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养孩子社交情感能力是未来人生成功率的有力预测~社交人际互动从幼儿就要开始~同步刊登妈妈宝宝杂志

文/治疗师双宝阿木(潜力种子儿童教育中心主任 吴怡璇)

    美国公共卫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发表一项研究,懂得与他人分享、合作且乐于助人的学龄前儿童,在20年后,要比缺乏这些社交能力的孩子更有可能获得大学学位和全职工作。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孩子过量饮酒和触犯法律的可能性也较小。

  这项研究历经20年,跟踪了将近800名学生。结果显示,孩子某些社交情感能力可能是未来人生成功率的有力预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助理教授琼斯(Damon Jones)说:「这些社交情感能力有可能反应在他们在学校里表现好、注意力集中并且适应周围的环境。」研究并没有指出,愿意分享就能让生活如意,拒绝分享孩子生活就会变糟。但是与他人互动良好的学龄前儿童,较容易交到朋友,并获得老师的积极反馈,因此他们更喜欢学校、喜爱学校。

琼斯表明,在早期教育中,趁他们还乐于改变行为的时候,尽早发现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弱点,并协助孩子。

 

幼儿阶段孩子面临的社交问题,原因有哪些?父母该如何应对?

互动的语言和理解不足:

在人际互动中,表达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儿童发展社交技巧。而大脑语言区块尚未成熟幼儿,时常无法在情境中用语言表达沟通,如会打招呼问问题开启话题和说出困难..等。当需求无法获得满足,孩子很自然用「动手脚」来表达造成不适切的社交行为。

  语言理解不好的幼儿,更无法听懂别人的意思或问话,无法回应别人的问话,表达自己的意愿或一来一往轮流对话,甚至听不懂游戏规则和上课的顺序与规矩,别人会感到无趣,也自然不喜欢跟他玩。

察觉表达情绪困难

3岁前的孩子有口难言,较无法察觉自己的情绪感受,会用哭闹方式表达。随著心智的成长,3岁以后儿童开始认识到自我以外的世界,知道自己是社会一部分,开始要与其他人相处。在学习相处的过程中,儿童要面对不同的环境转变,开始体验到各种令人开心、愤怒、挫折、惧怕等感觉,在各种不同的刺激下儿童容易感到不安!

父母这样做:

  协助孩子辨识自己情绪感受,并适当表达出来,有助于管理情绪,避免孩子用错误方式与人互动,如打人和捣蛋破坏或消极退缩。

孩子的行为都牵涉到情绪,让孩子理解行为和感受的差别。协助孩子察觉了解自己的情绪后,进而察觉他人的情绪,也才能慢慢懂得同理尊重他人。

父母这样做:

2岁前岁孩子大人要当解码器,请孩子当帮手增加语言理解。

2岁后则多鼓励表达,时常善用启发性提问来引导思考,如『是什么?怎么了?如何怎么办?为什么?』和描述生活事件的能力!

 

缺乏互动经验和技巧

现代儿童心理发展专家认为,儿童人际社交能力,除了受先天气质影响,更受后天团体互动的环境塑造。

现代孩子常常只有电视陪伴,缺少真人互动,缺少互动的弹性和经验。年纪越小互动经验越少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较不懂分享,拒绝合作,不懂轮流礼仪,不懂赞美欣赏他人,游戏中容易输不起,遇到困难冲突更是不会解决! 因此建议幼儿园前就应该提供小团体经验环境。

父母这样做:

实际陪孩子练习社交技巧步骤,如眼神互动打招呼开启话题、排队轮流等礼貌行为,接著再提供不同环境,让孩子实际演练。

大人在孩童与人游戏的过程,帮孩子察觉自己的弱点, 如桌游游戏中过度在乎输赢,陪孩子探索互动过程中冲突的原因或找出方法解决。

 

情绪行为障碍;自闭过动,发展迟缓

许多儿童发展疾患的孩童,都会面临社交人际的问题,如下….

*泛自闭类疾患:对人过反应低喜欢玩自己的不会跟随眼神、眼神持续互动时间极短。

*注意力缺损过动症:对人过度反应人来疯无法持续专注互动无法等待轮流冲动行为多。

*发展迟缓孩童:社交人际上较被动不懂指令和语言造成社交互动问题。

父母这样做:

有任何疑虑,请咨询儿童发展专业人员,如医师治疗师与心理师。父母能尽早治疗,帮助孩子创造最多可能性!

 

四步骤.训练孩子社交能力

IMG_0948.JPG

建议爸妈可借由观察模仿-从游戏中练习-实际演练-给予正向回馈四步骤,进行孩子的社交练习。

观察模仿:hey~你知道孩子正在学你的一举一动吗?

孩子一开始会透过模仿学习如何与他人社交,像是要有眼神交流、看到人要微笑等,这时父母应以身作则,否则让孩子有样学样,影响其社交能力的养成。

从游戏中练习:玩最容易学习!

在游戏里,透过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孩子跳脱自我,探索更多不同的关系,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能有效加强培养社交能力。

实际演练:孩子不能只有家庭和手足经验!

透过以上两种方式后,要让孩子熟悉社交技巧,这时就需要实际演练。父母提供孩子不同场合、环境,进行各种不同方式的社交行为,接触不同的玩伴以累积经验。

给予正向回馈:鼓励让大脑记住好行为!

若孩子做出正确的社交行为,父母应给予回应,像是:孩子跟自己打招呼时,自己也要给予相对的回应,这么做能增加其价值感,孩子认为自己有被认同,也会提升自身的价值。

 

请给治疗师双宝阿木我大大的鼓励,到粉丝页按赞,及时分享育儿新知与旅游欧!

有种情绪叫有口难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