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下來,以一張報紙當枕頭。高高在我上方的,是會眨眼的星星,而當火車彎曲而行,這些星羣便上上下下的畫着弧線,望着它們,我睡着了。”傑克倫敦的這句話大概就是許多旅人所夢想抑或經歷的旅宿體驗,行在路上的每一處停歇都是另一道風景。

  中學時代讀高曉聲的《陳煥生上城》,其中一段陳煥生在城裏住旅館,被迫花了五塊錢大價錢後再也不怕坐癟沙發、弄髒屋子的描寫至今印象深刻,雖則高曉聲先生暗有嘲諷其容易得到的精神滿足,但如今旅程中想要有一次住宿體驗後的精神滿足並非一件難事。

  時常感嘆祖國幅員遼闊,各種氣候類型、地形地貌,由此滋生了不同環境下不同的風景、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遠方爲客體驗當地人真實的生活起居然覺不枉此行,即使沒有沙漠中偶遇龍門客棧的刺激,也想將行囊裝滿故事和新酒。

  甘南 羌笛無需怨楊柳

  倉央嘉措曾說甘南“這佛光閃閃的高原,三步兩步便是天堂”,的確,地處青藏高原的北半坡,甘南藏族自治州像個遺世獨立的精靈,安靜的守着這方寧靜,讓每個外來者驚豔中倍感敬畏。

  甘南州幾千萬草原的覆蓋面積,保留着原始的藏族遊牧生態。來到甘南,除了走進扎尕那,欣賞藏族村落的寧靜致美,去拉卜楞寺感受藏傳佛教文化,也不能錯過深入甘南草原,體驗當地牧民生活。草原迎接你的方式或許是簡陋的,但別緻而真實,那就是牧民自己的帳篷。跟隨馬隊來到牧民生活的草原深處,帳篷裏僅簡單的生活陳設,圍在燒着水的小火爐旁席地而坐,晚上和主人一起喫便於攜帶的當地食物糌粑,星空下如廁才覺天地之闊。在漫山綿羊和犛牛的草原上醒來,女主人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曬牛糞、剪羊毛、擠牛奶,借兩匹快馬策馬奔騰去看花海,有了這份真實的牧民生活體驗然不失甘南之約。

  跟隨牧民一起住帳篷的機會可遇不可求,但在這片草原上還有一處可以尋得的定製,海拔3200米的諾爾丹營地便深藏這片遊牧地帶,蜿蜒的河邊有四個用手紡和手織犛牛纖維所造的遊牧帳篷以及七間傳統小木屋,屋內全部採用訂製的西藏傢俱、拋光木地板,以及優質的歐洲寢具,搭配當地古董和犛牛絨氈制地毯作點綴,儼然奢華版牧民帳篷體驗。在氣溫較低的夜晚,房子內備有的藏族傳統的木爐就可以開始提供溫暖,其他可持續的保溫措施包括可因環境調節的水暖系統、先進的保溫設計,以及小木屋的太陽能發電裝置。在老式爐火旁讀一本關於藏區或者傳統文化的書,夜晚圍着篝火賞滿天繁星,聽河水流淌、鳥獸蟲鳴,不禁讓人想起這不就是李樂薇《我的空中樓閣》中的那句“無需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西藏 轉山轉水轉佛塔

  岡底斯山東面的太陽移過它金字塔形狀的橢圓邊際線,和轉山的藏族阿媽打了個照面,山的另一面,遠在幾百公里外的川藏線上,趕集般的川藏騎車人和磕長頭的佛教徒在杳無人煙的山區彼此對映成趣,河流在牛羣之間左右躲避,這片高原依舊寧靜曠然,也依舊繁忙如川。

  同爲藏區,西藏太惹人注目,很多人還未弄清楚爲何而出發就已經走在了朝聖之路上,而這片聖地一如清澈溪流,未被浸染半分,這裏的藏民也保留着傳統的生活方式,有遠方來客,他們的住宅便是你隨時可以入住的“旅館”,但他們不會爲你改成商業民宿,還是藏人生活習慣的陳設,房間裏瀰漫着酥油茶、藏香的味道,阿媽會在小爐子上燉上肉湯,雖然可能並不太符合你的口味,但足以體現他們的熱情;沒有隨時可用的水源,阿媽不知道從哪裏變來的水燒開了,幫你從頭上澆着洗;這裏的廁所也是難尋的,只能去漆黑的角落裏解決;大通鋪裏有騎行風雨的驢友,也有到此承建的商人,行在路上的遠方客們聊着自己的故事。

  在拉薩,傳統藏族老樣式的房子並不多見了,但很多民宿都按照藏式獨家小院修建設計,純藏式的石頭房子,外牆勾勒了最古老藏式圖案,屋內以全新的配置搭配古老的手繪精美壁畫,屋頂大多堆放着乾柴,院子裏種些花花草草。通常內設花紋底襯的藏式牀,白天坐在上面聊天喝茶,晚上拿了靠背鋪上褥子就是牀,民宿的水電設施、住宿環境比普通藏民家要好,但西藏帶給你的住宿體驗不單單是一處民宅、一方獨院,而是其中蘊藏的獨特藏族文化。

  新疆 葡萄美酒夜光杯

  夏季的伊犁河谷冰川融化,鞏乃斯林場細密的針葉林鬱鬱蔥蔥,塞上江南的杏花、薰衣草漸次開放,夏牧場上的牛羊開啓了養膘的時節,新疆用最美也是最炙熱的姿態迎接着它的客人。和新疆的相遇,並不是挑戰文明源頭的高冷,而是如遇見新疆姑娘般回眸一笑。

  來到新疆想要領略哈沙克族風情,必定要體驗氈房大通鋪的住宿,以遊牧爲主的哈薩克族,逐水草而遷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種易於支撐和拆卸的氈房。紅柳木做的骨架,芨芨草編成的牆籬,包上毛氈,一兩小時就可搭建成簡易、輕便的氈房,看似簡陋內飾卻並不馬虎,四周的掛壁,地上的花氈,都是用一根根彩色毛線,按照一定的圖案精織而成的,富有民族藝術特色的花紋圖案。哈薩克族人熱情好客,遇到一處氈房便可商量入住事宜,價格絕不會讓你爲難,和小夥伴們一起品嚐哈薩克兄弟製作的新疆特色手抓飯、清炒野蘑菇、哈薩克土豆片、拌麪,十幾人晚上擠着睡在一起,雖然沒辦法洗澡,但彼此彷彿更親近,詩酒趁年華大抵就是如此肆意的生活。

  早前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第三季中到訪吐魯番火焰山,住在當地維族百姓家,傳統黃粘土製坯建成的窯房和火焰山地貌相似,但家家庭院滿院葡萄架襯得室外陰涼清幽。火焰山氣溫極高寸草不生,但附近的山谷葡萄成蔭,炎熱的夏季維族老鄉在庭院的葡萄藤下搭上涼塌,擺上大餐桌,準備着甘甜的瓜果和當地美食,一羣人吹着電風扇圍坐在長塌上喫完飯,躺在葡萄藤下賞着美景,一覺睡到次日凌晨。雖然室內配置和環境更好,但大多數人會選擇睡在室外葡萄藤下,炎炎夏夜獨有一番清涼自在。

  東北 天闊闊雪漫漫共誰同航

  凜冬時節,總覺得蕭紅筆下龜裂的大地、冰河,冷冽的寒風纔是冬天應有的樣子,呼蘭河的風、霜、雨、雪,大約也就是整個東北的四季,寒冷是這裏的標籤,也因它獨有魅力。

  東北的寒冷並非將人拒之門外,哈爾濱的風情萬種,大興安嶺的神祕冷峻,長白山的天池林海,早已從書本和影視劇中躍出,即使南方來客也能略知一二,體驗了異常的寒冷和風雪,都以爲能睡上老鄉家的土炕,自然纔是東北的味道,也是迅速回暖的不二之選。朋友去人煙稀少的大興安嶺寫生,來回開很長時間車找到老鄉家落腳,還是報紙糊牆、大花棉被,陳設有些老舊,但收拾得乾淨整潔,土炕相對來說比較硬,但溫暖早已蓋過一切,老鄉在大鐵鍋裏炕出土豆、亂燉大雜燴,屋子裏的溫度逐漸蔓延。

  因爲綜藝節目和電影的效應,現下許多人去東北都是奔着雪鄉而去,雪垛子下的村莊炊煙裊裊,年關時節的遊客讓村莊熱鬧了起來,雪中的小屋子住的滿滿當當,在雪鄉國家森林公園主景區內,有一處房車酒店,房車裏配有完善的供暖系統和奢華的內部裝飾,舒適溫暖毫不遜於酒店房舍,還有雪地音樂節、戶外探險等活動體驗。雪中房車的住宿錯覺半路陷入雪地的車輛,索性停下來,欣賞啊,靜謐的雪夜不就是油畫家筆下那幅空留車輪印的畫作麼。

  事實上,那些我們理想中風景從來無法抵達,但我們往往能收穫理想之外的驚喜,旅行中的每一次停歇都是在感受真正的當地文化,那些特有環境下的獨特住宿體驗絕對是爲你劃下完整旅程句號的一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