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第一財經研究院本月發布的《戰略觀察》所預測的,美國的「能源獨立」並非遙不可及,英國石油公司(BP)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有望於2030年實現「能源獨立」。

正如第一財經研究院本月發布的《戰略觀察》所預測的,美國的「能源獨立」並非遙不可及,英國石油公司(BP)最新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有望於2030年實現「能源獨立」。

這使得世界上兩個最大的能源消費大國——中國和美國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微妙。

誰來維護能源安全?

儘管中國目前的能源自給率約為九成,但不斷攀升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卻也給中國的能源安全局勢敲響了警鐘。2011年,中國原油對外依存度高達56.5%,首次超越美國的53.5%。

相比之下,隨著近年來美國加大對非常規油氣資源——頁岩氣的開發,美國已經逆轉了自1982年以來能源自給率不斷下降的趨勢,從2005年開始,美國的一次能源自給率已經從彼時的歷史最低點69.2%,逐步回升到2011年的78%。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韓文科昨日在「中國智庫論壇」上表示,如果站在「能源安全」這個內涵上,去理解美國對能源進口依賴的不斷下降,就是美國已經把維護能源安全的重擔逐步轉移給以中國為首的發展中大國,未來的能源是不是安全的,是中國必須回答的問題。

「美國的『能源獨立』將會給全球的能源供需格局帶來極為深遠的變化。」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何祚雲說,頁岩氣既可以作為能源,又可以作為更加廉價的化工原材料,美國專家據此認為,美國的「能源獨立」可能將促使美國的製造業重回世界領先的地位。

硬實力不足,軟實力更缺

然而,與美國「洗腳上岸」相比,中國的情形則是,在可預見的將來不可能實現能源自給,特別是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依存度在未來一段時間還會快速上升,有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可能超過75%。

此消彼長之下,中國的能源安全形勢尤其值得關注。

韓文科認為,能源安全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經濟大國和石油消費進口大國具有重要意義,但在處理能源安全這一重大命題時,中國卻仍有諸多短板:中國目前尚未形成與發展中大國相符的能源安全戰略思想,尚未形成中長期能源安全的目標和戰略構想,也尚未形成維護中長期能源安全的安保體系,同時,保障自身能源安全的「硬實力不足,軟實力更缺」。

在宏觀的能源管理上,韓文科指出,中國也存在著用能源發展戰略或對外戰略替代能源安全戰略,或經常出現制定的戰略內容面面俱到,安全問題和非安全問題混淆在一起,並未認清「能源安全戰略」本身並不等於「能源戰略」。

而多年來相對粗放的能源利用形式,也形成了中國「敞口式」的能源消費習慣。「通俗地講,就是『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缺什麼就上什麼,敞開了供應(能源)。」韓文科說。

這種能源消費習慣也給中國的外部發展環境帶來挑戰。

中海油能源經濟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員陳衛東則指出,目前,中東已經變成了亞洲國家的油庫——從進口油源比例看,中東油源佔中國進口油源的50%以上,日韓的90%以上,印度的接近80%,而相比之下,只佔美國的18%,歐洲的20%。

加大頁岩氣開發力度

陳衛東不無擔心地表示,亞洲國家對於中東事務一直缺少發言權。如果有一天,美國不再依賴中東石油,那麼其對中東事務的主動性會變得更大。因此,從能源安全形度,中國將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局面。

如何應對這種不確定的因素?何祚雲認為,中國應仿照美國,加大頁岩氣等非常規天然氣的開發力度,他援引數據稱,中國的頁岩氣資源儲量和技術可開採量均略高於美國,加大頁岩氣開發是中國的現實選擇。

「如果國內頁岩氣取得巨大突破,過去因為氣源緊缺而不看好的天然氣化工也將迎來大發展。」何祚雲說,解決天然氣短缺之後,中國還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提前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韓文科則強調,中國的當務之急,在於建立國家能源安全的預警和評估體系,他建議政府每年向全國人大報告能源安全形勢,同時,加速建立油氣應急儲備體系和國際合作的網路,並加強保障能源安全通道,保障油氣資源的安全能力等。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