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前先上小紅書搜搜評價,是許多年輕女性的習慣。然而,小紅書近日陷入信任危機,平臺上讓你“種草”的筆記可能並非來自真實用戶的親身體驗,而是由博主、明星、專業寫手等按照商家需求“編造”的。消費者要如何鑑別防範?平臺要負責任嗎?

網絡時代,大量同質化的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充斥着人們的生活,但是近年來小紅書以其獨特的經營和分享模式,異軍突起,短時間內就收穫了大量的粉絲。總體來說,它是一個綜合性的平臺,用戶可以在服飾搭配、美妝推薦、美妝教程、旅遊攻略、美食推薦甚至親子育兒、生活妙招等等各個方面都能找到“達人分享”,也能有足夠的機會去展示自己。

正如在它的宣傳推介中提到的:小紅書APP是一個生活方式平臺。對於很多年輕人來說,購物之前先看小紅書的口碑推薦,或者因爲某物在小紅書口碑不錯而“種草”已經成爲了一種消費習慣。但是,凡事都有兩面性,爲衆多好物標記口碑的“小紅書”,近日卻因爲大量用戶筆記、使用體驗注水而迎來了信任危機。

小紅書的信任危機源於口碑危機。也許是“人紅是非多”,小紅書贏得大量用戶擁躉,獲得成功的同時,也讓一部分商家嗅到了機會,很多品牌和店家都把它作爲了開展商業推廣和產品營銷的陣地,代寫用戶體驗後高薪聘請網紅、明星發佈,大量營銷軟文大行其道,主推的產品口碑上乘,但是顧客買回來之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或者名不副實,對消費者是一種欺騙,對商業平臺更是傷害。

時代在變,以質量取勝,視信譽爲生命的經營理念不會變。不管是什麼商家、什麼平臺,一旦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形象就會轟然倒塌。標記口碑的“小紅書”要想不敗在“口碑”上,必須要有所動作,要規範合作伙伴的行爲,調整新的合作關係,商業合作可以有,但是不能任由一些企業誇大事實、虛假營銷;要規範平臺信息發佈者的言論和行爲,對那些譁衆取寵,賣“口碑”牟取利益的人,要採用禁言、通告等方式,甚至訴諸法律渠道來維護平臺空間的清朗。一時火爆容易,但是要想有長久的口碑必須要悉心經營,誠信經營,才能擁有最核心的競爭力,在電商時代走得更穩,走的更遠。

作者:任采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