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躺下来,以一张报纸当枕头。高高在我上方的,是会眨眼的星星,而当火车弯曲而行,这些星群便上上下下的画着弧线,望着它们,我睡着了。”杰克伦敦的这句话大概就是许多旅人所梦想抑或经历的旅宿体验,行在路上的每一处停歇都是另一道风景。

  中学时代读高晓声的《陈焕生上城》,其中一段陈焕生在城里住旅馆,被迫花了五块钱大价钱后再也不怕坐瘪沙发、弄脏屋子的描写至今印象深刻,虽则高晓声先生暗有嘲讽其容易得到的精神满足,但如今旅程中想要有一次住宿体验后的精神满足并非一件难事。

  时常感叹祖国幅员辽阔,各种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由此滋生了不同环境下不同的风景、生活方式、民俗风情,远方为客体验当地人真实的生活起居然觉不枉此行,即使没有沙漠中偶遇龙门客栈的刺激,也想将行囊装满故事和新酒。

  甘南 羌笛无需怨杨柳

  仓央嘉措曾说甘南“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的确,地处青藏高原的北半坡,甘南藏族自治州像个遗世独立的精灵,安静的守着这方宁静,让每个外来者惊艳中倍感敬畏。

  甘南州几千万草原的覆盖面积,保留着原始的藏族游牧生态。来到甘南,除了走进扎尕那,欣赏藏族村落的宁静致美,去拉卜楞寺感受藏传佛教文化,也不能错过深入甘南草原,体验当地牧民生活。草原迎接你的方式或许是简陋的,但别致而真实,那就是牧民自己的帐篷。跟随马队来到牧民生活的草原深处,帐篷里仅简单的生活陈设,围在烧着水的小火炉旁席地而坐,晚上和主人一起吃便于携带的当地食物糌粑,星空下如厕才觉天地之阔。在漫山绵羊和牦牛的草原上醒来,女主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晒牛粪、剪羊毛、挤牛奶,借两匹快马策马奔腾去看花海,有了这份真实的牧民生活体验然不失甘南之约。

  跟随牧民一起住帐篷的机会可遇不可求,但在这片草原上还有一处可以寻得的定制,海拔3200米的诺尔丹营地便深藏这片游牧地带,蜿蜒的河边有四个用手纺和手织牦牛纤维所造的游牧帐篷以及七间传统小木屋,屋内全部采用订制的西藏家具、抛光木地板,以及优质的欧洲寝具,搭配当地古董和牦牛绒毡制地毯作点缀,俨然奢华版牧民帐篷体验。在气温较低的夜晚,房子内备有的藏族传统的木炉就可以开始提供温暖,其他可持续的保温措施包括可因环境调节的水暖系统、先进的保温设计,以及小木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在老式炉火旁读一本关于藏区或者传统文化的书,夜晚围着篝火赏满天繁星,听河水流淌、鸟兽虫鸣,不禁让人想起这不就是李乐薇《我的空中楼阁》中的那句“无需挂画,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西藏 转山转水转佛塔

  冈底斯山东面的太阳移过它金字塔形状的椭圆边际线,和转山的藏族阿妈打了个照面,山的另一面,远在几百公里外的川藏线上,赶集般的川藏骑车人和磕长头的佛教徒在杳无人烟的山区彼此对映成趣,河流在牛群之间左右躲避,这片高原依旧宁静旷然,也依旧繁忙如川。

  同为藏区,西藏太惹人注目,很多人还未弄清楚为何而出发就已经走在了朝圣之路上,而这片圣地一如清澈溪流,未被浸染半分,这里的藏民也保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有远方来客,他们的住宅便是你随时可以入住的“旅馆”,但他们不会为你改成商业民宿,还是藏人生活习惯的陈设,房间里弥漫着酥油茶、藏香的味道,阿妈会在小炉子上炖上肉汤,虽然可能并不太符合你的口味,但足以体现他们的热情;没有随时可用的水源,阿妈不知道从哪里变来的水烧开了,帮你从头上浇着洗;这里的厕所也是难寻的,只能去漆黑的角落里解决;大通铺里有骑行风雨的驴友,也有到此承建的商人,行在路上的远方客们聊着自己的故事。

  在拉萨,传统藏族老样式的房子并不多见了,但很多民宿都按照藏式独家小院修建设计,纯藏式的石头房子,外墙勾勒了最古老藏式图案,屋内以全新的配置搭配古老的手绘精美壁画,屋顶大多堆放着干柴,院子里种些花花草草。通常内设花纹底衬的藏式床,白天坐在上面聊天喝茶,晚上拿了靠背铺上褥子就是床,民宿的水电设施、住宿环境比普通藏民家要好,但西藏带给你的住宿体验不单单是一处民宅、一方独院,而是其中蕴藏的独特藏族文化。

  新疆 葡萄美酒夜光杯

  夏季的伊犁河谷冰川融化,巩乃斯林场细密的针叶林郁郁葱葱,塞上江南的杏花、薰衣草渐次开放,夏牧场上的牛羊开启了养膘的时节,新疆用最美也是最炙热的姿态迎接着它的客人。和新疆的相遇,并不是挑战文明源头的高冷,而是如遇见新疆姑娘般回眸一笑。

  来到新疆想要领略哈沙克族风情,必定要体验毡房大通铺的住宿,以游牧为主的哈萨克族,逐水草而迁徙,一般在春、夏、秋三季住一种易于支撑和拆卸的毡房。红柳木做的骨架,芨芨草编成的墙篱,包上毛毡,一两小时就可搭建成简易、轻便的毡房,看似简陋内饰却并不马虎,四周的挂壁,地上的花毡,都是用一根根彩色毛线,按照一定的图案精织而成的,富有民族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哈萨克族人热情好客,遇到一处毡房便可商量入住事宜,价格绝不会让你为难,和小伙伴们一起品尝哈萨克兄弟制作的新疆特色手抓饭、清炒野蘑菇、哈萨克土豆片、拌面,十几人晚上挤着睡在一起,虽然没办法洗澡,但彼此仿佛更亲近,诗酒趁年华大抵就是如此肆意的生活。

  早前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中到访吐鲁番火焰山,住在当地维族百姓家,传统黄粘土制坯建成的窑房和火焰山地貌相似,但家家庭院满院葡萄架衬得室外阴凉清幽。火焰山气温极高寸草不生,但附近的山谷葡萄成荫,炎热的夏季维族老乡在庭院的葡萄藤下搭上凉塌,摆上大餐桌,准备着甘甜的瓜果和当地美食,一群人吹着电风扇围坐在长塌上吃完饭,躺在葡萄藤下赏着美景,一觉睡到次日凌晨。虽然室内配置和环境更好,但大多数人会选择睡在室外葡萄藤下,炎炎夏夜独有一番清凉自在。

  东北 天阔阔雪漫漫共谁同航

  凛冬时节,总觉得萧红笔下龟裂的大地、冰河,冷冽的寒风才是冬天应有的样子,呼兰河的风、霜、雨、雪,大约也就是整个东北的四季,寒冷是这里的标签,也因它独有魅力。

  东北的寒冷并非将人拒之门外,哈尔滨的风情万种,大兴安岭的神秘冷峻,长白山的天池林海,早已从书本和影视剧中跃出,即使南方来客也能略知一二,体验了异常的寒冷和风雪,都以为能睡上老乡家的土炕,自然才是东北的味道,也是迅速回暖的不二之选。朋友去人烟稀少的大兴安岭写生,来回开很长时间车找到老乡家落脚,还是报纸糊墙、大花棉被,陈设有些老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土炕相对来说比较硬,但温暖早已盖过一切,老乡在大铁锅里炕出土豆、乱炖大杂烩,屋子里的温度逐渐蔓延。

  因为综艺节目和电影的效应,现下许多人去东北都是奔着雪乡而去,雪垛子下的村庄炊烟袅袅,年关时节的游客让村庄热闹了起来,雪中的小屋子住的满满当当,在雪乡国家森林公园主景区内,有一处房车酒店,房车里配有完善的供暖系统和奢华的内部装饰,舒适温暖毫不逊于酒店房舍,还有雪地音乐节、户外探险等活动体验。雪中房车的住宿错觉半路陷入雪地的车辆,索性停下来,欣赏啊,静谧的雪夜不就是油画家笔下那幅空留车轮印的画作么。

  事实上,那些我们理想中风景从来无法抵达,但我们往往能收获理想之外的惊喜,旅行中的每一次停歇都是在感受真正的当地文化,那些特有环境下的独特住宿体验绝对是为你划下完整旅程句号的一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