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網訊 (記者王素芬)生活在烏魯木齊的人,遛彎散步或是賞景,人民公園都是一個好去處。冬潔白,夏碧翠,秋如畫,而每年的三四月,烏魯木齊春的訊息,芬芳的一縷,也是來自人民公園的。草木發芽,花樹吐蕊,早春的風,在樹梢

歡快而輕柔。漫步其間,被春的氣息感染。行至嵐園,擡頭看見紀曉嵐雕像,也彷彿因爲這春天,多了幾分靈動與生機。

去過人民公園的人,都熟悉這座雕像。但對於雕像的創作者,知曉的人卻並不多。他是孫增禮,今年已經81 歲了。

作爲資深雕塑家,孫增禮的雕塑作品傳達出了人物的精氣神兒,安放在人民公園的《紀曉嵐像》,就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藝術殿堂,十年積澱與薰陶

1938年,孫增禮出生於河北省唐山市玉田縣。在鎮上讀高小時,老師發現他愛好繪畫,就找來《人民日報》上的漫畫,讓他臨摹放大華君武、方成的漫畫,在集市上和開會時張貼。升入唐山一中後,孫增禮又成爲了學校畫社的社長。

1955年,在美術老師的鼓勵下,孫增禮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由於雕塑課成績突出,1959 年,又被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錄取。到1965 年大學畢業,接受了10年美術專業教育。

“我常常懷舊,特別愛回憶在中央美術學院度過的10 年求學生活。想那有着厚重藝術積澱和深厚情感的校園、燦若星辰的老師和真誠、可愛的同學們,心中總是激動不已。那時我們正年輕,正是求知的年齡、多夢的季節,青春煥發、朝氣蓬勃,在中國美術最高的聖殿裏沐浴着和煦的春光。”

在這所藝術殿堂,孫增禮接受的是當時中國最好的美術教育,遇到了影響他一生的老師們。在課堂上有

著名的教授授課,課下學校請來知名藝術家、作家來講座,課外組織師生看北京人藝、中央歌舞團、中央交響樂團的演出,擴展藝術境界和提高藝術鑑賞力。

老師們對教學認真,對學生關懷,形成了一個好的教學傳統。孫增禮班上有位同學的母親去世,趙友萍先生資助了路費,平日還幫助這名同學購置了畫具箱。週末,趙友萍先生叫學生們去她家玩,邊聽音樂邊看畫冊,在課外接受更多的藝術薰陶。在那個時代,聽世界名曲、看外版畫冊均非易事。

在中央美術學院附屬中等美術學校學習了4 年,孫增禮的雕塑課成績優異,作品《馬大爺頭像》獲得最高成績。1959 年,報考大學時,孫增禮不知報哪個專業合適。適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0 週年,北京落成的十大建築中,有一批重要雕塑誕生,美術界感到雕塑的春天來了。猶豫之中,在老師的極力推薦下,孫增禮帶頭報考了央美雕塑系。當年,這個專業面向全國僅招收了12 人。

一入學,就趕上國家三年困難時期,很多同學都出現了營養不良身上浮腫的情況,但學習熱情絲毫不減。老師們也鼓勵道:“你們不要短視,應該把眼光放長遠,樹立‘十載寒窗,大器晚成’的思想。”大學6 年苦讀,孫增禮的雕塑技藝日益精湛,當時的系主任是雕塑家錢紹武,對他非常器重,視孫增禮爲唯一繼承衣鉢者。

奔向新疆,創作的熱土與源泉

“趙友萍先生時常說‘藝術家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最辛苦的人’。這句話影響了很多同學的一生,包括我。”

1965 年,孫增禮的畢業作品是組雕劉少奇和時傳祥(又叫《當家做主》)。爲了塑好人物,他抱着被子去北京東城區環衛隊,與時傳祥同喫、同住、同掏糞,共同生活了5 天。畢業前夕,正值同濟大學建築系美術教研室招聘新人,他考慮再三回絕了。後來,聽說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招人。“我曾看過北大荒的宣傳片,見過表現北大荒的優秀木刻作品。此外,還碰到過學友從新疆兵團回校時,穿着軍裝,好神氣,好生羨慕!據說,新疆兵團要成立綜合性美術創作組,宣傳新疆這個美麗的地方。我聽得熱血沸騰,希望馬上投入到新疆的建設中去!”

孫增禮報名後,帶動了班裏六七人也去報名,最終錄取了他和王引家兩人。1965 年8 月中旬,孫增禮回鄉完婚,新婚僅一週後就乘火車奔向了大西北,留下妻子照顧父母,自此開啓分居兩地的生活。

初到烏魯木齊,孫增禮特意到南門的新疆人民劇場,觀賞雕塑浮雕作品。“我看到劇場門口兩尊雕塑與建築很協調,既生動活潑富於動感,又挺拔不失莊重,形象優美,比例恰當,跟人民劇場的環境功能很和諧。劇場內部的浮雕,尤其宋興華創作的《收葡萄》,散發着濃鬱的生活氣息,歡愉而明亮。”

最初,孫增禮被分配到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一師設計院。沒有設想的“創作組”,孫增禮成爲一名描圖員,邊練邊學,從畫建築的大門起步。自此,宣傳新疆、宣傳兵團成爲了他內心的一份天職。他說:“那個時代,我們都懷揣夢想。爭當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哪裏需要哪裏去。”

1965年,自治區成立10週年的大慶上,孫增禮用石膏做出各種惟妙惟肖的瓜果裝點了兵團彩車。當年國慶後,他先後被借調到昌吉、吉木薩爾、吐魯番等地,組織社會主義成就展覽,後來,他又被分配到安寧渠打機井、南山修機場、和靜縣農場等地工作。

1971 年,爲參加全國美展,孫增禮幾經波折,從和靜回到烏魯木齊,自己到西山挖膠泥,夜以繼日地創作了雕塑《邊陲戰士》,展示了冬季巡邊戰士的形象,並附上兩首詩《塞上曲》。這算是他來疆後的第一件正式雕塑作品,後被兵團文聯收藏。

1973年,新疆展覽館籌備自治區成立20 週年成就展,缺雕塑工作者,將孫增禮調入。他先後參與創作、臨摹或修改了《土地》等雕塑作品。1976 年,孫增禮受邀到奇台修復雕塑。

1976年,唐山大地震,家中房屋損毀,孫增禮卻有心無力。直到1979年,他纔將妻女和雙親接到新疆團圓,結束了14 年的兩地分居狀態。

講臺執教,育才的赤誠與深情

1982年6月,新疆師範大學美術系籌備正式招生,囿於師資不足,調入了孫增禮。因爲專業課中未設雕塑課,孫增禮第一年教書法,第二年教素描。

“以央美老師的教導,自己多年學習和實際教學總結思考,搞美術創作就如同運動員上賽場,需揚長避短,之前的基礎訓練必須紮實,素描是基礎中的基礎,一定要教好。”漸漸地,孫增禮的美術教學法在業界有了名氣。新疆藝術學院開設第一個油畫本科班,特邀他前去授課一個月。新疆兵團美術家協會培訓全疆美術工作者,也邀請他教授素描。

學生們總是圍着孫增禮問這問那,而他也不厭其煩地悉心解答,以至於中午回到家飯都涼了。一些學生稱他爲“父親”,畢業後仍不時去他家做客。85 屆學生波里亞,現爲新疆畫院專職畫家。他說:“孫老師是我碰到過最認真、最正直、專業最紮實的老師,可以說是新疆美術教學和實踐最好的老師。他有一套科學有效的美術教學體系,總是毫無保留地傳授。他想把學生培養成優秀的美術教育家,一代代傳承下去。在校時,我們常去孫老師家請教,工作後依然如此,當然少不了蹭飯,把他家當作自己的家了。30 多年間,每一次去請教孫老師,都受益良多。能碰到這樣德藝雙馨的老師,是我人生的一大幸事。”

對此,孫增禮笑着迴應:“學生對我教學不滿意,可以現場罵出來。不能30年後,罵我教得不好。我現在所教的絕對是爲了讓學生有一技之長。我要做到,30 年以後,學生們還記得我教的知識。”

1995年,孫增禮退休後着手創作自己心儀的雕塑作品,先後誕生了《張仲瀚像》、人民公園《紀曉嵐像》、《棋聖西行》、《天下第一春》、《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新疆第一座人物紀念碑)、《風雪天山麓》(由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收藏)、《傳歌大師王洛賓像》等,他還喜歡爲每件作品賦詩,相得益彰。

其中,創作王洛賓像時,家裏空間有限,他就每天坐公交車到米泉的學生家創作,歷時整整一個月。這些作品兩度參加全國美術展,有的還入圍了決賽。他也被推舉爲新疆雕塑協會會長、新疆美協雕塑藝術委員會名譽主任。

他說:“作品要傳達出人物的精氣神兒,如同人生。”

人民公園嵐園的雕像,歷經時光,依然周正挺立,正如好的品格,那些流芳的名字,在歲月的變遷中,永不褪色。

作者:王素芬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