飯館,我覺得菜量挺多的了,直到我到了東北,才覺得什麼叫多。點上一份燉菜,一般是喫不了兜著走。而到了南方,真的是天壤之別啊,說個很簡單的例子,有一次我在福州喫飯,我們兩男一女點了六菜一湯,竟然沒喫飽!沒喫飽!這在我們這裡是不敢想像的事情!歸根結底,北方講究實惠,南方講究精緻,這就是最大的區別所在。

4、對溫度的認知

曾經有個段子說,有個東北人冬天到上海孩子家探親,過了段時間後非要回東北,孩子問為什麼,他說,你這太冷了,我受不了,我得回家暖和暖和去……

這個段子其實是有道理的。北方雖然溫度很低,但是濕度很小,就是俗話說的「乾冷」。而南方平均溫度雖然高,但是空氣中潮氣很重,很多人受不了那種濕氣。再有就是北方到了冬天基本都有暖氣或者爐子,屋外雖然很冷,但是屋裡卻很暖和,人們也不太出去。到了南方,屋外屋內溫度差不多少,廣為取暖的方式就是空調,但空調的能力實在有限,這就造成了開始那個段子。

其實細節上的差異還有很多很多,舉這幾個明顯的例子只是更多的人瞭解到衣食上的差異,以便走南闖北時更加能泰然處之。大家如果還有在這方面親身經歷的趣事、歡迎在評論中分享!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