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住在人大東門附近。那裡最出名的除了栗子,還有便是賣假證。一到附近就會聽到熟悉的抱著孩子的婦女的聲音:「要證嘛,學生證、學歷證、學位證」

我覺得人大東門的假證市場是個偉大的創造,它讓我認識了兩個重要的經濟學概念:完全競爭市場與信息不對稱。

東門這圍繞了二三十個賣假證的婦女,提供幾乎完全一樣的「假證」商品。價格方面,只要你多問幾家,一般得假學生證幾乎能砍到15塊錢左右。

簡而言之,這是一個信息極其透明的市場。

我問其中一位大姐:「你們這個掙錢麼?」

她回答道:「就掙天天站的辛苦錢,要碰些運氣才能賣出去。」

我心想:擦,這不僅僅是個完全競爭市場,還符合所謂的「隨機遊走」規則(」random walk」)

明顯的,完全競爭市場並不是一個有很大賺錢機會的市場。

二、

2013年的時候有兩個朋友開始創業,做求職諮詢及培訓,主要客戶羣是大學生。

一開始我並不是很看好這個市場,覺得,一個小時好幾百的求職培訓,學生會願意掏錢?

後面發現我錯了。

他們開發了一站式的求職服務,包括寫簡歷、個人經歷深挖、筆試、網申、羣面、單面,實習內推、保offer計劃等等,幾乎涵蓋了一個大學生找工作的所有環節。三年過去了,年營業額已突破幾百萬,覆蓋付費學生用戶上好幾萬了。

我思考其中的業務邏輯,除了大學生求職培訓這塊確實市場仍較新他們涉足較早以外,這個細分領域之所以賺錢,利用了很關鍵的一點:求職信息的極度信息不對稱。

大學生深在校園,沒有任何工作經歷,對自己的興趣及特點把握得並不準,更不瞭解各行業及崗位對人才的需求,大部分大學生對求職屬於很懵懂蒙逼的狀態。

而這兩位朋友做的便是,一邊連接導師端,他們充分掌握了所在行業及崗位的信息;一邊連接有需求的學生,挖掘他們的求職需求。他們搭建的是一個求職服務平臺,連接雙方,成為大學生求職信息的核心中轉站。

現在他們正在做的,是將潛在用戶人羣下沉至二三線城市的大學學生,這個目標羣體更少機會接觸「投行」、「諮詢」等這些「高(很)精(裝)尖(逼)」行業,更少機會瞭解如何在找實習、找工作提前做準備及與別人競爭,二度利用信息不對稱挖掘客戶。

所以我開玩笑跟那個朋友說,「你這個業務跟金融太像了,都是皮條客,不過我們販賣的投融資信息,你販賣的是求職信息。

信息是值錢的,特別是不透明、買方很難掌握得到的信息。

三、

古往今來,很多聰明人都是利用信息掙錢。當時八九十年代金融市場最先開放的時候,楊百萬等人就最先開始在不同地區倒賣國庫券,掙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之前跟Z哥聊天的時候,他說最早的時候他在做銀行票據業務,一開始制度並不完善,很多有頭腦的人就利用當地銀行及區域的信息掌控優勢低買高賣搗騰票據,最早做這波業務的同胞很多都掙得盆滿缽滿。

當後面監管發現這個問題了後慢慢上了電子票據系統,信息逐漸規範及透明,再也沒有每天跑跑就掙錢的機會了。

所以為什麼說創業要快,一定要在風口來之前佈局好,就是因為風還沒來的時候往往只是少數人掌握信息的時候,這個時候往往是制度體繫有缺陷、可以悶聲發財的時候。

等風吹過了老一陣,競爭者、監管者都紛紛探出頭來,信息散步得很快很廣,就只能純粹拼誰的技術過硬、誰的產品及服務好了。

這個時候,最早一波利用信息優勢積累的人已經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可以陪新來的競爭者玩了。

四、

互聯網時代,信息傳播得更快速。很多人說這已經不是靠信息賺錢的時代。

是的,但跟以往不同,關鍵信息、能有賺錢效應的信息隱蔽得更深,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機會,例如過去是依靠誰率先掌握了單一信息,而在現代這個精細化分工的社會,可能需要整合跨界資源才能獲得一些關鍵信息。

又或許,在一線城市是開放的資源及信息,但二三線、甚至四五線城市卻很少知道,區域套利將會有下一波掙錢的機會?

By the way,你們到人大東門買假證時可以順道請憨哥喫個飯喲。

weixin.qq.com/r/u0zZwdb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