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公司2018年淨利潤爲-2184.84萬元,相比2017年下滑323.32%;年末公募管理規模爲213.6億元,較2017年末減少42%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儘管浙商證券(601878.SH)截至4月9日11.95元/股的收盤價,已較52周低點上漲了1.19倍,但明眼人都知曉,這更多拜科創板在內一系列利好預期引發的券商板塊整體行情所賜。事實上,這家市值已逼近400億元的公司去年營收和淨利分別同比下挫了19.87%和30.71%。

更麻煩的是,拔出蘿蔔帶出泥,隨着其2018年度財報出爐,旗下子公司浙商基金那份虧損賬單也浮出水面。數據顯示,2018年,浙商基金實現營業收入9315.22萬元,但淨利潤爲-2184.84萬元,相比2017年大幅下滑323.32%。

依仗貨幣基金髮力,浙商基金的公募管理規模此前一度突破600億關口。然而,在監管趨嚴、委外資金逐步撤離的背景下,其管理規模一蹶不振——截至2018年末已滑落至213.6億元,萎縮比例達65%。

與經營業績不佳相伴而來的是基金經理離職。近日,浙商基金髮公告稱,基金經理唐樺因工作變動離職。據悉,唐樺除了管理基金產品,還出任該公司股票投資部總經理一職。

就公司規模變化、業績虧損等問題,《投資時報》日前發送採訪函至浙商基金公開郵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覆。

公司業績斷崖式下滑

根據浙商證券的年報,浙商基金2018年末總資產爲2.8億元,淨資產爲1.12億元;當年實現營業收入9315.22萬元,淨利潤-2184.84萬元,相比2017年下滑323.32%。

究其原因,業績虧損與管理規模縮水導致的基金管理費用下滑當是主要推手。Wind數據顯示,該公司2018年末管理規模爲213.6億元,較2017年末減少152.94億元,下滑幅度高達42%。此外,受去年股市低迷影響,該公司旗下主動權益類基金受波及最大,管理規模甚至減少到不足10億元的水平,淨利潤則僅爲-1.26億元。同時,公司2018年還有一隻偏股混合型基金遭遇清盤,由此進一步影響了管理規模。

據統計,浙商基金旗下的主動權益類基金合計五隻。其中,管理規模縮水最大的一隻產品——浙商聚潮產業成長僅去年一年規模即縮水7.02億元。截至2019年4月5日,該基金近一年收益率爲-3.93%,同類排名500/619。而根據2018年年報,該基金去年共計虧損9376.56萬元。

在去年股弱債強的背景下,債券型產品成爲基金公司罕見的盈利點。浙商基金旗下的8只債券型基金(份額爲分開計算)全年淨利潤總額爲6.94億元,不過雖說表現不俗 ,但管理規模下滑的趨勢依舊難改。譬如,浙商風力增強債券成立於2018年8月28日,成立之初管理規模爲4.28億元,而至去年末僅剩1. 37億元,縮水2.91億元。

浙商基金自成立以來管理規模一直較小,直到2015年萬向系委派前公募大佬肖風加入並佈局貨幣型基金才見起色。根據天天基金網數據,該公司管理規模曾在2017年一季度末達到609.66億元巔峯,但之後除了2018年三季度出現4.57億元的小幅度增長,就一直處於縮水狀態。

好買財富研究總監曾令華表示,基金公司管理規模縮水一般是業績不佳引起的,且浙商基金並非短期業績不佳,長期業績也存在問題。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對《投資時報》表示,中小型基金公司出現虧損主要與市場行情低迷、基金投資管理能力不足有關。若基金業績持續不佳,投資者就會選擇贖回進而導致基金公司管理費用降低以及虧損。

權益類基金表現疲弱

去年資本市場行情總體低迷,權益類基金出現虧損在所難免,但即使把時間拉長,浙商基金也沒有交出理想的答卷。

以浙商聚潮產業成長爲例。該基金成立於2011年5月17日,是浙商基金旗下首隻權益類產品,先後經歷姜培正、方維、倪權生、唐樺等5位基金經理。不過,根據Wind數據,截至4月5日,該基金成立以來的收益率爲43.4%,低於偏股混合基金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2月26日浙商基金髮布公告稱,基金經理唐樺因工作變動原因離任,《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目前唐氏已不再管理任何基金產品。自2015年7月22日接手浙商聚潮產業成長以來,任職期間回報率僅爲-12.12%。

股票倉位較高或是該基金表現不佳的一大原因。對此,其基金經理在年報中解釋稱,“上半年90%的倉位屬於我們對市場風險評估預計不足,沒有及時大幅度減倉避免本可以主動迴避的風險,而下半年或者四季度我們依然維持 90%的倉位,甚至略有提高倉位主要體現了我們在大類資產隱含收益率比較後,主動做出的選擇。”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唐樺一直鍾情於醫藥、銀行板塊,去年各季度末十大重倉股中均有這些品種的身影。

浙商基金目前在任的權益類基金經理中,還有查曉磊、倪權生、周錦程、劉宏達、賈騰。查曉磊、倪權生還分別擔任智能投資部總經理及股票投資部副總經理。

不過,查曉磊所參與管理的浙商聚潮靈活配置收益率情況也不理想。截至4月5日,該基金近一年收益率爲-2.39%,同類排名1374/1684;近兩年收益率爲-3.59%,同類排名1176/1346。自2016年5月11日成立以來,該基金收益率僅錄得1.9%。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唐樺、賈騰、查曉磊、倪權生均有博時基金從業經歷。肖風加入浙商基金後,迅即招募了多位博時基金舊部加盟,進而構成公司投研團隊的核心。

依賴委外成敗一線間

浙商基金的管理規模依靠着貨幣型基金得以擴張,可惜好景不長,目前其貨基規模也在不斷“瘦身”。

以浙商日添金貨幣B爲例。截至2018年末,該基金管理規模爲96.23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143.03億元。從持有人結構來看,該基金成立之初就被機構客戶持有,與委外產品的特徵高度相似。

與此同時,《投資時報》研究員還注意到,目前浙商基金旗下的16只(份額合併計算)公募產品中,機構投資者持有比例超過90%的有11只。在債券型基金中,浙商惠享、浙商惠南、浙商惠利、浙商惠盈等7只基金均疑似委外產品,乃至權益類基金中的浙商聚潮新思維、浙商聚潮靈活配置等也不例外。

老話有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機構投資者的加入當然有助於基金管理規模迅速擴張,但若不能爲前者帶來豐厚回報,其轉身離開也在瞬息之間。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