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第二個航通社,先關注,再加星

  本文首發於航通社,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航通社微信:lifeissohappy微博:@航通社

  航通社作者 書航 3 月 28 日發於北京

  "我在超市購物時不小心撕開了零食包裝,但是我把它們買走了,營業員說我沒素質,我的做法可行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1801377

  最近,這個知乎問題引發了火爆的迴應,不少超市營業員、店長等現身說法,分享自己店裏的做法。

  “先吃後付”一般來說,會增加超市員工監視的負擔,也會加大他們挨老闆罵的機率,他們會用自己的辦法阻撓這樣做的顧客。

  因爲我曾經研究過幾家無人超市服務商的商業模式,所以想從跟收銀員或超市老闆不一樣的角度來談談這個問題。

  大家平時生活中肯定會看到有超市招聘所謂"防損員",其實就是保安。不過“防損”這個名字其實也就說明了,超市當中最大的安全也就是貨物的安全,最大的損失也就是貨物的損失。

  目前超市當中所謂防損的難點,主要是爲了防止超市偷竊者將貨物在未付款的情況下帶出店,不管他是要拿出去賣,還是自己今後用,都不一定要在超市的營業範圍內即時消費掉。所以發生在超市內直接吃掉東西的概率,遠低於商場偷竊並帶出場地的概率。

  所以,無論是阿里還是亞馬遜所試驗的無人零售,最主要的也是針對拿到了商品,但是在沒有拆包裝的情況下將其帶出店的問題。在他們目前爲止的描述當中,無人店鋪的能力都不包括髮現在現場即時消費商品這方面。

  但是他們判斷有人將貨品帶出商店,一般是通過兩種方式;一是在每一件商品上都貼上 RFID 標籤,二是通過攝像頭以及傳感器的機器學習來訓練,哪種行爲可能是將物品帶出商店,以及及時發現商品外包裝或條形碼。

  貼標籤能夠更精準的確認你是將哪種商品拿出店,出錯概率較小。但標籤需要採購費用增加了商品成本,而且發生象本題這樣,在店內直接消費完就出門的方法的話,僅憑標籤肯定是探測不到。

  通過攝像頭和傳感器來全面判斷,應該是更流行的方法,這樣的話對今後 SKU 的增加也有擴展性。原則上判斷用戶的行爲,還有商品長什麼樣,就是不斷的拿一些用戶動作照片和商品的外包裝不同角度的照片來訓練,因此加入判斷用戶在店內消費商品的行爲,理論上來說不難。

  難的是,如何及時的制止不法行爲,或者是在行爲已經發生之後怎樣追責。像是搶了東西就跑,然後在路上遭到雷劈的畫面,只會出現在動畫片裏。

  市面上已經有的無人超市,大多數是嚴把入口,門平時是像自動取款機一樣鎖閉的,需要刷手機才能打開。你會在刷手機的同時,被確認自己的身份以及支付方式。即使如此,現在大部分實行無人零售或自助零售的地方,也會至少有一名真人店員。

  但如果一直都是這樣的話,那麼無人零售就不能替代現在所有的大超市當中的店員,它遲早需要在完全開放的情況下完成確權和扣款,以兼容更大的人流量。

  無人零售需要面對的另一個法律意義上的挑戰,是我國現在不允許任何商店拒收現金。

  要判斷在商店中吃東西或者直接帶走而不付款的行爲是否構成一次消費,重要的就是該消費者是否已經綁定了支付賬號並允許自動扣款。那麼如果像某些答主所說,有老太太帶着孩子到商店來,看東西抓一把就吃,那假定老太太並沒有移動支付,平時只用現金消費,這些人必須也得有什麼辦法來管。

  我相信在現有情況下,店員跟顧客說的先吃後付是“不道德”的說法,只是爲了進一步形成威懾,增加他在良心上的歉疚感,以減少下次再犯的概率。

  既然心理戰術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方法,任何有助於兵不血刃的解決商店偷竊問題的方法都值得嘗試,這可能是他們培訓的一部分。副作用就是,說得多了效用也會降低。

  但是如何讓你在真正有需要的時候,在超市裏吃完了東西可以放心就走,如何讓真的有賊心的小偷在“偷”完東西之後直接被扣款,讓他們空手而回……這都是未來無人零售必須要解決,但現在尚未解決的問題。(在此之前,也請不要輕易相信某些 5G 宣傳片對無人零售的暢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