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漢水劉氏」的邀請,權且答之,不足見諒。

這一事件史稱「宛城之戰」(或「淯水之戰」),是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發生在今河南省南陽市的一場戰役。「戰宛城」是《三國演義》中的著名橋段,也是京劇、豫劇、粵劇等傳統曲藝中的經典曲目,是故我們說道說道。

裴松之注《三國志》從多個角度詳細記述了該戰的全過程。張綉「復叛」曹操的起因,正如題主所言,就是「曹操霸佔其嬸嬸」。

俗話說,《三國演義》「七史三虛」。應該說羅貫中準確把握了「張綉復叛」的原因,但看完第十六回「曹孟德敗師淯水」之後,還是不得不拍案叫絕:自此「曹操好色害死長子曹昂和大將典韋」的形象深入人心,真是「色字頭上一把刀,陰溝裡面翻大船」!

裴松之注《三國志.魏書》把張綉復叛歸因於曹操強納濟妻致張綉怨恨,密謀殺綉事泄,張誘為求自保搶先突襲大敗曹操,曹昂、曹安民被害,曹操險遭不測

1.宛城之戰的歷史背景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7月,漢獻帝在董承、楊奉護送下回到洛陽,成了人見人棄的燙手山芋。曹操採納荀彧建議迎獻帝於許縣,改名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此時,袁術在淮南將要稱帝,孫策脫離袁術席捲江東。而呂布佔據徐州,對曹操構成巨大威脅;張綉南依荊州劉表駐紮宛城,成為曹操的肘腋之患。時逢袁紹在河北正和公孫瓚火拚,給曹操提供瞭解決呂布、袁術、張繡的有利時機。

曹操首先將目標指向了宛城張綉。董卓餘黨內訌,張濟「屯弘農,士卒飢餓,南攻穰,為流矢所中死」,張濟族子張綉統其眾(見《卷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在賈詡的說服下接受劉表招安,任南陽太守屯兵宛城成為劉表北藩(見《三國志·卷十·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此前劉表依靠蒯越、蔡瑁、黃承彥(邔縣黃氏)等當地豪強,平定內亂,供奉朝庭被封為鎮南將軍、荊州牧、成武侯且假節鉞,坐擁長沙、零陵、桂陽、武陵、江夏、南郡、南陽、章陵等荊襄八郡,「南接五領,北據漢川,地方數千里,帶甲十餘萬」,營造了一個相對中原來說比較安全的割據勢力,「理兵襄陽,以觀時變」。且延納資助關西、兗州、豫州學者千人之多,開立學官,愛民養士,從容自保(以上見《後漢書.袁紹劉表列傳下》)。張綉坐穩南陽之後只能向北發展,自然威脅洛陽、許都,曹操必急除之而後快。

2.《卷一.武帝紀第一》詳述了戰役全程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春正月,曹操到達宛城,張綉投降,既而後悔復反。曹與之戰,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曹昂也中矢「不能騎,進馬於公,公故免」,與曹安民遇害。曹操退回舞陰,破張綉追騎。張綉南撤穰城,與劉表會合。曹操還許都後,南陽、章陵諸縣復叛為綉,曹操遣曹洪出擊不利,只得退屯葉縣,多次被張綉、劉表侵奪。

冬十一月,曹操再度南征,至宛,「臨淯水,祠亡將士,歔欷流涕」,將士感功慟哭,攻拔湖陽,生擒劉表守將鄧濟,繼爾攻下舞陰。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圍攻張綉於穰城,夏五月劉表遣兵救綉,欲斷曹操後路,張綉追擊,聯軍會於安眾據險夾攻。曹操夜鑿地道,過完輜重後預設伏兵,天明奇兵步、騎盡出,大破追兵。秋七月,曹操還許。

九月,曹操分兵守官渡,袁紹招降張綉,張綉聽從賈詡之謀冬十一月率眾降曹。十二月,曹操擒殺呂布,合軍官渡。

3.《卷八.二公孫陶四張傳第八》記述了張綉「復叛」之因

「太祖納濟妻,綉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綉之計。計漏,綉掩襲太祖。」裴松之引《傅子》曰:「綉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綉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比較符合史實。緊接著引《吳書》介紹了張綉反叛的陰謀:「(凌統)用賈詡計,乞徙軍就高道,道由太祖屯中。綉又曰:『車少而重,乞得使兵各被甲。』太祖信綉,皆聽之。綉乃嚴兵入屯,掩太祖。太祖不備,故敗。」

該傳也寫了張綉復降後的結局:「綉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綉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綉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綉特多。從徵烏丸於柳城,未至,薨,謚曰定侯。」裴松之引《魏略》揭示了張綉實則終因羞愧而自殺:「五官將數因請會,發怒曰:『君殺吾兄,何忍持面視人邪!』綉心不自安,乃自殺。」

4.《卷十.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可作印證

「張綉在南陽,詡陰結綉,綉遣人迎詡」。賈詡作為張綉謀主,"綉執子孫禮」。賈詡勸說張綉與劉表連和時,曾南見劉表,表以客禮待之。賈詡評論劉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見事變,多疑無決,無能為也」(見裴所引《傅子》)。足證張綉為實心降曹,只因曹操強納鄒氏又逼反了張綉。曹操後用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遷冀州牧。冀州未平時,參與司空軍事。

宛城之戰規模不大,未能根本改變天下局勢,但對於曹氏家族而言影響深遠

曹昂是曹操的長子,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假如曹操不帶其到宛城,曹昂得以不死,或許不會有其後的奪嫡之爭。曹魏亡於司馬懿父子,實則因曹丕早死,曹操後人人才凋零,終被司馬氏所乘。曹丕、曹植夲人中翹楚,強孫權、劉備子孫萬裏,若不內耗,必強勢奠定曹魏百年基業。若如此,或許不會有五胡亂華的發生,古代之歷史必將改寫。

而且此戰之後,一向惜墨如金、尊崇曹魏的陳壽,無意中暴露出曹操的「奸雄本色」,這恐怕是「為尊者諱」的陳壽也沒想到的。宛城大敗後,曹操對諸將說:「吾降張綉等,失不便取其質,以至於此。吾知所以敗。諸卿觀之,自今已後不復敗矣」(《卷一.武帝紀第一》)。好色而已,扯什麼犢子!

清末民國著名學者蔡東藩認為,論才略張綉遠不是曹操對手,曹操之所以有此敗,是因為沉迷女色,並評價說:「曹操為亂世奸雄,乘機逐鹿,智略過人。袁紹袁術諸徒,皆不足與操比,遑論一張綉乎?乃宛城既下,遽為一孀婦所迷,流連忘返,幾至身死綉手,坐隳前功。」

「戰宛城」後,曹操好色是出了名的,而且嗜好獨特,尤喜納孀婦、戰俘,成為八卦談資。易中天說曹操「生活上是比較隨便。他喫不講究,穿不講究,長期在外行軍打仗,對女人大約也只能將就,不能講究。」(《品三國》34頁)其實不然,在戰場上他也沒將就,甚至以犧牲儲君、愛將為代價。操在《遺令》中說:「吾婕妤伎人,皆著銅爵(雀)臺。於臺堂上施八尺牀、穗帳、朝脯上脯之屬,月朝十五,輒向帳作伎。」曹操為魏王,其妻妾除王后之外,下有五等:夫人、昭儀、婕妤、容華、美人,他把婕妤與伎人並稱,表示婕妤以下,地位卑賤,與藝伎差不多少,而藝伎除歌舞之外,也是曹操的洩慾工具。狗什麼時候能改掉喫屎的毛病呢?其後繼者曹丕繼位後將其後母全數笑納,豬狗不如,估計曹操在地下也自嘆弗如!

「宛城之戰」的研究,可以戳破南陽「躬耕地」造假的謊言

陳壽在《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中,開篇即記述「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其後裴松之隨即對「躬耕地」注曰:「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

而南陽人非要把「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之「南陽」,附會成隋開皇年間廢「南陽郡」於「宛城」所置的「南陽縣」。瞭解「宛城之戰」後,不難判斷: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會帶諸葛亮兄弟姐姐四人在宛城投奔劉表嗎?那地方,從正月開始就在開仗哦!況且公元199年後即為曹地,諸葛僅18歲,讓他遠離襄陽師友、親屬去宛城七里崗種地,怕是南陽鄧縣土地全是石塊,抑或張綉打仗時土地大派送,且有D車或地鐵直達260裏外的七里崗!


謝邀,熟讀三國的讀者都知道曹操喜好人妻,被稱為人妻收割機。

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曹操徵荊州,路過宛城,順便摟草打兔子,征伐張綉,張綉見曹操勢大,遂舉城投降。一日,曹操饑渴難耐,侄子曹安民做了兼職老鴇,給曹操介紹了張綉寡居在家的貌美嬸嬸鄒氏,不管是曹操與鄒氏是乾柴烈火還是曹操強行霸佔鄒氏,總之張繡得知此事後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在謀士賈詡的建議下驟然發動襲擊曹軍,曹操大敗,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將典韋均戰死,宛城失利可謂是曹操的「滑鐵盧」。

事情的經過基本上就這樣,張綉叛曹其嬸嬸被辱是誘因,但絕不是主要原因,大家都是江湖兒女,豈會因為兒女情長亂了分寸。張濟死後,張綉接管了張濟的軍隊,彼時張綉在軍中威信還不高,尚需老將提點,加之軍中老將對鄒氏比較敬重,曹操霸佔(姑且用這個詞)鄒氏,這無疑對張繡的威信產生了巨大的威脅,要麼默認事實,後果就是張綉在軍中毫無威信,軍心渙散;要麼起兵反曹,重新聚散軍心。生存還是死亡的抉擇擺在張綉眼前。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曹操在張綉投降後,插手張綉軍中事宜,欲以架空張綉,有例為證:有名勇武過人的軍中老人胡車兒,他是張濟時代的元老,號稱力大無窮,曹操曾當眾賞賜黃金,並不吝讚美之詞稱譽,更是暗示胡車兒架空張綉。是可忍孰不可忍,張綉氣的是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新仇舊恨湧上心頭,就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這是多方原因合力引起的後果,並不單單如題中所言。

喜歡就關注我,三藏說史,與你一起做有趣的。


可以說是,也不是。曹操霸佔張繡的寡嬸、大美女鄒氏是雙方矛盾激化的爆發點,但不是最根本原因。

張綉原屬西涼軍團,被劉表接納安排在宛城屯軍。曹操要圖謀荊州,勢必要先打掉張綉這道拱衛劉表的防火牆。曹軍壓境,心高氣傲的北地槍王張綉雖然在賈詡的建議下投了降,卻心有不甘。加之曹操強納鄒氏,讓張綉感到並沒有獲取曹操尊重,非常不滿並暗中計劃反戈一擊。

曹操得知了張繡的異動,也計劃做掉張綉。巧的是曹操的計劃被張綉捕獲了,於是提前發起叛亂,曹昂和典韋為保護曹操出逃而戰死,年僅十歲的曹丕也騎馬逃出生天。

所以說,張繡的降而復反,並不全因嬸嬸被辱,說到底還是為集團利益考慮,他還是有與曹操扳扳手腕的夢想,萬一實現了呢?敬張綉是條漢子!


求點贊,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司馬砸光


《三國演義》裏,羅貫中給曹操加戲「找妓女」,確實是有醜化曹操的形象,也是羅貫中在史書記載的基礎上發揮創作出來的,評價個「七分實,三分虛」也是可以的。

所以,筆者在此討論這裡「七分實」的故事。

曹張嫌隙

建安二年(197年)正月,曹操率七軍討伐佔據宛城的涼州軍閥張綉,張綉和賈詡兩人一合計,拍板決定投降,因為曹操此時已是大漢朝廷的司空,「奉天子以討諸侯」,賈詡和張綉需要儘快與其他涼州人(李傕、郭汜等)劃清界限。

曹操不戰而勝,自然大喜過望,於是他在城外安營紮寨,宴請張綉及其部將。在這段時間裡,曹操做錯了好幾件事。

第一,曹操給張綉等人敬酒時,侍衛典韋站立在曹操身後,舉著大斧盯著對方,張綉等人都心懷畏懼,不敢仰視。

《三國志·典韋傳》:太祖徵荊州,至宛,張綉迎降。太祖甚悅,延綉及其將帥,置酒高會。太祖行酒,(典)韋持大斧立後,刃徑尺,太祖所至之前,韋輒舉斧目之。竟酒,綉及其將帥莫敢仰視。

第二, 曹操把張繡的叔母,也就是張濟的遺孀收為小妾。

張繡的年齡無考,而賈詡生於漢桓帝建和元年(147年),以張綉對賈詡以「子孫禮」來推測,張繡的生年約在160-170年間,曹操生於永壽元年(155年),可推張繡的年齡比曹操小不了多少。

第一件事,讓張綉及其部將感到曹操對自己的不尊重和威懾,第二件事,則是直接讓張綉覺得非常難堪,感覺自己被羞辱了,在眾人面前抬不起頭來。

張綉自幼成長於涼州,有著涼州人的彪悍之風,自然承受了不這樣的羞辱,於是產生了不滿情緒。與此同時,曹操對張綉也產生了芥蒂,甚至有了殺意。

《三國志·張綉傳》:太祖南征,軍淯水,(張)綉等舉眾降。太祖納濟妻,綉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綉之計。

按照《傅子》的記載,說張綉軍中有一名猛將,名叫胡車兒,深得曹操喜愛,曹操還向其贈送黃金,欲收為己用,張綉聽聞此事,更是恐懼,認為曹操想收買自己的心腹之人行刺自己(如呂布刺董事)。

不管是如《張綉傳》所說,是曹操已經有了殺害張繡的意圖,還是如《傅子》所說,張綉因為胡車兒的而對曹操更加恐懼。總之,張綉決定先下手為強。

賈詡獻計

按照《吳書》記載,張綉找賈詡商議對策,賈詡則定下計策。賈詡派人向曹操通告:「張綉軍願全體撤出宛城,遷往城外駐紮,但是要路過曹操軍營,請求安排方便。」曹操不懷疑其中有詐,便爽快應允。

張綉整頓兵馬之後,又派人向曹操解釋:「我軍缺少車輛,武器鎧甲無法運輸,請允許我軍士兵穿戴鎧甲。」此時的曹操仍然相信張綉忠誠,不加懷疑,也一併應允。

某日,張綉率軍出城,在通過曹操軍營時,一聲令下,全軍發動突襲,本在一旁圍觀的曹操軍士們措手不及,而被打得潰不成軍。

張綉率軍猛攻曹操的中軍軍營,曹操見抵擋不住,便騎著快馬逃走,其貼身侍衛,都尉典韋帶著親兵守衛營門,張綉軍正面無法攻入,便從四周摧毀營地柵欄,突入營地。典韋腹背受敵,親兵只剩十餘人,仍然以一當十,不肯投降。

最終典韋寡不敵眾,身上負傷數十處,血流如注,仍然寧死不屈,力盡之時,仍然瞪著眼睛大罵張綉而死。

話說,曹操騎馬逃亡之時,張繡的騎兵也在追擊。曹操所乘的馬名叫「絕影」,被追兵的弓箭射傷腿部,曹操的右臂也中箭,危急之時,曹操的長子曹昂將自己的馬讓給曹操。

最終,曹操逃出去了,曹昂遇害。同時遇害的還有曹操的侄子曹安民。

《三國志·武帝紀》:公與戰,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曹)昂、弟子(曹)安民遇害。

裴注引《魏書》:公所乘馬名「絕影」,為流矢所中,傷頰及足,並中公右臂。裴注引《世語》:(曹)昂不能騎,進馬於公所,公所故免,而(曹)昂遇害。

後話

張綉復叛這件事,詳細原因如上所述,題目所說曹操納張綉嬸嬸這件事,只是誘因之一。


謝謝題主邀答!

這是一段公案。在三國志記錄此事的文字背後,一定還隱藏著沒有說出來的東西,這東西大概就是答案??

在《三國志》武帝記中只說「張綉降,既而悔之,復反。」張繡的主觀因素決定「反」。反的原因?沒說!很惱人。

繼續看《三國志魏書八》張綉傳裏的敘述就非常詳細,原因不論什麼時候,「反」總不會平白無故。記錄者給出的原因是「太祖納濟妻」。就是作為戰勝者的曹操直接把人家張濟的老婆拿來自己用,張濟是張繡的叔叔,等於拿了投降者的嬸子。

假如不是此刻,假如不是投降,以人性的角度看待,甚至張綉都可能主動獻上嬸子。但是,但是我剛剛投降,你就連招呼都不打,直接拿走了我的嬸子,你的多大的心,才下得去手?我得多大的臉,才能忍得住這口氣?

一定是沒拿捏好火候,曹操得知張秀的情緒有問題,就乾脆來個誘殺。結果倒過來了。張綉直接掩殺過來。

如果看到裴松之作的注,才知道上面那些都不過是寫在紙上給人看,說出來給人聽的。真正的原因是:曹阿瞞不厚道,人家張秀已經投降,他還想勾引張綉手下。

張綉擔心有一天自己被手下賣了。這才忍不住——反了!至於操納濟妻不過是一個掩人耳目的藉口。

綉有所親胡車兒,勇冠其軍。太祖愛其驍健,手以金與之。綉聞而疑太祖欲因左右刺之,遂反。


歷史上張綉反叛曹操,其實是有三種可能,這三種可能都有道理。

第一個是賈詡的詐降之計。張綉使用賈詡之計。大降曹操是其麻痹,麻痹之後直接掩殺。

第二個是張秀恐懼被收編。因為曹操拉攏他的身邊副將,讓張秀覺得被架空的可能,這也就臨時起意。

第三個就是嬸子被辱。張綉覺得面子上過不去,直接反叛的曹操。

有三種可能,第三種適合八卦,所以說小說採用了這種說法。第二種可能,可能性不大。既然投降被收編你就有可能猜到這種情況。那是第一種情況,一份在家根本不會談及什麼女人,什麼手下,而是考慮整體的政治利益,因為這樣的反叛政治代價很大。每個人都過經過一番計算的。


首先感謝悟空問答邀請我回答這道問題。

張綉大家並不太陌生,歷史上兩次投降曹操。他是驃騎將軍張濟的侄子,人稱「北地槍王」,槍法了得。

曹操南征時張綉率兵投降,曹操娶了張濟的遺孀,也就是張繡的嬸嬸。張綉覺得這是曹操故意羞辱自己,因而對曹操懷恨在心。張綉找到合適的時機,反叛了曹操並成功偷襲,殺死曹操長子曹昂,武將典韋。之後曹操率兵攻打其多次,都以失敗告終。後來張綉主動再次投降了曹操,並參加了著名的官渡之戰。

也就是這次大戰後,曹操的兒子娶了張繡的女兒,結為親家,緩和矛盾。曹操知道張綉並不會對自己造成太大威脅,再有曹操為了招財納賢,所以不計前嫌,樹立了惜才的形象,維護了曹操的利益。

所以張綉反叛曹操兩次都沒有被曹操殺死。


個人觀點:張綉反叛可能是因曹操利用其得位不正的政治弱點做文章事敗所致.張綉是張濟的侄子,三國時期各軍閥多是子襲父職,張綉是例外,例外的事情自然會有矛盾產生.比如:張濟夫人(代表外戚集團)與其它受張濟倚重的老兄弟(代表元老集團)會怎麼想?所以曹操要兼併張綉(歸附與兼併的差別老大了),利用張濟夫人和胡車兒做政治文章是極可行的策略.但祕密會見被抓了把柄,張綉對軍隊的控制力極強,搞分裂失敗反被捅了一大刀.而張繡得位於張濟,又沒有實證,不好把家事昭告天下殺嬸殺弟;曹操同志對剛歸附的股東下陰刀也不符合將來的政治形象.所以事全推到女人身上了,反正色字也是個筐,啥事往裡裝.所以有這種推測實在是怎麼看一代裊雄曹操都不像那種好色到不自控以至政治智慧降低到零的人.對於曹操這種人物,權傾天下才是第一,其它無外都是可利用的棋子罷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