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奔驰漏油事件引发的后续问题不断发酵。

  66万购入奔驰的女研究生由于心寒4S店处理问题的态度、方法,以及投诉无门,最终无奈选择了“不要脸”、“撒泼”式的行为,成功让西安市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小组跟进奔驰漏油事件,进而引发了一系列4S店违规问题和奔驰品牌危机。

  目前,奔驰已经就西安4S店的做法给出了回应,并且相关负责人表示也会就此次事件进行第一时间的全网公布,并联系渉事女车主尽快解决因漏油的奔驰轿车导致的相关问题。

  早知现在,何必当初呢?不要遭遇品牌危机后,才做出相应的事件声明。事后诸葛亮,本身就违背了市场的发展规律,更不应是一个企业随意拿来遮羞的挡箭牌。

  大道理企业都懂,并且更深谙“消费者至上”的口号,可具体实施起来,总有一些企业“玩弄市场”、“愚弄消费者”,更是怀揣着“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侥幸心态,反咬消费者一口。

  房地产市场是个大染缸,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在染缸中摸爬滚打的房企来言,一切“利益至上”,哪怕遭遇业主维权、企业债务缠身,也依旧阻挡不了其“六亲不认”的发展步伐。更有甚者,一部分房企总觉得低头道歉、违规整改太麻烦,不如将消费者告上法庭来得更得心应手。

  开发商违规反告业主

  当我们高举维权的大旗,抵制开发商违规行为时,何曾想过开发商也发起了牢骚,一纸诉状或是一纸“上书”,将自己的满腹委屈、维权者的“可憎行为”向社会“大倒苦水”,希冀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

  南京:

  九家房企联名上书省高院

  上个月,新城、雅居乐、中粮地产、中建地产等9家房企向江苏省高院联名上书,要求维护精装房交易稳定,并且在出现此类案件时,呼吁高院要慎重考虑判赔装修差价,避免恶意维权诉讼造成的群体伤害。

  而此次“公车上书”的导火索便是2017年南京富力维权事件。

  2017年12月28日,针对10余户购房者起诉南京富力退还装修价差案,南京中院在原一审和二审均驳回购房者诉讼请求的基础上,再审改判,要求富力地产退还每户购房者20万元左右的装修价差。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次判决引发了房地产行业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不少之前并未关注精装修问题的购房者纷纷效仿,对存在精装修质量问题的交付项目拒绝收房,坚持维权,并且要求进行装修核价并退还差价。

  更有甚者,有的精装修楼盘出现了上午开盘,下午维权的情况,成为南京众多开发商忧心忡忡的心病,变成了悬在开发商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2019年正是南京精装修房屋大面积交房的节点,鉴于南京富力十号共需退还业主总金额2亿的装修差价,为避免重蹈覆辙,南京9家房企联合上书高院,高举法律武器,要求打击“维权乱现象”,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笔者只能说“好胆,勇气可嘉”。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上,为了保证溢价,市面上精装修交付的楼盘占比越来越高。而在政府限价之下,很多精装修开发商又担心溢价不足、利润不够,于是在暗地玩起了“减配”,部分精装变“惊装”。

  此次九家房企联名上书的背后,是房企试图通过此种方法绑架法院,影响类似案件的后续审判结果。

  2

  西安:

  我违法了,我要告业主

  2016年前,西安楼市哀鸿遍野,开发商为了资金回笼周转或其它不可告知的原因,在明知项目尚无取得预售许可证的情况下,选择与购房者签订了认购协议,以价换量,将手中的库存房一一售出。但当市场回温,房价一路飘红后,无证销售、内购的致命风险就凸现了出来。

  两年之后,市场上扬,涨声阵阵,眼看房价已经翻倍,西安开发商在巨大的利益差额面前,纷纷举报自己无证销售,试图通过法律途径废除之前的购房合同,以高价进行重新销售,攫取巨额利润。

  2018年2月起,西安闻天科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将购房者陆续起诉到西安市各基层法院,要求确认内部认购合同无效。并且发给业主们《关于处理告知函》,告知函中称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签订合同时双方均明知该项目没取得预售证,因此合同无效。

  2018年6月8日,长安区法院一审判决,《紫杉庄园内部认购合同》无效,业主败诉。

  正义也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2018年12月29日,西安市中院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问天公司确认合同无效的诉讼请求。该判决为终审判决,不得再次上诉。

  无论任何企业,试图通过违法经营,违背诚信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必然得不到法院和法律的支持。任何违规行为,定会拨乱反正。

  如今本案终审判决的作出,给了意图通过恶意诉讼获取不当利益的开发商一个深刻的警醒,势必会对全国此类案件的审理带来示范作用。

  不过对于二审判决,闻天公司方面表示尊重判决结果但不认可。

  3

  太原:业主维权,发律师函

  面对形形色色的开发商“维权”手段,总能令人哂然一笑。

  2018年6月,太原某精装修项目验房,由于楼道只容一人通过、装修残次不达标、园林与宣传不符等问题,引发业主集体维权。

  在业主与开发商几次交涉后,开发商方面承诺整改。但之后的业主发现,所谓整改只是开发商用来拖延时间的幌子,根本没有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所以业主自发组织,在项目门前进行维权。这场拉锯战一直持续到2018年7月1日交房。

  而在交房当天,以服务著称的全国TOP级开发商,其项目大门竟然站满了拿着盾牌的安保人员,每名业主进小区验收房屋被要求出示身份证等相关证明。不仅如此,在接下来的几天,有维权业主代表陆续收到该项目发出的律师函,原来开发商以鼓动业主群体进行闹事、扰乱现场销售等行为,影响企业声誉为由,将业主代表告上了法庭。

  除此外,还有一边举报自己无证销售,一边暗地高价转卖业主房源的石家庄某项目;三年前,不惜暴露城改潜规则,联合抵制K2拿地的郑州开发商们……

  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商人,特别是开发商,追逐资本是其天性。

  为了利益,开发商发起狠来,连自己都举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呢?

  为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房价暴涨的时代,是开发商疯狂的黄金岁月,更是购房者落泪的黯然黄昏。

  房价带来的暴涨,使一些没有赶上房地产红利的开发商,在利益严重缩水后,偷偷的靠着一些建造质量上的“偏差”来压缩建造成本。此时,他们并没有因为品质的没落而内疚,反而归罪于购房的业主。

  其实开发商害怕的不是业主维权,而是害怕既得利益受到损失。对开发商来说,苍蝇再小也是肉,没有到嘴的肉再吐出来的习惯。

  不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却总喜欢把错误推给他人。

  为什么当前开发商会在当今市场环境下违规销售,顶风作案,有恃无恐呢?

  1

  购房者心态

  随着房价和房贷利率的同时上涨,购房者情绪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表现出了过度的焦躁不安。心态也由之前的持币观望转为疯狂抢房——“再不上车就晚了”。

  虽说这届的购房者受到的待遇是最差的,但受制于买房套路、后期的买房成本,不敢与开发商彻底翻脸,最终失了血性。更为可气的是,每当一些有前车之鉴的开发商推出看似优惠的购房活动时,买房人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认为开发商已幡然醒悟,挤破脑袋钻进早已设好的套路中,以致维权事件频发。

  傻吗?还不算吧!毕竟有便宜,谁不占呢?在面对期房冠冕堂皇的效果图时,购房者对家的一切憧憬只能寄希望于开发商的口碑与品牌。

  在这里要提醒各位购房者,每个项目的规划效果图永远是勾人夺魄的,但也别忘了那行小字“后期以实际交付为准”,虽一句之差,却差之千里、万里,很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2

  违规成本低

  开发商违规成本低,也是开发商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据国务院《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擅自预售商品房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已收取的预付款1%以下的罚款。

  处罚太轻,弹性太大,死猪不怕开水烫。目前这种从宽处理的象征性处罚,对开发商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不会伤筋动骨,难以构成实质性的威胁。比如去年郑州某房企一年被罚3000多万,却依然没有挡住其高周转的步伐。

  违规成本低,“开水”变成了“温水”,可以说对无良开发商是毫发无损,而对购房者来说却是噩梦的开始。

  3

  房价上涨

  得益于前两年房价的疯狂上涨,各大城市实施限价政策后,出现万人抢房、深夜排队摇号的楼市狂欢,房地产市场进入卖方市场。

  在房价疯涨的年代,房地产成了中国最赚钱的行业,“只要是商品房,不愁卖不出去。”开发商为了尽快攫取房地产红利,大肆收割购房者,进行疯狂地房地产开发。可萝卜快了不洗泥,在巨大的金钱诱惑面前,开发出的产品质量被疏忽。与此同时,购房者在涨价和限价的浪潮中也忽略了房子本身的问题,“只要抢到房子就好,买到即赚到。”

  那是一个集体装傻充愣的年代。但不论何种借口,都不能以房子质量问题为代价;无论房价上涨和限价与否,都不能成为房屋质量不过关的理由。

  4

  市场环境复杂,乱象丛生

  国内房地产市场越是调控,房价越是上涨,房地产市场越是乱象丛生。

  2018年全国房产商场呈现了许多古怪现象,比方二手房新房倒挂,大部分限价的抢手城市,都普遍存在新房和二手房倒挂的现象,甚至还有新房和楼面价倒挂。

  除此外,优先关系户、收取电商费、捆绑销售、对购房者“挑肥拣瘦”等现象不仅让购房者“受伤”,也给房地产市场埋下风险的种子。

  如今随着房地产走向日渐明朗,各大项目的激烈角逐,房企的生存压力增大,利润空间越来越少,如何更长久且坚挺的活下去,将是每个开发商都要思考的生存之道。而开发商只有敬畏广大购房者,居危思进,方能严把装修质量关,从根源杜绝维权事情的发生。

  如何规范房地产市场?

  面对混乱的房地产市场,一部分开发商放弃了初心,迷失了本心,不顾之前的承诺,选择一味地欺骗购房者,敷衍业主的合理要求,只为将利益最大化,如此做法怎能保证房屋的建造质量?

  并且有些开发商为了利益,不惜自爆家丑,以看似合理的手段为自己“喊冤”,实际却是以“合法”的非法手段抵制购房者的合理诉讼要求。此时,希望开发商对法律法规心存敬畏,多一点自律,多一些契约精神,多些真诚,少些套路。

  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开发商犯错成本低无疑是其屡屡违规、维权事件接二连三的主要原因。为此相关部门应尽早完备相关法律法规、做到监管有据,掷地有声,惩罚有措,不能让违约者、违规者、违法者获益,但罚款始终不是目的。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没收违规、违法所得:开发商违规销售主要是为了回笼资金,如果直接将资金切断,对开发商的威胁无疑是巨大的。

  2、停办相关项目预售证:开发商没有预售证就不可向外售房,否则将根据违法情节和结果执行不同的处罚措施。

  3、撤销、吊销资质证书:撤销一般在日后符合资格要求后还可以再授予资格;但吊销,往往伴随一定时间,甚至终身都不可以再申请资质。

  4、停工整顿:项目停工,意味着放缓了开发商的高周转回款,势必增加开发商的投入成本。不过此等方法也可能会造成延期交付、业主维权以及房价上涨等问题。

  开发商一旦违规、违法,除罚款外,视情节严重程度进行上述四个方向的处罚,这样才能让开发商刻骨铭心。

  相信未来重罚之下必能换来一个朗朗乾坤,房地产市场也必然会步入正轨、稳健有序地发展。

  写在最后

  其实,每一个问题的爆发,从来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积怨已久。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照顾消费者的一些合理心态,而且对于消费者来说,想花了钱之后买上一个好的态度和处理方法以及好的产品,这样也就已经足够了,但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一场惊世的黑洞,足以让视觉中国名存实亡;一场世俗的哭泣,就可让奔驰品牌麻烦傍身。”所造成的影响很难让企业在市场上潇洒的存活。

  汽车行业的乱象希望通过这次事件能够重整旗鼓,去伪存真;房地产行业也应拨乱反正,房企更要好自为之,这样才能走得快、走得远!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