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日本F-35戰機

F-35戰機作爲美國最新一代的第五代戰機,可以說象徵着美國空軍的強大,而美國對F-35的性能也信心十足,積極將其推銷給自己的盟友們。在美國的計劃中,一張全球性F-35網絡藍圖正在構建。然而,一場突發事件的發生,讓這一切面臨着考驗。

就在昨日,日本航空自衛隊的一架F-35戰機在升空後30分鐘突然在雷達上消失,日本的軍事人員第一反應便是墜海了,於是派出了大量的飛機與艦船進行搜救。而根據NHK電臺在今天上午的報道,自衛隊在青森縣附近的海域疑似發現了F-35戰機的殘骸。

日本目前裝備有13架F-35戰機,而在事故發生後,其餘12架全部停飛,這對日空軍而言是個不小的打擊。日本爲此次F-35的進購可謂是盡心盡力,儘管從洛馬公司採購的F-35戰機單價高達5億美元,仍豪擲巨資,首批訂購42架,並在上月剛剛在三澤基地組建了第一支全F-35A實戰部隊,而且日本也積極籌劃着F-35亞太基地,讓三菱電機在2025後負責亞太地區F-35戰機的維護與零件配置,可謂參與感十足。而這一起突發事故,讓所有計劃又重新回到評估階段。

資料圖:日本F-35戰機

然而更受這件事影響的,還是賣方。F-35戰機美國最大防務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所研發,由八國參與,耗資百億,這也是美國迄今爲止耗費最大的研發項目。而F-35雖說是美國最新一代的戰機,但並非F-22的替代品,更像是F-16的傳承之作。在去除掉自己的核心技術機密後,外銷也是F-35戰機的一個主要任務。

洛馬公司曾樂觀估計,F-35戰機在全球銷量能突破6千架,取代F-16戰機的“外銷之王”的地位,而洛馬也能從中賺取超過5000億美元的受益。事實上,F-35的外銷之路也算是順利,歐洲的盟友們基本都已採購了F-35戰機,在亞太的日、韓、澳等國也緊隨其後,中東的大金主們也持幣觀望中。

不過這款洛馬公司號稱最先進的戰機,也並沒有得到人們心中對最強戰機的定位。且不說更多人將其看作爲F-22的低配版,更重要的是,在研發到服役,F-35也經過了幾年的磨礪了,然而卻仍然暴露除了其故障頻發的特點。在多次訓練或執行任務途中,F-35戰機發生過燃油泄漏、發動機起火、駕駛艙缺氧等一系列的毛病。

資料圖:F-35戰機

而在研發之初,F-35的系統就被曝出存在許多缺陷。但以往的故障通過小修小補也基本安然無恙,洛馬公司也一直聲稱致力於解決這些“小問題”,在“修了”好幾年後才放心交給日韓這些亞太盟友們。然而日本的這一起事故,不但將F-35打回原形,而且後續發展可以預料將更爲嚴重,畢竟這一次可不是“小修小補”就能解決的了。

而F-35對於洛馬公司來說,已經是一場豪賭了。嚴重超支的研發費用讓F-35的銷售之路只准成功,不準失敗,洛馬公司也只能孤注一擲、拼盡全力去推銷。對內,讓洛馬系統的議員在國會遊說,與競爭對手波音公司鬥智鬥勇,企圖讓波音的F-15E無路可走;

對外,遊歷各國,圍繞大半個地球,說服每一位金主來體驗這款最新美國貨。並且想要持續推銷F-35,光靠盟友的“人情消費”顯然是不夠的。在F-35售價過於昂貴,F-16依然能發揮用途的情況下,怎樣能打動那些潛在的客戶?顯然的依靠F-35無與倫比的體驗,而非事故留下的陰影。

資料圖:F-35戰機

而F-35對於美國一來說,同樣是一場豪賭。從土耳其的S-400事件就可以發現,F-35對於美國來說,不單單是件兵器,更是一個有力的政治籌碼。通過F-35的銷售,美國也將煽動更多國家的風向,讓美國光輝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但是事故卻只會讓美國的政治籌碼與其形象大打折扣。

F-35在日本海消失了,更多的質疑也會緊接着而來,這也意味着洛馬公司以及美國對這一場豪賭的嚴重的失利。出師未捷便沉淪,這是F-35之殤,也是洛馬、美國與盟友的災難。

​著名的軍事專家“局座”張召忠就曾分析過,日本近年來逐漸的在丟失空中優勢,因此也急於購買F-35,同時美國也急於維持在此地區的優勢,二者可謂“心照不宣”。在F-35的故障頻發、事故可能性還是未知數情況下,日本急於引進F-35,是有一定風險的,局座甚至提醒日本“飛機可別摔了”,如今已經應驗,可謂一語成讖。(子文)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