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國外一個有趣的“育兒風俗”。

  話說有一個非洲的族裔,當一個小孩做錯事之後,全族的人都會圍着他“狂噴”,不是噴口水,噴的是讚美。這個地方的人們認爲,當孩子得到了足夠的讚揚,便會積極地改正錯誤。

  可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正確地讚揚小孩。

  某天,我在一家餐廳裏,聽見一位年輕的媽媽大喊:“哇,你是世界上最棒的小孩,你看你用小手勺飯的樣子超帥的!”這稱讚……有點太浮誇了,用力過猛,未來的稱讚可能就效力不佳了。

  經常也有爸媽說,他們小時候是被大人批評長大的,也不懂得如何稱讚是正確的,反正張嘴就來,孩子也很高興,就是不知道有沒有“後遺症”。那麼到底怎樣才能知道自己對孩子的稱讚是否得法呢?下面一張圖的心理測試,或許能幫上忙。

  用“圖”測試心理,有依據嗎?

  在心理學上,繪畫心理是一直存在的,人們對畫的感覺,常常與他們背後的心理有一定的關係。心理學家榮格最早通過圖像反映夢境和潛意識。心理學家羅伯特.彭斯更有“房樹人”的繪畫心理測試方式。所以,下面這張常常用來做行爲測試的圖,或許能幫你發現自己從沒覺察到的一面——到底自己懂不懂正確稱讚小孩?

  首先,請大家在下面的圖中,選出一個你最感覺“耀眼”的事物。這裏分別有太陽、小船、小樹和小屋,請大家先選出一個。

  選出後,請大家根據選擇,看看你的稱讚是否做得足夠好?

  下面是對應的不同選項下的分析:

  1、選擇:太陽

  這類型的父母,常常更重視小孩做事的結果。他們經常會想,“纔剛開始呢,都不知道孩子最終做得怎麼樣,太早稱讚沒意義……”所以很多時候,這些父母不會立即讚揚小孩,而是等待小孩最終的結果。在這樣的等待過程中,小孩的壓力可能會變得很大,因爲他可能會擔心自己做得不好,有時爲了逃避失敗就會不做事。

  這種爸媽如何做得更好呢?

  肯定孩子的行爲細節,認可孩子的每一個進步,及時給予鼓勵。無論結果好壞,都要給予孩子行動方面努力的認可。這才能給孩子帶來信心,激發行動力。有時還需要適當地安慰小孩:“努力了就好,結果就等時間來證明吧。”

  2、選擇:小船

  這類型的父母,自我要求有時比較高。他們不僅對自己的要求高,容易有過度完美的心態,也輕易地對小孩提出過高的要求,他們尤其注重在生活的秩序和細節上要求小孩。這些父母經常以大人的標準要求小孩,便容易給孩子帶來挫折感和焦慮感,孩子的自信也會慢慢地被消耗掉。最終,這些孩子也極容易成爲高敏感度的小孩,即我們常說的高敏兒。什麼是高敏兒?對微小的聲音、氣味、某個表情、一聲斥責、一點帶有鼓勵的暗示,都能輕易察覺,可這恰恰也是藝術創作的天賦。

  這種爸媽如何做得更好呢?

  以小孩的標準要求小孩進步,而不是以成人的標準去判斷小孩。少批評,多鼓勵,多寬容,不要苛求孩子在每一個小細節上的完美。當小孩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稍高的敏感度,要提醒孩子往善意方面引導。例如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拒絕一起玩玩具,爸媽可以跟孩子說:“那種玩具,一個人玩可能會更有趣。”

  3、選擇:小樹

  這類型的父母,常常在稱讚中要求孩子做得更好。例如他們可能會說,“你剛剛做得不錯,你如果天天有進步就好了”,“這個你明明會呀,爲什麼就做得不好呢”,“你把地板擦得很乾淨,你如果還能洗衣服就好了”……雖然這常常會被認爲是一種稱讚技巧,先讚揚後提出期望,可是父母經常如此提要求,孩子們可能很有壓力。

  這種爸媽如何做得更好呢?

  可以時間對比讚揚。例如你可以說,“你上次扣鈕釦還不會,這一次一下子就扣好了,還非常整潔利索,進步了不少”,還可以說“你前幾天收拾玩具漏掉了幾件,這一次沒有漏掉任何一件玩具,還擺得很整齊,你變得細心了”,孩子們會做得更努力。因爲他們似乎看到自己背後的“進步腳印”。

  4、選擇:小屋

  這類型的父母,相比起其他家長,會更偏向對小孩物質獎勵。“你剛纔畫畫很好,媽媽買個玩具獎勵你”,“你如果禮貌打招呼,爸爸會獎勵你一根棒棒糖”……除非這些父母知道長期物質獎勵帶來的負面後果。爲什麼不好呢?下一次你如果對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可能會下意識地問:“要獎勵我什麼呢?”這叫給自己“下套”,幼兒說在過去已經介紹過不少這種做法的利弊。

  這種爸媽如何做得更好呢?

  不要只重視物質獎勵,也要經常給孩子精神鼓勵。如果把物質獎勵變成一種不固定的“小驚喜”,可能會更好。什麼叫不固定的“小驚喜”呢?孩子有時做得好,例如閱讀童書很認真,可以口頭讚揚一下;下一次,孩子在一天內閱讀了5本童書,有進步,媽媽就可以以“我們慶祝一下你進步”的名義,給孩子一個小玩意禮物。

  幼兒說在文章前面提到,有時父母對孩子的讚揚會比較浮誇,建議父母們稱讚孩子時,最好能滿足下面的“讚美三部曲”:

  1、快樂的事情稱讚孩子

  當孩子做一件事情,獲得了美好的結果,要及時讚揚。當孩子的行爲經常與“快樂”關聯,能幫助他養成這樣的認知——努力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稱讚孩子過程的努力

  有些孩子在努力時總惦記着事情的結果,這會影響孩子的專注,還會影響孩子做事情的效果。稱讚孩子過程中的努力,孩子會專注於當下,做得更踏實。

  3、稱讚孩子的人格特質

  相貌是天生的、聰明也是由大腦決定,唯有人格特質,能隨着孩子行爲態度的改變而改變,是一種努力了就能獲得好結果的東西。人格特質常常有“勇敢”、“細心”、“認真”、“堅持”……爸媽們可以從這些方面稱讚孩子。

  據說,當爸媽們學會了“讚美三部曲”,小孩會變得不害怕失敗,而是專注於進步。“經過這件事情,媽媽看到你努力的過程,我覺得你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是不是很棒的讚揚呢?

  當小孩慢慢長大,需要一個人往前走的時候,讚揚常常是他們一直走下去的最好動力。所以,稱讚孩子是一門學問!

  關鍵字:稱讚表揚、溝通方式、親子養育、育兒測試、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爲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