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是著名的盛唐詩人,人們不禁驚歎,爲什麼雄渾高遠的邊塞詩和婉轉纏綿的閨怨詩都能出於王昌齡之手?而且,王昌齡有“七絕聖手”之稱,他在七絕上的功力之深唯有李白才能相比。

王昌齡於開元15年高中進士,時年37歲。之後,他補入祕書省校書郎。不過,王昌齡不久就因文致禍,他寫了一篇《梨花賦》諷刺權貴,此後就連遭貶謫。《唐才子傳》說,“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李白曾贈詩王昌齡:“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詩中的“龍標”便是王昌齡被貶之處,在今天的貴州省錦屏縣隆裏古城。

安史之亂爆發後,王昌齡回鄉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不過閭丘曉也沒有好下場,因出兵救援不利被張鎬所殺。據說,閭丘曉曾乞憐說“有親,乞貸餘命”,張鎬的迴應則是“王昌齡之親,欲與誰養”,也算報應不爽。

王昌齡最著名的詩作可能要算這首《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明代李攀龍曾譽之爲“唐人七絕壓卷之作”。其實,這首詩的後面還有一首同題之作:“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城頭鐵鼓聲猶震,匣裏金刀血未乾。”這首詩描寫了一個身先士卒、奮勇當先的將軍,與前面一首聯繫起來看,正體現出盛唐時恢宏壯觀的氣度。

王昌齡還有一組《從軍行》,其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作:“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裏愁。”

除了金戈鐵馬的塞外風光,王昌齡寫女子的心態和生活也細膩鮮活,比如這首《採蓮曲》:“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彷彿一個人面如花的清純女子從清清的荷塘中傳來縹緲的歌聲,鮮活可愛,忽隱忽現。

王昌齡還有許多宮詞也很出色,帶着一種富麗堂皇的氣象,感情也寫得柔婉含蓄。比如《長信秋詞》中的一首:“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燻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又如這首《西宮春怨》:“西宮夜靜百花香,欲卷珠簾春恨長。斜抱雲和深見月,朦朧樹色隱昭陽。”且不說詩中的意思,單是其中的景物描摹就像一幅流丹溢彩的工筆仕女圖,金玉滿堂的典雅端麗中又透着一種莫名的寂寞惆悵。

王昌齡有“詩家天子”的稱謂,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新集》中說:“史稱其詩句密而思清,唐人《琉璃堂圖》以昌齡爲‘詩天子’,其尊之如此。”但是有人認爲,舊時“詩天子”這個稱號是不能隨便叫的,有僭越之嫌,可能是“夫子”和“天子”字形相近而出現的“形訛”現象。夫子一般作爲對有德有才之人的尊稱,李白就稱孟浩然爲“孟夫子”。而且,“琉璃堂”可能是王昌齡在江寧時的舊址,王昌齡曾在那裏講習詩文,故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說。

但是,“詩家夫子”這個稱謂實在不夠響亮,而且容易讓人想起那些迂腐古板之輩。王昌齡詩才冠絕一時,在詩壇確實有萬人之上的地位,所以還是滿懷崇敬地稱他“詩家天子”吧!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臨清市第一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4月10日第16版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