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對於一個地區或城市來講,既是負擔,又是財富,當區域內有更多的勞動年齡人口,那麼往往區域發展較快,各方面負擔較輕,能夠享受人口紅利;而當區域內的人口多為老人或小孩時,則往往區域發展由於撫養和贍養壓力,而發展速度受到影響。

人口流入前十城市

城市的人口增長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長和人口的機械增長,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各大城市中生活的人們,由於各種壓力,從而使得出生率下降,所以城市的人口自然增長是很緩慢的,有的城市甚至出現了人口自然增長的負增長。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主要依賴城市化的過程,也就是人口的機械增長。

人口遷移

人口的機械增長,也稱為人口遷移,在過去的幾十年時間內,我國的城市化水平從40%左右的水平,提升到了2017年的58.5%,數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流入城市,給各大城市不斷的輸送新鮮的血液,給城市發展提供動力。但是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逐漸進入到了城市化的中後期,能夠進行城市化的人口越來越少,其中的勞動力人口更是大幅減少,所以近幾年我國很多城市的人口增長緩慢,有的甚至出現了人口減少的現象。

2017年中國城市常住人口增長前十名單

勞動力人口對於城市來說,就是人力資源,也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為此我國很多城市在2017年開始了「搶人大戰」,紛紛推出各項優惠政策,我們來看看2017年,我國常住人口增加最多的十個城市,他們是深圳、廣州、杭州、長沙、重慶、鄭州、武漢、寧波、成都和貴陽。

中國人口密度分佈圖

從地理分佈來看,我國東部地區有四座城市進入榜單,分別是位於長三角的杭州和寧波,位於珠三角的廣州和深圳。位於我國中部地區的城市也有三座,分別是位於長江下游的武漢、長沙,位於華北的鄭州。位於我國西部地區的城市也有三座,看來西部地區的發展開始發力,分別是重慶、成都和貴陽,而東北地區的城市沒有入選。

人口流入前十城市的梯隊排列

從人口增加數量來看,深圳和廣州的人口增長數量遠遠超過其他城市,深圳增加了61.99萬人,廣州增加了45.49萬人,深圳和廣州作為我國的一線城市,本身對於人口的吸引力就十分巨大,再加上北京和上海的人口限制政策,更加促使人口往深圳和廣州遷移。

深圳

杭州、長沙、重慶是此榜單的第二梯隊,2017年人口增量都在25萬至30萬之間,其中杭州增加了28萬人,長沙增加了27.29萬人,重慶增加了26.73萬人,這三座城市都展現了強勁的發展實力。杭州近幾年通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以及G20峯會的舉辦,城市影響力不斷加大,在公佈的獨角獸企業中有17家位於杭州。長沙是我國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重慶是我國長江和西部地區重要的城市,長沙和重慶地理位置優越,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發展前景較好。

杭州

鄭州、武漢、寧波、成都和貴陽是此榜單的第三梯隊,2017年人口增量都在10萬至16萬之間,其中鄭州增加了15.7萬人,武漢增加了14.78萬人,寧波增加了13萬人,成都增加了12.71萬人,貴陽增加了10.52萬人。上述城市在人才引進、人口落戶方面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從而產生了較好的效果。在上述榜單中,我們發現傳統的經濟強省江蘇省,並沒有城市入選,其中南京2017年人口增加僅僅為6.5萬人,2018年各大城市可能將會上演更加激烈的「搶人大戰」。

成都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