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eastmoney.com2012年03月12日 09:30燕慶天府早報

經濟學家謝國忠(資料圖)

在剛剛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 (GDP)增長7.5%,這是我國GDP預期增長目標8年來首次低於8%。一時間,2012年全球經濟走向、國內宏觀形勢、調控下的樓市將何去何從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日前,天府早報記者獨家連線著名經濟學家、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有著「末日經濟學家」之稱的謝國忠分享其獨特的觀點。在一貫性唱空中國樓市的同時,謝國忠疾呼當前中國需要立即減稅1萬億元來提高效率。

  談歐債

  歐債危機將持續多年黃金牛市有望延續到2014年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政府一直都在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對待這次危機。」

「儘管希臘政府3月9日宣布,已經與私人債權人達成債務置換協議,不過這種暫時緩解對希臘債務無序違約擔憂的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債務危機。」針對當前歐債危機,一向言辭犀利的謝國忠稱,歐債危機將持續多年,當前全球經濟的艦船還在沉沒。

  謝國忠坦言,希臘的核心問題是公務員過多,公務員的工資過高,社會福利開支過大,過去是被泡沫掩蓋了,現在泡沫破滅之後,這個問題就爆發出來。儘管達成債務置換協議,但希臘的債務仍然超過GDP的100%,隨著其經濟繼續收縮,債務負擔不久將會再次難以負擔,「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政府一直都在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對待這次危機,而不去尋找和解決造成危機的根本性原因,儘管國際資金的流入讓美國踏實不少,但美國經濟的痼疾依然如故。」「隨著通脹問題的逐步浮現,美聯儲將不得不在2014年以前提高利率。」謝國忠指出,新興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和全球能源短缺將會使世界各國的過剩貨幣走向通脹,「這意味著當年的黃金牛市有望延續到2014年。」

  談經濟

  改革是中國經濟的唯一出路 減稅萬億推動經濟改革

  「轉向新的增長模式需要痛苦的改革。如果中國拒絕變革,接下來就會經歷失敗的10年。」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2012年GDP增速目標為7.5%,這已經表現出對中國經濟預期的擔憂正在升溫。」在謝國忠看來,對於中國經濟而言,2012年是近20年來中國面臨的最重要考驗。因為經濟增長下滑不只是目標的調低,也不只是周期性下滑,而是長達20年的投資與出口增長模式的終結,「轉向新的增長模式需要痛苦的改革。如果中國拒絕變革,接下來就會經歷失敗的10年。」

  儘管依然放出「末日」言論,但與堅定唱空歐洲經濟不同,謝國忠絲毫不掩飾中國經濟長期的巨大發展潛力。在他看來,中國可以調整經濟結構,從而創造另一個增長周期。由於目前國內家庭債務水平很低,將勞動力收入轉化成消費不存在任何問題。

  為了避免「失敗10年」的到來,謝國忠給當前的中國經濟開出了藥方:減稅1萬億元來提高效率。在他看來,由於目前中國家庭消費只佔GDP的三分之一,不到發達國家的一半,也遠低於發展中國家平均55%的水平。如果將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減少五分之一,將肯定能夠刺激消費,同時消費增長額很可能會超過減稅額。

  談樓市

  國內樓市供大於求今年房價可能會下跌25%

  「一般而言,1平方米合理的價格應該是2個月稅後工資的總和。」

  在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曾樂觀地表示,預計今年房地產調控將前緊後松,房地產下半年會有好日子。

  對此,樓市「空軍一號」謝國忠再度語出驚人,「如果未來樓市調控取消限購令,那麼這就將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之所以看空中國樓市,其原因在於國內樓市的供求關係。謝國忠認為,目前正在建設中的房產建築面積為46億平方米,相當於中國15年的城市化進程,過於龐大的超額庫存,將使得房產價格上漲的預期幾乎不可能實現。

  「一般而言,1平方米合理的價格應該是2個月稅後工資的總和。」謝國忠強調,這意味著今年房價可能會下跌25%,未來3年內跌幅有可能達到50%,「從這個角度來講,房價一旦跌起來,很多二三線城市的房價由於沒有收入支撐,將比一線城市跌得更慘烈。」

  談股市

  重迎「牛市」不靠譜中國股市模式有問題

  「在這場遊戲中,普通投資者要賺錢可謂難上加難。」

  「儘管今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強勁反彈,但是從整體來看,仍屬於自6124點高位泡沫破滅以來的熊市波動,現在A股顯然看不見任何牛市的影子。」謝國忠認為,目前全球經濟下行壓力逐步增加、中國經濟沒有出現明顯的啟動改革跡象,「在中國經濟尚未看見任何改革利好前,A股市場依然難有表現。」

  不僅如此,謝國忠尖銳地對A股市場制度和模式提出質疑,因為交易本身並不產生財富,因此中國股市本身不可能賺錢,「不過,在中國股市大多數公司實際上都是賺錢的,在這場遊戲中,普通投資者要賺錢可謂難上加難。」

  對話>>>

  市民抵禦通脹首選長期國債

  記者:由於觀點犀利,很多媒體將你稱為「末日經濟學家」,對於這個稱謂你是怎樣看待的?

  謝國忠:人們往往習慣記住不好的事情,而美好的事情會經常遺忘。事實上,我並不是一個空頭,我只是將重大拐點講出來而已。比如,我在2003年時就說過,未來5年股市將大漲;10年前我堅定唱多全球大宗商品,而這觀點當年在悉尼晨報頭版刊發時同樣引起爭議。

  記者:正如你所說,今年是20年來最動蕩的一年,在國內經濟減速、樓市調控壓力不減的背景下,普通市民應該如何抵禦通脹,實現財富的保值增值?

  謝國忠:在全球經濟不樂觀的大背景下,我建議普通市民在投資理財方面盡量以防禦為主。大家不妨考慮一下長期國債,目前長期國債的收益率最高達到6.5%,要達到抵禦通脹的目的,這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此外,未來2年也可以考慮投資黃金。

  記者:平時我們接觸到的是一個忙碌的謝國忠,不知道你在業餘時間喜歡幹什麼?

  謝國忠:業務時間我喜歡干兩件事,一是鍛煉身體,二是讀書。因為經常鍛煉可以讓你思維敏捷,而讀書不僅可以讓你博學,同時可以讓自己回歸理性。作為一個投資人,需要通曉的知識是很廣泛的,因此關於政治、文化、歷史類的書我都看。

  手記>>>

  末日經濟學家比常人看得遠

  不管出現在哪裡,謝國忠總是架著一副「末代皇帝」溥儀常戴的復古圓眼鏡。由於言辭犀利,甚至時常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唱空」,謝國忠被媒體稱為「末日經濟學家」。儘管備受爭議,但在現場聽過謝國忠演講的人會發現,他的不少預言的確是準確的。從當初成功預測中國香港樓市暴跌、亞洲金融危機,到6000點關前唱空A股至 2000點……謝國忠的一個個末日預言得到印證。

  2012年,謝國忠依然敢想敢說、讓人又愛又恨。或許所謂的「末日經濟學家」只是比常人看得更遠。

  ---------------------------------

  【相反論點】

  許小年:限購將成明日黃花房價或報復性上漲

許小年資料圖

  3月3日,廣發銀行在廣州啟動了2012年系列財富論壇的序幕,在主題為《2012,新經濟環境下的家庭財富管理之道》的論壇上,一向敢露真言的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再次延續其犀利的風格,直言當下最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已到關鍵路口,財政吃緊的地方政府已經按捺不住,先後有17個城市「頂風做案」,想繞道試圖政策鬆綁,但都因遭到中央政府的堅決回擊而一一「流產」。但是,被認為「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仍有可能在下半年得到徹底「鬆綁」,其理由在於中國經濟進一步下滑的頹勢讓中央政府在兩難中選擇「保增長」,限購將再次成為明日黃花。

  形勢倒逼政府保增長棄調控

  許小年指出: 今年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都不會有太大的驚喜,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可避免要下滑,即使政府現在推出擴展性的財政政策,對實體經濟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制約實體經濟發展的不是資金,不是貨幣,而是投資機會。因此,不排除在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速度進一步下滑的時候,政府為保增長而放棄房地產的調控政策,本輪房產調控政策很可能會無聲無息的散了。以往的房地產調控每次都是無疾而終,隨之而來的是房價的新一輪報復性上漲,相信這一次也不會有例外。

  對此,許小年給出治「病」良藥。他建議,中國經濟增長的潛力依然存在,就是在於城鎮化進程。但是,如果還是一味的迷信政府的行政權利,中國將會進入一個增長乏力,同時也是滯脹的經濟局面。因此,今後兩年政府要有所改變,最重要的是要改革土地制度,要創立土地一級市場,在房價高舉不下的情況下,有新的土地進入市場以後,平抑地價和房價,只有房價下來以後,城鎮化進程才能真正提高。

  2012年將是「最難受的一年」

  過往的歷史中,2009年是形勢最嚴峻的一年,2010年是最複雜的一年,2011年是最不確定的一年。2012年是什麼年?許小年指出,我把它命名為「最難受的一年」。因為雖然知道經濟問題的癥結,也有藥方,但美國、歐洲和中國病人都不願意吃「葯」。金融危機後,美歐經濟經歷了短暫的復甦,隨後出現了二次探底。與歷史上的經濟危機本質上的不同在於,這次金融危機是由於全球經濟結構失衡引起的。如果經濟結構得不到矯正,金融復甦沒有希望。

  許小年還透露,結構性調整是歐美經濟持續復甦的關鍵,但要花時間。歐美的去槓桿化進程目前看來仍未到位,經濟短期內復甦的可能性不大。今年不會看到歐美經濟的強勁反彈,美國將是有限復甦,歐盟將繼續在債務泥潭裡掙扎。(信息時報)

【熱評回顧】

  謝國忠:中國的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是脫節的

  在中國市場上,壞的總能驅逐好的。劣幣驅逐良幣不可避免。企業將這歸咎於中國消費者更偏愛低價,而不考慮質量。但是,真正應該指責的是中國經濟的系統性缺陷所造成的可靠信息的缺失。在什麼都不可信的情況下,消費者當然就會趨向於選擇低價。

  中國不能單純依靠數量擴張來實現經濟增長,因為生產勞動力、能源、土地和環境等各種因素已經遇到瓶頸。生產能力的提高是恢復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對微觀經濟做出正確決策至關重要。只有提高信息的可信度,中國才有可能從簡單的價格競爭發展到以質取勝的均衡。沒有法治,單純依靠市場力量難見成效。

  以次充好

  在中國,當用拉菲酒款待客人時,客人總會認為這酒肯定是假的。不幸的是,這種想法往往是對的。一些極為慷慨的朋友曾經用拉菲酒招待過我。但大多數都是假的。我相信他們都出價不菲。實際上,除非是用離譜的價格買到的,一般人都不敢用拉菲酒招待朋友。

  當假貨泛濫,消費者也就不再購買了。中國的富豪和權貴階層不再炫耀喝了多少拉菲酒,因為擔心看起來像傻子。消費拉菲的階層也往下降了好幾層。拉菲開始湧入貧窮的省份。大多數人不關心拉菲酒的問題。真正重要的是飯館是否在飯菜里加了化學添加劑,豬和雞是不是用大量激素催肥的,牛奶裡面是否摻入了三聚氰胺,瓶裝水裡面裝的是不是自來水甚或其他更劣質的水。基本上,中國消費者一出門消費就開始冒生命危險了。中國人努力工作只能掙到微薄的工資,每天還要警惕自己要買的東西。中國的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是脫節的。

  很多企業將這種惡劣的形勢歸咎於消費者對低價的偏好。因此,為求生存,企業就偷工減料以降低價格。如果一些化學藥品能讓白開水喝起來像雞湯,那麼為何不摻一點呢?這能降低價格。如果三聚氰胺能讓劣質牛奶以次充好,那麼為何不造假呢?這很便宜。

  這種觀點不無道理。但是,如果人們無法分辨好壞,那麼當然就會偏愛低價。我的看法是人們不具備可信的信息,來區分看起來一樣的產品。這最能反映出執法上的不足。

  食品安全問題每天都在發生。很少有人受到嚴厲制裁。例如,中國奶製品市場發生三聚氰胺危機以後,以國際標準而論,問題企業應當全部破產,其高層管理人員應當坐牢。但是,政府卻在危機之後不久就讓企業復活了。政府並不站在消費者這一邊。這是中國消費市場發展的最大障礙。

  制度缺位

  中國消費者正在動用一切手段確保產品的安全和質量。出國購物大行其道。但是,這無法滿足日常消費。海關也禁止這麼做。因此,少數有錢人退而求其次,選擇高價商品。可悲的是,這種方法也不管用。

  拉菲酒就是一個例子。假貨多過真貨。昂貴的飯店也沒有好到哪裡去。天價進口商品,比如傢具和衣服,其實都是東莞製造。好賣相常常是因為使用了不安全的化學用品。價格本身並不能作為有效的信號。實際上,越昂貴往往越不安全,因為供應商會用化學製劑增強口味和賣相。

  經濟學理論認為,長期而言,企業和消費者的關係可以在不需要外力介入的情況下自行解決。隨著時間推移,消費者會變得聰明,從而選擇那些質量和價格更勝一籌的企業。這就是那些老字號擁有商譽的原因。但是為何這在中國沒有發生呢?

  原因在於,經濟環境對於企業來說太不穩定了,所以無法寄希望於長期利益,也無法採取長期思維。在中國,政治因素主導經濟因素。政治經常翻雲覆雨。當一個「保護傘」被除掉以後,下一個上台的人可能會選擇保護別人。

  另一方面,在過去十年里,依靠短期思維也能大有斬獲。貨幣擴張獎勵了投機。即使不是大多數企業,也有很多企業都是注重資產獲得盈利,並且很多實體經濟的企業被用來從銀行獲得資金。投機就是為何現在這麼多企業出現問題的原因,因為房地產泡沫的破裂暴露了其債務問題。

  很多盈利企業將其成功歸因於關係。在中國,政府控制著企業成功所需的關鍵資源。比如,即使是一家餐館想要佔個好位置,也要靠影響和關係。手裡掌握關係的人往往可能並不擅長提供服務或製造產品。因此,他們徹底依賴供應者來維持他們的成功。

  外包在中國市場上已經做到了極致。正常的市場環境下也會有外包。但是,一家企業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通過對供應鏈的質量控制和(或者)製造關鍵部件,來對產成品負責。在中國,外包是如此普遍,以至於沒有人知道每一個零部件是從哪裡來的,又是誰組裝的。沒有人對供應鏈上的產成品負責。也沒人在乎,因為成功最終是依靠關係、而不是製造更好的產品。

  必須改革

  中國的經濟體制將政治權力置於市場之上。關鍵資源通過政治權力來分配。規則可以任意改變。政治權力可以讓壞產品成功,讓好產品失敗。在這樣的體系里,販賣影響力成為企業成功的主因,而非附屬因素。

  中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數量擴張,亦即同一事件的多次複製。先前這種模式成功運轉的原因在於中國經濟就業不足,勞動力和煤炭等生產要素仍然過剩,全球市場尚未達到飽和。

  但是,現在情況發生了巨變。由於持續30年的獨生子女政策,當前中國的勞動力短缺是結構性的。在未來10年中,能源短缺仍將十分嚴峻。同時,由於金融危機,西方經濟正在逐步下滑。中國不可能僅憑數量擴張來增加出口。

  國內市場的發展對中國的未來至關重要。消費能力從政府轉向家庭是支持消費需求的必要步驟。製造好的商品也非常關鍵。除非微觀經濟能夠運行良好,否則宏觀經濟的改革只能導致通脹或進口增加。

  中國的經驗表明,法治是市場經濟的關鍵。政治改革極為重要。行政權力必須明顯減小,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務而非賺錢。

  中國的政府官員像商人一樣思考,同時又掌握了不受限制的權力,自然就會導致金錢等資源集中到政府手中。因為需求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政府支出,販賣影響力成為企業成功的首要因素。

  最能反映體制缺陷的是,政府和公眾對於哪些事務最值得優先關注存在分歧。公眾擔心食品安全、醫院和學校的腐敗、渾濁空氣和不潔凈的水資源。然而大多數地方政府關注的只是財政收入、GDP和投資等等。這就好比政府官員來自火星,而公眾來自金星,嚴重影響了生活質量和經濟發展。

  中國人均收入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僅為經濟合作組織國家(OECD)的十分之一,在需求和供給上都有很大的上行空間。如果中國的體制能夠達到理想水平的一半,十年內人均收入就能提高3倍,這是因為就工作能力而言,中國工人的效率不亞於美國或歐洲工人。

  進口可幫助中國消費者給當地生產商施壓以提高質量。以發展地方工業為名義的貿易保護是徒勞的。中國的汽車市場已躍居世界首位。保護主義給中國消費者帶來的只是昂貴的價格。但在這個行業里沒有出現任何有競爭力的國內製造商。這是產業政策失敗的最佳案例。改變政治經濟體制將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開放進口是改善微觀經濟的捷徑。進口競爭將會降低關係和後台的價值,並讓製造優質產品變得更加重要。

  進口更多農產品可以明顯改善中國的食品安全。市場運行失常是出現眾多安全問題的原因。家畜飼養過多使用激素,在種植糧食蔬菜中過多使用化肥和農藥,是中國食品安全危機最為嚴重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在於政府更重視產量最大化而非食品安全。除非政策能夠調整,否則公眾將持續經受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擾。

  儘管開放進口可以改善當前的形勢,但終極方案依然取決於政治改革。(國際財經時報)

> 其他網友關注的新聞:

  • 謝國忠:泡沫破滅才開始 未來3年房價將跌一半
  • 謝國忠:中國樓市是個大泡沫 別抱希望了
  • 謝國忠:全球經濟艦船沉沒
  • 謝國忠:中國的生活質量與經濟發展水平是脫節的
  • 謝國忠:全球經濟艦船正在沉沒 只能祈禱好結局
  • 謝國忠:中國為何假貨泛濫
  • 謝國忠:立即減稅1萬億 遏制政府浪費並刺激經濟
  • 謝國忠:中國房價下跌趨勢才剛開始 扭轉不可能
  • 謝國忠:世界正處於危境之中 危機將會持續多年
  •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