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亞狂想曲》得分6.2分

1.風間隼:8分

影評人。

技術與藝術的完美結合,展現出中國錯過的一段流行音樂傳奇,借一個樂手展現一個時代,對我而言也是一種補課。最後20分鐘向死而生的傾情表演令人心神激盪。公映版刪節跡近掩耳盜鈴,實在無聊。

2.陸支羽:7分

影評人,微信公衆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如果你是皇后樂隊真正的死忠粉,難道不會對這部所謂的高分音樂傳記片心存遺憾嗎?賦予這部電影的所有榮光,又有多少是來自電影本身,而非沾着皇后樂隊的光?

2.空有造勢,沒有狂想,哪怕能在精神層面多邁出一步都是奢求,更別提躋身影史傑作之列了。

3.當然,終究還是沒辦法打低分,儘管男主拉米·馬雷克的演技有很大的可複製性,但他真的是拼盡全力演活了牙叔;況且影片整體的硬件都是頂級水準。

4.至於影片最後那場神還原的Live Aid現場,固然十足震撼人心,但也難免給未來其他樂隊的音樂傳記片留下一個“隱患”,借用河瀨阿姨吐槽山田孝之的語氣:你以爲在電影里加一場神還原演唱會,就篤定能拿奧斯卡了嗎?

3.桃桃林林:7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衆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從傳記片角度,其實挺套路的。不過,結尾的經典再現,還是看到熱淚盈眶,這就是音樂的魅力吧。

4.譚政:7分

電影學者,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研究員,策展人。

搖滾,巨星,同性戀,艾滋病,史上最大慈善現場演唱會……這些已經決定了影片劇作信息的豐富性和視聽的可看性,一個極富個性魅力的樂隊的傳奇,一些耳熟能詳的搖滾歌曲及其傳遞的樂感震撼與精神震撼,自然而然讓觀衆產生共情以致吶喊!

5.西帕克:6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從頭到尾流水賬八卦集,實在看不出編導有什麼想表達。拉米·馬雷克演技大爆發,雖然長得一點不像弗雷迪,但真是天生的影帝。作爲一部標題是“波西米亞狂想曲”的電影,卻從頭到尾沒有把這首歌完整放完,難道導演也嫌六分鐘太長?

6.大奇特:6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服化道還原度頗高,幾乎是在回顧紀錄片與演唱會,馬雷克的表演有些過,但配合歌曲還是很具有感染力,尤其最後wewill rock you一段達到高潮。最重要的是每首歌與樂隊的互動都十分配合劇情,不過歌曲有些喧賓奪主,全面性壓倒劇情了。

7.褻瀆電影:6分

電影從業人員,微信公衆號“褻瀆叔推薦”運營者。

聽過很多遍Live Aid演唱會的專輯,看到電影最後的高潮直接是復刻了一遍當年演唱會的現場,瞬間就被點燃了。前面的劇情雖然有點流水賬,不過最後演唱會上再聽Queen的那幾首經典歌曲,歌詞突然變成了Freddie命運的註解,有一種宿命感,突然有種從未聽懂過這些歌的感覺,很感動!對於歌迷來說,花一張電影票錢看一場皇后樂隊的演唱會,也值了。

8.U兔:6分

電影書籍譯者,電影活動企劃。

作爲傳記電影來說太流水賬了,沒有把重點放在音樂本身,不是在呈現他的音樂天賦和理想,而是一些雞零狗碎的獵奇軼事。鏡頭切得極碎,莫名其妙地不停切換讓人看得心煩意亂,缺少設計,簡直像是沒有城府的新手的作品(當然不是,所以非常意外)。這跟河蟹完全沒有關係,不知道這樣的東西怎麼能得最佳剪輯獎。重大槽點在於影片格局極小。在萬人大合唱的段落居然加上了一個弗洛伊德經紀人後悔的鏡頭,也就這點diao絲心胸才能拍得出了。

復古感做得很好,環境、衣着都營造出那個年代的樣子,精緻而美好。但是,作爲年輕時對他們只聽音樂而並不是很迷形象的粉絲來說,都實在無法接受這個大齙牙,講真以前看演唱會我都不會太注意他的齙牙,影片中太誇張了,有醜化的嫌疑,看着太彆扭。

重現那場音樂會確實非常精緻,但是當你想到這場面是特效做出來的,反而不如看原本粗糙的錄像版本來得震撼,很多鏡頭運動非常無效,表現力弱,信息密度低。整體有一種洗版帶來的快樂,值得從視效音效上過過癮。

9.閔思嘉:6分

影評人。

本片從傳記片的角度來說幾乎是不合格的,僅僅用純流水賬式的鋪開式敘事串聯起弗雷迪的生活,對這樣一個人物而言簡直是暴殄天物。許多人都在稱讚復刻的確精準,但復刻永遠只是一種形式,並不能觸及靈魂,這也是《波西米亞狂想曲》所沒能做到的。好在最後的二十分鐘勝在情懷,挽回了一點分數。

10.耳朵:6分

“奇愛博士講電影”責任主編,獨立戲劇人。

電影真的是一個年輕的藝術,很容易成爲別的更爲歷史悠久的藝術形式的載體。《波西米亞狂想曲》在敘事上比較中規中矩一點,像是流水賬。但是外層包裹的技術加持,還是很厲害,尤其是音效的製作上。音樂在這部電影裏完全超越了電影本身,大多數人爲之感動的,並不是劇情,或者是表演,完完全全就是音樂。對於其他環節的感動,也都是跟着音樂步伐而來。

11.賽人:3分

影評人。

流水帳的交待和富教化感的說辭,都讓《波西米亞狂想曲》很難出類拔萃。我承認我也激越來着,並堅信血,總是熱的。可它的好只屬於皇后樂隊,而難以歸入到本片的名下。

有說法認爲,藝術只屬於藝術家,但你能被藝術有所灌溉,你也是藝術家的一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藝術能引領我們奔向不可知的遠方,也能將我們推向永不見底的深淵。它讓我們在盡數懷疑之後,永遠心緒難寧地進入到一個陌生的地帶。我所鍾愛的藝術家傳記,都有點神祕感,《波西米亞狂想曲》缺的就是這個,那裏的人都太正常了。惟一讓人生厭的人物保羅,又太無可取之處。

全片缺乏真正具撩拔性的細節,十五萬聽衆,沒有一個人的表情是出挑的,是讓人過目難忘的。而片中出現的那隻貓,也應是觀衆之一,可攝影機並沒有去觀察它的神態,也沒有停留太久。

“媽媽,我剛殺了人。用槍抵着他的頭,扣動了扳機。媽媽,人生纔剛剛開始,但我卻把它毀掉了。”這是《波西米亞狂想曲》中的歌詞大意,但全片和這段歌詞好像沒有太大關係。

————————————————————

《樂高大電影2》評分不足5人,不計平均分

1.桃桃林林:6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衆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驚喜略低於第一部。不過還是延續了第一部打通真實與樂高世界的設定,並且繼續樂高與愛的主題,當初是父子,這次則是兄妹了。大量電影梗和吐槽繼續保持有趣,影迷也會更多嗨點。蝙蝠俠也延續了自己之前那部的冷裝酷風,繼續搞笑擔當。這回真是真實演繹什麼叫洗腦歌了。布魯斯·威利斯的《虎膽龍威》梗也是很搞笑了,看完馬上想再入幾套樂高。

2.西帕克:5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梗超多,但這種半動畫半真人形式第一集驚豔了一次,第二集頻繁切換就有點疲倦了。甚至連洗腦歌都沒那麼洗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