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連

好事成雙,禍不單行。

併購重組一直是近些年上市公司的焦點。而在市場一片火熱的背後,一些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不少影視類上市公司陸續吞下激進併購帶來的「苦果」,相繼為高溢價「買單」。

實際上,通過併購來提升業績的公司,最容易造成的風險之一就是計提商譽減值。商譽減值成為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已經有部分公司因為商譽減值而導致股價暴跌。

其中最慘的要數東方網路了。在經歷過收購案大瘦身、股市大跳水之後,東方網路再一次上演業績股價雙雙跳水的大戲,而這場大戲中商譽可謂是發揮了巨大作用。聯想到東方網路近些年瘋狂併購,可以說是「買買買一時爽,商譽減值火葬場」了。

而放眼整個影視行業,商譽減值並不少見,並且正在漸漸成為各大公司的頑疾。不得不說,大規模併購引發的商譽減值,有點像腳下的地雷,稍不注意踩上去就有可能被炸得血肉模糊。

業績股價雙雙滑鐵盧,東方網路又要涼?

近來最慘的文娛企業,當屬於東方時代網路傳媒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網路」)了,這家公司在經歷了業績大跳水之後連帶著股價大跌,體驗了一把從雲端跌向大地的酸爽。

4月27日,東方網路發布了2017年年報。報告顯示,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12 億元,同比下降28.37%;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2.72億元,同比下降544.66%。利潤下滑之大令人觸目驚心。

此前的業績預告顯示業績大幅下降,業績大跳水繼而引發股價接連下跌。從近兩天的情況來看,東方網路的股價表現仍不樂觀,26日報收5.25,下跌4.55%。25日報收5.50,下跌2.14%。目前公司總市值為41.38億。

其實,東方網路業績跳水不是頭一次了。拿最近的一次來說,公司曾於2017年在五個交易日裏,出現了連續四個跌停,累積跌幅達到了36.7%,123億的市值縮水了45.3億。而導致其大跌的最直接原因是預告業績的變臉。

作為從傳統行業轉型的上市公司,東方網路最常見的動作就是「買買買」。2014年以來收購了乾坤時代、東方華尚、水木動畫。2016年又企圖以10倍甚至2000倍的溢價收購嘉博文化、華樺文化、元純傳媒。後來才改為捨棄收購嘉博文化,收購華樺文化51%股權、元純傳媒40%股權。

而長期的收購重組,帶來的一個弊端就是累積了高額商譽。據東方網路2017年年報顯示,公司目前的商譽高達1.96億元,而同期的凈利潤虧損2.72億元。東方網路可謂是「狂買一時爽,商譽減值火葬場」了。

實際上,商譽減值的案例在文娛行業並不少見。比如,在完成了3年的重組業績承諾後,遊久遊戲迎來了業績大變臉。4月28日,遊久遊戲公佈的2017年年報顯示,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4.22億元,其中商譽高達7.76億元。

對此公司的解釋是,2017 年因遊久時代的經營業績未達預期,經過評估,計提了商譽減值準備2.85億元,這是形成公司當年度虧損的重要因素。同時面對這樣的高商譽,若經營未有顯著改觀,商譽仍有繼續減值的風險。

再比如新文化。不久前新文化公佈了2017年年報。報告顯示,新文化2017年凈利潤為2.46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7.09%,商譽高達9.73億元。正是由於2014年併購的子公司鬱金香廣告壞賬和商譽都出現了問題。公司對收購鬱金香股權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對商譽計提減值準備0.11億元。長期資產減值可以說是新文化的一個頑疾。

凈利潤偏低、商譽過高,或成10家影視公司致命傷

到底何為商譽?簡言之,商譽是指一家公司完全收購另一家公司時可能產生的一種無形資產。而過高的商譽則會有減值的風險。商譽減值是指對企業在合併中形成的商譽進行減值測試後,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

而樂於通過併購提升業績的公司容易形成商譽減值。併購的背後,是公司急於購買優質資產、實現業務轉型等的考慮,但也因此容易步入走進商譽減值的雷區。並且,商譽減值最明顯的是對凈利潤的衝擊,那些商譽特別高而凈利潤特別低的公司,很容易因為商譽減值變成虧損。而誰將踩上下一個商譽減值「地雷」?

首先最有可能的是百億商譽的萬達電影。4月25日晚間,停牌超過9個月的萬達電影公佈了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32.29億元,同比增長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15.15億元,同比增長10.22%。而相應地,公司的商譽從2016年9月的60億飆升到90多億。巨額商譽隱藏著減值的風險,樂視網巨虧逾百億元正是因為商譽減值,也難怪有人戲言萬達離樂視只是一步之遙。

華誼兄弟公司的商譽也很高,達到了30多億,而同期的凈利潤8億。另外,立志要打造「新世代的中國迪士尼」的奧飛娛樂,自上市以來激進併購,已經積攢下了20多億元的商譽,而這極有可能會成為公司的致命傷。並且不久前奧飛娛樂突然業績變臉,子公司商譽減值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華錄百納也同樣業績變臉。當初,華錄百納收購藍色火焰可謂風光一時,但也給公司帶來了20億元的商譽,也為業績變臉埋下了種子。此外,光線傳媒、驊威文化、北京文化、長城影視等商譽都普遍偏高,相對凈利潤偏低,極有商譽減值的可能。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唐德影視,2017年上半年公司的商譽資產共計1455.69萬元,相比同期商譽暴增2922963.45%,不可謂不離譜。相較於其他併購增長的公司,捷成股份屬於內生增長型。儘管捷成股份55億的商譽中的40億估值是華視網聚的,且華視網聚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但仍然需要防範於未然。

毫無疑問的是,商譽減值已然成為各大影視上市公司的潛在危險,並且大有進一步演變成灰犀牛事件的趨勢,不得不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