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小編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近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讓思政老師備受鼓舞。全國大中小學校對照要求,及時跟進,認真研讀,掀起了學習、落實的高潮。

  今天,我們分享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陳明青老師對高中思政課教學的獨特見解,一起看看吧~~

  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也是我國基礎教育最鮮亮的底色。高中階段是學生系統學習和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最初階段,思想政治課承擔着在學生心中“播種”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重要任務。

  新時代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深入研究如何用馬克思主義鑄牢高中生理想信念,這也是思想政治教學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同頻共振的價值追求。爲給高中生打牢理論之基、深植信仰之根,筆者認爲,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情理交融,用好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縱橫貫通,守好理想信念教育責任田;內外融通,打通理想信念教育大課堂。

  01

  情理交融,用好理想信念教育主渠道

  課堂是對高中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課教學要用足用好課堂,在方法上注重情理交融。

  1.師生共情,在把握“思想起點”中說理

  學生不是一張白紙。受到不同的個人經歷、家庭背景、社會因素等各方面影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思想起點”,這個“思想起點”也是鑄育學生理想信念的起點。教學的重要責任就是幫助學生通過學習逐步瞭解和釐清自己的思想初始狀態及來源,根據正確的價值觀念對自身的思想情況作出有效分析和鑑別,調整、修復已有觀念或重新建構新的認知,在逐步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

  思政課教學把握學生思想起點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問題所涉及的關鍵詞,學生提取的關鍵詞往往是其對問題的原初理解;教師製作調查問卷深入瞭解學生羣體的思想動向和看法;學生在資料蒐集作業中,往往會帶着自己的觀點和認知有傾向性地篩選信息,教師可以據此來判斷學生的思想起點,等等。

  把握的關鍵在於與學生“共情”。在交往平等、雙向互動、主動對話、相互理解和融合的情感場域中,教師才能真正理解學生思想起點的來源、內容、價值和問題等,從而把握學生關切題,找準思想疑惑,精準施教,鋪成學生從個體思想起點到理想信念的發展之路。

  比如,教師在講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新特點”命題時,課前佈置如下作業:(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如果要查找相關數據和資料證明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合理性,你會查找哪些方面的數據和資料?(3)請運用哲學知識解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合理性。(4)提出你的問題。通過作業反饋,教師瞭解到學生的思想起點:絕大多數學生關注時政,能正確描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的變化;大部分學生通過找尋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及增速、我國三大產業對GDP的貢獻率、我國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等數據來證實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合理性;學生在數據和資料蒐集過程中,產生了以下問題:“如何看待我國基尼係數的變化情況”“如何看待全國PM2.5濃度的變化”“在黨的十九大之前我國的主要矛盾有過較大的變化嗎”“我國政府將如何致力於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等等。

  教學基於學生的思想起點,設計了以下教學問題:問題1,結合歷史知識,談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過哪些變化,每一次變化的社會歷史背景是怎樣的?如果對社會主要矛盾的判斷沒有根據社會發展的現狀進行變化調整,會產生怎樣的後果?問題2,對蒐集到的數據進行分類,並建立這些數據與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之間的關聯,思考如何用發展的觀點看待這些數據指標的變化。問題3,結合以上討論,思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中“變與不變”的辯證關係。問題4,結合我國發展目標,談談自身在這一關鍵歷史時期中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2.創設情境,在邏輯思辨中明理

  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在“信”。高中生的理性思維已逐漸成熟,只有讓學生親歷自主辨識和分析的過程並作出判斷,才能真正實現有效的價值引領。教學要創設情境,強化邏輯思辨,選擇積極價值引領的學習路徑,幫助學生在樹立信仰的道路中拾階而上。

  有益於學生理想信念養成的情境需要具備以下特徵:

  其一,真實性。理論學習是爲了應對現實生活的挑戰,唯有發展了學生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才能讓學生感受到理論之用和理論之美。

  其二,思考性。真實的情境一定是富於思想張力的複雜情境,情境創設中需要蘊含有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理論從多個視角去發現和探究問題的本質。

  其三,開放性。當下的學生要應對的是來自開放社會和不確定未來的挑戰,情境創設需要擯棄追求唯一正確答案,鼓勵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大膽假設、謹慎求證,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能力,從而爲學生參與當代中國正進行的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打下基礎。

  比如,教師在講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內容時,創設了以下四個情境:

  情境1,調查家庭生活支出情況,對比恩格爾係數變化,展示數據資料,找找生活水平和質量發生變化的原因。

  情境2,閱讀“歷次黨代會關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相關論述(節選)”資料,思考在這一歷程中我們進行了哪些改革?在改革中我們又始終堅持了什麼?

  情境3,結合歷史知識以及黨的歷屆領導人對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論述,談談習近平總書記爲什麼說“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發展市場經濟,是我們黨的一個偉大創舉”?

  情境4,結合自身經驗和蒐集的資料,談談在市場經濟體制發展過程中我們還面臨哪些問題?對於這些問題黨和國家採取了哪些措施?你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有何意見和建議?

  以上情境的設置旨在引導學生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內容及歷程作深度思考。教學基於學生思想起點,結合各種文獻資料和數據的蒐集、閱讀,通過由低到高的認知目標設計,引導學生探究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和完善的過程,辯證評價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用歷史的眼光把握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社會主義方向和趨勢,建立個人成長與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關聯,逐步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02

  縱橫貫通,種好理想信念教育責任田

  高中生理想信念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縱向看,高中下接初中上承大學,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須進行大中小學一體化設計;從橫向看,高中學段各學科在價值引導上須與思想政治課同行,整體建構思想政治理想信念教育體系,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1.大中小學一體化,讓各學段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融匯貫通

  對理想信念教育而言,大中小學一體化設計既是價值追求,也是貫徹實施的邏輯。上海從2005年起實施以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爲重點的德育整體設計,2013年以來又大力推進“大中小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這些都有力推動了各學段在理想信念教育上融匯貫通。

  高中學段的思政教學,在理想信念教育中不僅要種好自己的責任田,還要不斷“瞻前”和“顧後”。大中小一體化在教學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其一,立足整體、循序漸進。隨着統編教材的推進,小學和初中的“道德與法治”課程、高中的思想政治課程,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已逐步建立起“與學生認知規律相符合,體現由小到大、由近及遠、由低到高、由簡單到複雜的教學內容體系”,這爲學生逐步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奠定了內容基石。

  在思政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大中小學進行整體設計,明確同一理想信念的教育內容在不同學段的學習要求及不同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的關聯性學習要求,還要關注不同學段教學內容形成互相支撐、互爲因果、彼此驗證、有效交叉的學段教學結構。

  思政教學還要循序漸進,教師必須明確在每一個學段中理想信念教育要凸顯和強化的內容,在逐漸複雜的情境中力促學生重構理論知識和實踐的邏輯關聯,關注不同學段對同一學習要求的認知往返,進行必要的重複和合理的反覆,以修復一些模糊和弱化的內容,強化和凸顯一些重要的內容。

  比如,“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大中小各學段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內容,不同學段教學主體都應該思考如何選擇和設計這一內容的教學重點。以高中爲例,修訂後的課程標準將高中學段的思想政治課定性爲活動型學科課程,如何凸顯高中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及活動體驗,分析初高中學生不同的個體認知經驗以及共同的認知,以此尋找適合高中學段的教學方法和路徑,形成高中生對黨的領導的理解和認同。

  其二,關注階段、螺旋上升。每個學段都有獨特的教學內容,也有學生羣體階段性的特徵,思政教學關注學段特點,形成包括思維、能力、情感和價值觀等方面逐級遞進、螺旋上升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

  比如,小學階段是學生理想信念的初識階段,認知更偏重於對“是什麼”和比較簡單的“爲什麼”的認知,教學設計偏重於提供有助於小學生認知理想信念的學習資源和支架;初中階段是學生理想信念養成的萌生階段,學生對“爲什麼”的認知逐步深化,但在學習參與方面更爲內斂和謹慎,教學設計應偏重於提供有助於理想信念養成的榜樣人物案例、具有兩難性和挑戰性的問題等,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和思考信仰的問題。

  高中階段是學生理性思維日趨成熟、理想信念初步形成階段,教師則應更多關注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片段式閱讀理解、提供支撐學生辨析各種社會思潮的思維工具和思維方式等,帶領學生初嘗“信仰的味道”。比如,2018年12月筆者與上海一些大學、初中和小學的同行一起,圍繞“憲法與美好生活”主題進行集體備課,組織教學觀摩,小學講規則意識,初中講法律觀念,高中講憲法內容,大學講法治精神,突出各學段重點,螺旋上升,使課堂教學更加聚焦、更有針對性。

  2.關注學科德育,讓各學科在理想信念教育上同行

  所有學科都有育人功能,理想信念教育並非思政一門課的事情,其他各門學科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要把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教育融入各類課程教學之中,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比如,在講“堅持黨的領導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命題時,政治教師和歷史教師可以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程”主題進行聯合備課和授課。

  03

  內外聯動,辦好理想信念教育大課堂

  社會是大課堂。青年要成長爲國家棟梁之材,既要讀萬卷書,又要行萬里路。社會實踐活動、社會活動以及校內各類文化活動都可以成爲鑄育學生理想信念的第二課堂。

  1.借力社會實踐活動,在理論聯繫實際中鍛造理想信念

  爲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與中學生思想生活實際更加貼近,教學需要打破課堂圍牆,把講臺搬進社會,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幫助學生感受理論的魅力,進而上升爲理想信念。近年來,上海高考綜合改革調整了“指揮棒”,將社會實踐情況納入高中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校內外合力育人、開門辦思政的力度越來越大,這些都給理想信念教育增添了更多的資源和支撐。

  比如,在講“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時,筆者組織學生去觀摩市區人大會議、採訪人大代表、模擬代表履職,實行學生與代表“結對”,協助人大代表做調查、寫議案,以提升學生政治參與的責任感。又比如,圍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提出的“三大任務”,組織學生成立課題組,研究能否把學校所在區域增設爲上海自貿區新片區,學生將學過的理論用於解決現實的問題,大大增強了學生對理論的信服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主人翁態度。

  2.結合校園文化活動,營造理想信念培育良好氛圍

  文化滋養心靈,文化涵養德行,文化引領風尚。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要注重文化浸潤、感染、薰陶,既要重視顯性教育,也要重視潛移默化的隱性教育。高中生活多姿多彩,校園文化活動豐富活躍,理想信念教育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比如,思想政治課教育與共青團青年馬克思工程相結合、與校園讀書節中原著選讀活動相結合、與志願者行動相結合,等等。

  習近平總書記在3月18日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思想政治課教師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才能在學生心靈埋下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種子,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

  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要成爲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教師要把知識教育與學生理想信念的培育結合起來,在青少年的“拔節孕穗期”,用馬克思主義鑄育學生心靈,成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育家”。

  文章來源 | 《人民教育》雜誌 2019年第7期

  責任編輯 | 冀曉萍

  微信編輯 | 陳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